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日本制造业巨头川崎重工承认造假38年,相关产品未涉及中国市场

界面新闻

关注

记者 | 马悦然

川崎重工(kawasaki,TYO:7012)旗下子公司曝出造假丑闻,“日本制造业巨头承认质检造假近40年”、“川崎重工股价大跌”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据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报道,6月7日,川崎重工在线上记者会向外界承认,旗下子公司生产的大楼中央空调冷冻机存在多项质检造假行为,涉事子公司总经理已被解除职务。

该公司的具体造假行为主要包括:在出货前的试运行检查中,凭空杜撰出没有实测过的数据;在客户到场检查时,通过对测量仪动手脚来达到检测标准。这两项造假行为从1984年一直持续到今年,跨度达38年。

川崎重工还承认,涉事子公司在商品介绍中,曾把部分未取得日本工业标准认证的商品写成已取得认证。这一行为持续20年以上。

川崎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质检造假行为对产品安全性暂无影响,相关产品也未涉及中国市场。

6月7日,川崎重工股价一度大跌超13%,当天收盘价为2787日元(138.79元人民币),跌幅4.4%。

截至6月9日东京时间11时30分,川崎重工股价回升至3005日元(约149.64元人民币)。目前该公司总市值约5046亿日元(约251亿元人民币)。

此前,川崎重工生产的新干线列车车架出现过安全隐患。2017年12月,日本新干线列车的车架发现14厘米裂缝。

2018年2月,西日本铁路公司公布调查结果称,裂缝因车底钢材不符规格,强度不够所导致。

调查结果显示,底盘框架采用8毫米厚的钢板做成“口”字形的结构,加工后的钢材厚度要求在7毫米以上,但发现裂缝的框架底面焊接部分最薄处仅为4.7毫米。

日本东海铁路公司也发布消息称,发现川崎重工生产的列车底盘中有46个钢材厚度未达标。川崎重工随后召开记者会向公众致歉。

川崎重工起家于在明治维新时代,前身为成立于1878年的川崎筑底造船所,随后迅速成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业企业之一。

1939年,该公司更名为川崎重工株式会社。1969年,川崎重工制造了日本首台工业机器人,标志着工业机器人商业量产的开始。目前,川崎重工业务涵盖航空、航天、造船、铁路、机器人等领域。

2021年4月-2022年3月,川崎重工收入达15008.79亿日元(约7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3%;净利润218.01亿日元(约11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193.32亿日元(约1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屡曝造假问题,将日本制造拉下神坛。

今年4月21日,日本三菱电机承认,其位于兵库县赤穗市的工厂,生产的变压器存在长达40年的舞弊行为。2020年12月15日,三菱电机承认,其曾向欧洲车企出口大量不符合当地规范的汽车零部件,并伪造相关文件,持续时间长达三年。

除三菱电机外,本神户制钢、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日本日立公司等知名企业,也均涉及造假丑闻。

【快递业“量增价跌”,上市公司积极探寻新增量】今年以来,快递行业发展成绩亮眼。1月至4月,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14.5亿件,同比增长20.9%。但是,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等上市快递公司今年以来的经营数据显示,快递单票收入持续下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量增价跌”的局面,快递企业积极行动,将目光放在散件、逆向物流、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新增量上,试图通过降本增效,突出重围。(上海证券报)

【首尾相差近110个百分点,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在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近110个百分点。领跑的北交所主题基金收益超过80%,表现落后的基金跌幅超过25%。除北交所主题基金外,业绩领跑的基金大多把握住了创新药、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机会。(上证报)

【59只产品募集逾300亿元,指增基金今年发行井喷】乘着指数基金大发展的“东风”,指数增强策略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5月21日,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共成立了59只(按基金主代码口径),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同比增长超400%。与此同时,在当前存续的300余只指数增强基金中,近八成今年以来的收益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普通投资者认知度不高、超额收益获取不稳定等原因,指数增强基金的发展依然面临瓶颈。记者注意到,不少公募开始在指增基金中引入AI技术,以实现更稳定和高效的超额收益挖掘能力。(上海证券报)

【快递业“量增价跌”,上市公司积极探寻新增量】今年以来,快递行业发展成绩亮眼。1月至4月,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14.5亿件,同比增长20.9%。但是,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等上市快递公司今年以来的经营数据显示,快递单票收入持续下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量增价跌”的局面,快递企业积极行动,将目光放在散件、逆向物流、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新增量上,试图通过降本增效,突出重围。(上海证券报)

【首尾相差近110个百分点,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在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近110个百分点。领跑的北交所主题基金收益超过80%,表现落后的基金跌幅超过25%。除北交所主题基金外,业绩领跑的基金大多把握住了创新药、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机会。(上证报)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