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纳斯达克100指数——硬科技,业绩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指数估值

市场资讯

关注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经济规模长期居世界首位。2021年美国实际GDP同比5.7%,创1985年来新高。美国有活跃的风险资本网络以及鼓励冒险与创新的文化,在高科技领域拥有众多如亚马逊、苹果、特斯拉、谷歌、微软、Meta、英特尔这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全球范围内在诸多新兴产业领域如计算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有着领先优势,纳斯达克100指数正是代表这一核心优势的旗舰指数。纳指ETF(159941)追踪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海外优质科技企业的工具。

01

指数编制方案

纳斯达克100指数于1985年开始编制,基期198521日,基点125。指数选择NASDAQ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本地及国际企业中市值前100大的非金融类公司,并依据市值计算权重。结合指数编制方案、成分股、板块定位等,可以看到纳斯达克100指数覆盖信息技术、通信、可选消费、生物科技等高成长高科技领域,包括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谷歌、Facebook等全球科技龙头,体量大,创新性强,引领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长期配置价值。

02

指数成份股分析

截至2022329日,纳斯达克100指数实际成分股数量为102只。成分股权重最大的公司是苹果公司,权重为12.48%。前五大成分股权重之和为39.12%,前十大成分股权重之和为53.71%,前二十大成分股权重为67.93%纳指100中科技股的权重长期稳定在50%以上,成份股中包含苹果、微软等众多顶尖的科技公司。

从成份股市值上看,截至20223月底,纳斯达克100指数总市值20.42万亿美元,成分股总市值平均值为2002亿,中位数为587亿,最小值为184亿,符合其板块大盘、科技龙头指数的定位。对比标普500,成分股整体市值上纳斯达克100更领先。从市值分布来看,纳斯达克100主要集中在1000亿以上和300-700亿,标普500集中在1000亿以上和100-500亿,主要是由于500-1000亿市值公司整体数量不占优,指数成分股较多时会在内部形成市值两极分化。

对比近20年纳斯达克100与标普500成分股的演进,标普500越来越多的纳入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两个指数的交集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但近几年有所下降,2021年纳斯达克100指数有24家公司并不在标普500指数中。与此同时,尽管有成分股数量差距,纳斯达克100指数/标普500的市值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标普500内部,纳斯达克100成分股对标普500市值的贡献也逐年提高,两个比例目前已经达到47%的较高水平,体现了纳斯达克100指数的积极发展趋势和指数代表性的增强。

03

指数基本面

尽管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济波动性也逐步加强,但纳斯达克10指数在过去近20年实现了巨大的基本面提升,收入、利润、分红从2003年到2020年实现了23.5倍、7.4倍、44倍的增长,对比与标普500仅有2.85倍、2倍和3.5倍。年化层面,纳斯达克100指数实现每年20%的收入增长、12%的利润增长、25%的分工增长以及7%的估值下降。收入的增长体现出在波动经济中公司逐步发展成熟,利润增长表明公司可以控制成本。这些基本面数据是纳斯达克100指数能够战胜美国各类大盘指数的重要原因。

04

指数估值

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估值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呈快速上升趋势,随后快速回落,目前市盈率(TTM)为30.55,近五年历史分位数63.22%,略高于中位数29.04,正负一倍标准差区间为25.10-34.79,也略高于标普500指数的22.54,其近5年中位数为23.73,正负一倍标准差区间为20.32-31.06,整体估值水平差距并不大。后续指数业绩等基本面数据有望持续改善指数估值。

展望未来,美国仍是全球资产配置的第一选择,而在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时代,纳斯达克100指数则是配置美国的重要选择,纳斯达克100指数是21世纪美国新兴经济、科技领域的代表性指数,具备中长期的配置价值。

从历史业绩角度看,纳斯达克100指数在中长期和短期持有(自然年度收益和滚动年度收益)上,相比于标普500,均展现出更好的收益率和风险控制,相比于美国大盘基金和美国大盘成长基金,也展现出极高的胜率。纳斯达克100指数在成长性、创新性、基本面等均表现出极强的优势,在过去近20年实现巨大的增长。

从中短期看,在加息预期明确的背景下,盈利是驱动美股的核心因素,核心科技赛道在盈利上表现稳健,韧性更强,具备相对优势。从长期看,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参考技术成熟度曲线和ARK对颠覆性创新的覆盖,前沿技术逐步落地,驱动成本下降和规模性增长,纳斯达克100指数是布局其落地的重要抓手。

综合来看,纳斯达克100指数具备中长期的投资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