新浪财经

大桥镇:以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媒体滚动

关注

□资料图片由大桥镇提供

■撰文 张佳丽 项 洁 孙 佳

6月30日,南湖区大桥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表彰会,表彰了一批立足本职、争先创优、攻坚克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大桥镇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抑或是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中,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堡垒,共产党员这个特殊群体,一次次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展现担当,一次次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凝心聚力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张才华是大桥镇倪家浜村党委书记,这几年,在他带领下,倪家浜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生猪减量提质,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再到美丽乡村、全域秀美建设,村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我们还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全域美丽,计划在河桥、央林浜实施全域秀美房前屋后改造提升工程,在西湖浜、央林浜实施碧水绕村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张才华说,努力将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努力把倪家浜村打造成城里人身心向往的地方。

基层党建,最终落脚点在“为民”。

上午备课、写脚本,下午出镜、拍视频……这段时间,嘉兴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朱屹峰很忙。

眼下正值葡萄管理关键期。今年受疫情影响,葡萄培训课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主讲人朱屹峰与他的团队共同打造了“屹峰田课堂”,周一至周五每天一课向全国葡萄种植户分享“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技术。面对全国各地葡萄种植户的来电,朱屹峰总是乐此不疲。“我自己也是好不容易找到致富门路,希望把葡萄种植技术推广开去,让农民的生活条件都好起来。”

刘锐是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她始终活跃在嘉兴生态治理一线,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用实际行动保卫着嘉兴的碧水蓝天。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科研人员,刘锐和她的团队几乎跑遍了嘉兴的每一条河、每一个湖荡取水采样,对大大小小的河流知根知底,对于化验结果也是一遍又一遍仔细求证。在她看来,必须要做到精准无误,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治理,通过不断调研和思考,研究开发出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新技术,为环境管理的精准施策提供可行性方案。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新热潮。

冲锋在前

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我是党员,我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战“疫”一线党旗高高飘扬。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桥镇106个基层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抽调志愿者充实基层防控力量,并成立临时党支部,为防控疫情建起一道红色屏障。

3月26日凌晨5点,接到管控命令后,大桥镇亚欧社区党总支书记蔡长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紧急搬运防疫物资、维持现场秩序、布置核酸采样区、做好人员通知等,他们与时间和病毒赛跑,因为对群众来说,多节约一秒钟,就多一分安全。

这一天的时间里,蔡长虹接了近百个咨询电话,一直到次日凌晨2点,还在群里一一回复居民的问题。“不能让大家等着急了。”她回到折叠椅上躺3个小时,醒来又是崭新而忙碌的一天。

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党员队伍扎实有效的工作。“明天要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全村老百姓都会来,遇到有特殊情况的村民,可随时找我。”4月初,南湖区开展一轮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由桥村党委书记魏良正紧锣密鼓地布置工作,确保大规模核酸检测高效有序开展。

在江南村,由于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大量草莓滞销。江南村党总支书记沈超在走访时了解到草莓种植户老王的难处后,立即通过微信群发送助农消息,群成员纷纷接龙购买,解了老王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不仅仅是社区干部冲锋在前,还有这么一群网格员,他们每天奔波在村、社区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开展登记排查工作、讲政策、讲形势、宣传防范措施,争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集中隔离点,因为穿着防护服,这里的党员给自己立了规矩,12个小时才能喝一次水;风雨袭来,站在卡点的党员坚守“疫”线;焦山门村“00后”党员白天在村里做志愿者,晚上再到单位上班……哪怕是日夜颠倒、喉咙嘶哑、两脚酸胀,他们始终坚守不曾退却。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挺身而出,用信念、担当、奉献定格一个个直抵人心的暖镜头,驱散“倒春寒”里的丝丝寒意,凝聚着大桥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志愿服务

为基层党建注入活力

作为一名投身公益事业几十年的爱心人士,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玉英的身影总是穿梭在公司的各个角落,奔波在关心关爱困难职工的路上。

她还成立了公益品牌,共计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次。失独家庭、残疾人、困难师生、“两癌”妇女是杨玉英重点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先后与100多户失独家庭以及困难家庭亲情结对。有很多孩子在杨玉英的资助下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看到他们好,我的心里就很满足。”杨玉英说。

在大桥镇,像杨玉英这样心怀大爱的热心人士还有很多。

今年2月,家住大桥镇的王春新躺在病床上,在4个半小时里,他留下了1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只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当初报名成为造干捐献志愿者,就是为了能有机会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人,现在机会来了,就没有推辞的理由。”王春新表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是幸福的。而受捐者也托人送来了一封感谢信,“你好恩人,感谢你给予我第二次生命……”感谢信中,患者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感动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基层,党建工作如果不能让群众感到温暖,就没有生命力。实践中,大桥镇始终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的“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家住永明村的陶正余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62岁。虽然当兵时间不长,但那段和战友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燃情岁月,一直让他铭记于心。每年“八一”建军节前,陶正余都会早早准备,买上1000公斤西瓜给驻嘉部队送去,就这样,老陶的“爱心西瓜”送了一年又一年。谈起自己的爱心行为,老陶总是摆摆手,轻描淡写地说:“相较于部队给予的,我做的这些实在是微不足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