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云端说专业!“院长零距离”之计算机学院卢凯院长——“湘”约科大,“计”算未来

国防科技大学

院长云端说专业!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招生“院长零距离”系列直播正式开讲!
2022年高考在即,心仪国防科技大学的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何选择学科?如何选择专业?各专业的内涵又是什么?国防科大又在研究些什么?
为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国防科技大学“NUDTlive”本科招生重磅推出“院长零距离”系列直播,邀请各学院院长亲自为您详解各学院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和卓越非凡的科研贡献!各学院领导走进直播间与你“面对面”,带你领略大学之大、学科之美!
硬核科大,期待热血的你!

卢凯院长
1973年7月出生,现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与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方向教学科研工作,是银河、天河团队的带头人。领导研制的天河超级计算机、麒麟操作系统、飞腾微处理器、玉衡网络设备在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库、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军队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项;获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点击预约按钮,锁定精彩直播
计算机学院

学院简介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是我国我军著名的计算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紧贴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勇于攻坚的高素质科技队伍,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信息化领域骨干人才,取得了以银河/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飞腾微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领先、自立自强的科技成果,为国家战略计算能力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计算机领域形成了引领全军、代表国家最高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综合实力。

历史沿革

学院起步于1958年,1966年成立新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系,1971年成立计算机系兼研究所,1999年成立计算机学院。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1984年荣立集体一等功,1993年被授予“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2001年获全军通令嘉奖,2007年被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


学科建设

学院学科实力雄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历次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二、A+档,2017、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软件工程”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两次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第一、A+档,2017、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是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核心发起单位,该学科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人才培养


学院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万余名计算机类人才,毕业学员发展后劲强、对新军事需求和新技术变革适应能力强,受到部队高度评价。在历次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院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还获得军队、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6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9本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学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2011年以来,20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4篇。


科学研究


学院在几十年的巨型机研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高性能计算为龙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国产基础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重点科研方向协调发展的局面。学院先后自主研制出银河、天河高性能计算机、“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银河飞腾”系列高性能CPU和DSP芯片以及“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学院牵头获国防科技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20余项,二等奖190余项。其中“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2010年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六次荣登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榜首,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 7 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7人、优青4人,国防科技卓青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8人,“求是”奖获得者9人,30余人次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国家重要学术机构中任职。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