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洨堤柳莺处 清明桥卧龙

媒体滚动

关注

□本报记者 李艺桐 文/图

古桥之美,不仅在其功能和造型,也因其诠释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内涵。乡间田野的古石桥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些古代建筑历经沧桑,如今依然坚固唯美,闪耀着光辉,位于栾城区的清明桥就是其中的代表。2008年,清明桥入选河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夏,我们一行驱车踏上探寻古桥之路,过了栾城区窦妪镇洨河大桥不远处,就到了北赵村,继续驱车200米左右,便看到一处砖砌的围墙,进入里面就看到了清明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块石碑,中间的石碑上镌刻“清明桥”三个大字。清明桥所在的洨河故道,是窦妪镇南赵村与北赵村之间的一段。这里早已不见水踪舟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涸的大坑,清明桥南北横跨,静静地俯卧在那里。民间传说,此桥是苏味道后人为方便清明祭祖而修建的。如今,这座石拱桥是南赵村保留下来的唯一古迹,也是苏味道故里在南赵村的一个重要证据。

据《栾城县志》记载,清明桥全部用石料建造,桥长九丈五尺,宽一丈五尺,由三个桥拱组成。创修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明成化二年(1466年)重修。大拱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建筑,共16道拱券。跨度四丈六尺,桥矢一丈六尺。东、西两边栏板各为16块。外面全为素面,里面刻有龙、鱼、牛、马、狮等,两边各有望柱15根。

如今的清明桥,是由栾城区1999年修复后的样子。修复后的清明桥全长44.2米,宽5.08米。桥面板下部分为旧时建筑,整个桥身由三个拱券组成,拱券均用整齐的条石砌成,条石之间用楔铁相连,拱券顶部有避水兽头,青石板及栏杆上均雕刻有唐代风格的花纹。

传说,李春父子当年建造赵州桥之前,先在洨河上游实验性地造了一系列小桥,清明桥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清明桥的外观看上去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历史上,洨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季节性河流。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知县桂超万动员全县百姓疏浚洨河修护河堤,沿堤种植柳树。一时之间洨河水清景美,每到春日鹅柳成行,鸟儿啁啾,尤以莺鸣最百听不厌,由此形成栾城古八景之一的“洨堤柳莺”。

如今,桥头的垂绦绿柳,充满诗意,站在桥下望去,宽阔的石拱依然充满气势。每个拱的正中,都有精美的高浮雕吸水兽,拱券上有飞马、雄狮、龙等图案的浮雕。元人刘百熙留有咏赵州桥名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试想,当年绿柳成行的洨河之上,清明桥也是如此景致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