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源江东新区建设跑出“加速度”,都是TA在“撑腰”

政府网站

关注

——— 开栏语 ———

深情帮扶,“圳”兴河源。近年来,在深圳市的全面对口帮扶下,河源在产业体系建设、民生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河源也成了深圳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派出干部最多的一个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突出优势互补、双向拓展,完善动力传导体系,探索完善区域合作新模式,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巩固完善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长期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今日起,河源日报推出《深河共建“圳”能量》专栏,聚焦深圳帮扶干部在河源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帮扶成效,展现深圳帮扶力量奋力推进河源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日,一封《感谢信》送至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信里总结了江东新区成立8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表达了对深河指挥部全力帮扶江东新区发展的最诚挚的谢意。

千帆竞,满目新。回眸八载,深河指挥部立足深圳所能、新区所需,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共建、民生帮扶等领域,全力推进江东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幸福和谐美丽江东建设跑出“加速度”。

01

聚焦智慧产业,打造智慧新区

走进江东新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一张巨大的LED电子屏幕显示着民生服务、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综合研判、城市管理等各领域的数据信息,全区的运行状况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数字孪生让城市更智慧。8年来,在深河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江东新区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新区城市管理数据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深河指挥部助力江东新区智慧城市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成立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

据介绍,江东新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一、二期建设合计投入约1.3亿元。目前,智慧城市一期已经建成,二期已基本完工,建设有智慧警务、社会综治、社会服务、基础支撑四大平台,共有约47个子系统进驻指挥中心,将采取一盘棋统筹建设模式,由一个中心综合指挥,实现一网统管全区,破解信息资源共享难题,统筹全区信息化资源共享共用,并且从便民利民的角度设置技术管理功能,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提升政府服务及管理效能,建设有温度的智慧城市,不断提升新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及幸福感。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江东新区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技术。深河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江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助力江东新区构建全区综合治理“一张网”“一个中心管治理”的生态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在深圳的倾力支持下,江东新区将于今年年底初步形成以“大数据+AI技术”为驱动,集多维数据采集和分析、海量大数据综合应用于一体的一整套智慧江东“城市大脑”,善政、兴业、惠民、宜居的智慧江东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02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共绘美丽乡村画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江东新区的镇、村里,都留下了深圳帮扶单位和干部们忙碌的身影。近年来,深圳帮扶单位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共绘新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今年葡萄园产量预计有10万多斤,产值预计300多万元,预估收益约150万元。”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党总支书记邹观明高兴地说,今年葡萄丰收村民增收,特别感谢深圳报业集团。近年来,雅色村在深圳报业集团的倾情帮扶下,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上不断实现新突破,雅色村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敢闯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走“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是深圳报业集团结合雅色村实际,提出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深圳报业集团通过组织多批名画家到雅色村采风、创作,同时邀请名画家入村授课,为雅色小学学生举办艺术培训,并将艺术家和孩子们的作品进行展示、拍卖,所得资金用于雅色村乡村振兴计划行动,带领雅色村走出了一条“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2020年,深圳报业集团投资800万元建设雅色村党员培训基地及艺术家工作室,该项目预计于今年8月份完工,建成后将引进深圳文博会的艺术家进驻以及打造新区党员拓展培训基地,同时兼顾民宿功能,探索“艺术+党建”“艺术+公益”“艺术+文化”“艺术+旅游”等多元素的创新模式,推动雅色村乡村振兴持续高质量发展。

能看到变化的不只是雅色村,古竹镇双坑村在深圳广电集团的帮扶下也成功实现“蜕变”。早些年,双坑村便有不少村民通过东江水运把鸡运送到香港出售。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深圳广电集团帮扶工作队结合双坑村产业发展情况,将养鸡作为双坑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在帮扶工作队和种养农民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双坑土鸡”一炮而红,如今年产值达1.3亿元,年出栏量约120万只,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4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47.2万元,双坑土鸡成为村民的“致富鸡”。

新一轮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后,深圳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谋划,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前村道比较窄,实施道路拓宽和沥青化工程后,现在村道变得更宽、更平坦、更美观,乡亲们返乡时都感慨村里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古竹镇留洞村党支部书记赖云峰说,该村还将建设南越王文化广场,不仅为村民提供休闲运动的好去处,还为南越王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渠道。

此外,深圳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留洞村大力发展农业项目。据驻留洞村第一书记钟唯智介绍,今年村里引进了岩茶项目和印度黄檀种植项目,岩茶项目一期约400亩已种植茶苗7.5万株,明年初可实现营收;印度黄檀种植项目计划种植200亩。

03

夯实民生之基,增进民生福祉

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8年来,深河指挥部坚持聚焦民生热点难点,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帮扶两个方面发力,大力投入帮扶资金,帮扶江东新区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大批惠民项目不断竣工投入使用,并以点带面,带动我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1年底,深圳出资16亿元建设的深河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深河人民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将成为我市第二家三甲医院,是江东新区最好的医院,也是深圳自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对外援建项目之一,充分体现了深河两地的深厚情谊。深河人民医院项目采取“深圳建设、整体移交”的建设模式,由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独立承建、全面负责,直接采用深圳既有的较成熟、先进的医院设计方案为蓝本,为深河人民医院的前期论证和设计工作节省了时间。该项目自2017年4月开工奠基以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仅用4年时间,项目由蓝图变成现实,体现了“深河情谊”与“深圳速度”。

深河人民医院的建成、开诊,是江东新区乃至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深圳帮扶河源的重大成果。为了提升办医水平,深河人民医院采用“校地共建、管办分离”的合作共建模式,由暨南大学负责运营管理,围绕“打造一流医学学科体系,建设及攀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目标任务,对医院发展进行整体布局。2021年10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平移专家团队共计38人已全职进驻深河人民医院,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为市民提供优质就医条件和服务,推动新区及我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向前,教育先行。深河指挥部与我市教育部门密切合作,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相关要求,不断夯实基础教育办学条件。2021年,深河指挥部投入近30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博爱学校扩建职业高中部,进一步完善该校职业高中部校舍建设,改进办学条件。这是新一批深河指挥部干部进驻河源后投入帮扶金额最大的项目,也是首次对特殊教育这项基本民生事业的帮扶。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和内外部装修,正待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建成后,可以提供近200个住宿床位、增加200个职高学位,为江东新区及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8年来,江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46.59亿元增长至71.74亿元。深河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省委省政府和深河两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河指挥部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深河两市资源要素,助力河源“五大产业”“七大行动”高效落地,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贡献力量。

来源:河源日报

策划:赵锋、黄春胜

统筹:黄世军、王亚娇

记者:钟文俊  摄影:肖斌  通讯员:桑晓

编辑:林梓楷  校对:李雪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