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第一财经

关注
  甚至超过疫情首年的2020年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额

预防性储蓄意愿不减,近期居民存款大增,消费恢复则稍显缓慢。

近日,央行公布了前5月人民币存款数据。2022年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39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5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元,同比增长50.6%,增加额也超过疫情首年(2020年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6.15万亿元)。

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结构仍待改善。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了337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977亿元。

存贷款市场格局的变化引起了业内多位专家的注意。综合来看,专家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私人部门风险偏好的下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将加剧资产端与负债端不匹配的问题。

消费意愿下降,存钱意愿上升

疫情反复背景下,居民存款大增。央行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

人民币存款多增背后,是老百姓存钱意愿的上升。5月,住户存款增加7393亿元,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元,其中1月、3月增幅最大,分别为5.41万亿元、2.7万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前5个月居民存款同比增长50.6%,增加额甚至超过疫情首年(2020年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6.15万亿元)同期水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研报中表示,2020年的经验显示,疫情会导致居民存款同比增速上升,而且存款同比增速会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一段时间。

国民更爱储蓄,这从央行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可以得到印证。

2022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方面,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4.7%,比上季增加2.9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7%,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1.6%,比上季减少1.9个百分点。

不同于居民存款大增,消费意愿则在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居民存款大增和消费表现低迷有一定的关联,居民支出减少,自然会有一部分收入沉淀为储蓄,但除此以外还有几点原因:一是,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居民收入下滑,且失业率上升等,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二是,上半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基金理财等产品出现了净值下滑,导致有资金从金融产品退出,转为普通存款。

存款长期化,贷款短期化

除了住户存款增加外,央行数据显示,5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万亿元。

贷款端,5月份住户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43亿元,但主要由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贡献。

从贷款期限来看,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37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977亿元。

鲁政委认为,由于楼市交易清淡、企业投资意愿弱,贷款在短期化。此外,对于企业而言,经营预期的不稳定使其投资意愿不足,活跃度下降,导致企业存款期限长期化但融资期限短期化。数据显示,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居民部门的定期存款增速都高于该部门的活期存款增速,反映出企业与居民的存款期限在拉长。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也认为,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慢于定期存款增长,5月扩大投资意愿仍未恢复。疫情、能源及原材料成本高企、需求较弱等因素影响仍在持续,5月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未出现大幅改善。

上述现象也引发了业内专家的担忧。鲁政委认为,存款长期化、贷款短期化,加剧了资产端与负债端不匹配的问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私人部门存款意愿更高、贷款意愿更低,意味着贷存比监测指标的压力将减轻,但金融机构不仅要面对“资产荒”的挑战,也要面对平衡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的挑战。

明明表示,中长期贷款作为银行重要的资产,同比少增显然对其盈利会有较为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指导下,预计实际贷款利率还将继续下行,导致银行净息差继续压缩。对于负债成本而言,中长贷减少可能会导致存款派生下降,但总体来看对于负债端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存款利率改革的引导下,未来负债成本可能还将继续有序降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