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如何依法维权

法治周末
奢侈品专柜不为消费者从其他渠道购买的奢侈品提供鉴定服务,而第三方鉴定机构给消费者个人出具的鉴定结论又很难被法院采信,这是奢侈品鉴定面临的一大困境

《法治周末》记者刘希平
近日,“长沙市民起诉LV专柜售假获三倍赔偿并退货”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冲上了热搜榜。
去年11月,在一起某奢侈品买卖合同纠纷中,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LV专柜退还消费者货款18700元、并赔偿三倍包款56100元。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在类似的奢侈品维权纠纷案件中,有的消费者因为奢侈品鉴定结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遭遇败诉。
有业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由于许多奢侈品品牌专柜,都拒绝为从其他渠道购买的奢侈品提供鉴定服务,而第三方鉴定机构给消费者出具的鉴定结论又很难被法院采信,奢侈品鉴定依然存在困境。
店家败诉主因是“举证不能”
2020年9月12日,长沙市民罗某在长沙市国金中心LV专柜购买了一个VAUGIRARD手袋,因为怀疑这个手袋是假包,于是将手袋送到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进行鉴定。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鉴定后认为,罗某送检手袋并非LV公司生产。鉴定意见书显示,送检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VAUGIRARD手袋,涂层帆布拼皮革,棕色老花/红色。鉴定意见为:送检样品不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花特征。
2021年8月30日,罗某以长沙国金中心LV专柜店涉嫌欺诈为由,向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芙蓉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LV专柜“退一赔三”,并承担诉讼费和律师费。
芙蓉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罗某提交了购物小票、支付记录等,可证实其当日确从该LV专柜购买型号为VAUGIRARD的手袋。国金中心LV专柜作为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在长沙开设的直营门店,其收货、售货应有明确的出入库清单和严格的管理流程,能证明收货、售货的时间、货号、购买者信息、货款流向等,且应具有对应性和可识别性,对其售出商品的可识别性应负有更大的举证责任。本案中,该店未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因此,法院认定该店作为销售者,具有售假之欺诈行为,应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2021年11月9日,芙蓉区法院一审判决LV专柜退还罗某货款18700元、赔偿三倍包款56100元。法院同时驳回了罗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此案一审判决后,被告方并未提起上诉,此案一审判决已生效。
据记者了解,长沙国金中心LV专柜店在此案件中败诉的主因是“举证不能”,而并非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但是,此案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引发了许多购买过此奢侈品消费者的担忧。
湖南媒体披露称,近期,不少长沙市民前往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对其购买的奢侈品进行检验。前来送检的消费者比平时多出不少,有消费者一人带多个包前来送检。
部分案件因鉴定无效而败诉
与罗某的案件不同,有些奢侈品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因为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而遭遇了败诉。
2020年8月1日,河南省唐河县市民胡某使用其父亲的网络购物账号,通过闲鱼平台在刘某处购买了一款“onthego购物袋LV”,货款为14600元。
胡某收到这款包后,因怀疑这款包有假冒的嫌疑,他便开始四处寻找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2020年9月16日,胡某通过北京奢易拍商贸有限公司处创建“在线鉴定”,并支付218元鉴定费。该公司提供的《图片真伪对比报告》显示“用户上传商品”的法国皮牌烫印部位与“标准品”存在明显差异。
之后,胡某又将这款包送到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进行鉴定。2020年9月23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出具“鉴定报告”,报告显示,委托人为“胡某”,样品信息包括如下内容:“品牌型号:路易威登;描述:LouisVuitton路易威登拼色老花购物袋;材质:涂层帆布,编号FL2220”,“鉴定结论”为“送检样品不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艺特征”。此外,“备注”还提示有如下内容:1.鉴定结果仅对送检样品负责,本证书涂改、无鉴定师签字、无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2.若对证书的内容和结论持有异议,需在15日内提出,逾期不予受理。3.客户信息及样品均由委托人提供,本证书不涉及样品品质检测等信息。4.本证书不得用于司法用途。当日,胡某支付鉴定费用500元。
胡某收到两份鉴定报告后,将刘某起诉至广州互联网法院,要求刘某“退一赔三”。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后认为,在法院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胡某主张案涉商品系假冒他人品牌商品,但胡某提交的相关“鉴定”结论,仅证明案涉商品部分工艺与“鉴定”服务提供者比对的样品不符,法院无法据此查明“鉴定”服务提供者的样品来源,进而无法认定刘某交付胡某的商品即为假冒他人品牌商品。因此,胡某据此主张刘某退还货款及支付三倍价款、鉴定费、律师费等损失,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对此不予支持。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胡某全部诉讼请求。
胡某不服一审判决,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2年2月25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建议购物时固定好标志证据”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能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鉴定结论,对奢侈品消费者能否成功维权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奢侈品鉴定到底难不难?《法治周末》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5月23日,记者来到长沙某品牌柜台,以从网络平台购买了此款奢侈品品牌包为由,向服务人员咨询专柜是否可以提供鉴定服务。
“顾客如果不是从我们专柜购买的包,而是从其他渠道购买的,我们不提供鉴定服务。”这个专柜服务人员对记者说。
这名专柜服务人员建议记者,如果想鉴定包的真假,可以找第三方鉴定机构试试。
在许多奢侈品购物纠纷中,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均出具了鉴定报告。资料显示,创建于1980年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一家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是设在湖南的一级子公司。
于是,记者又以鉴定奢侈品为由,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进行电话咨询。
一位专门负责奢侈品鉴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消费者个人委托的鉴定,他们只负责对送检样品进行鉴定,但鉴定报告不能用于司法维权使用。
“只有市场监管局等行政执法部门,或者法院委托鉴定,我们才能出具供司法维权使用的鉴定报告。”这位工作人员说。
奢侈品专柜不为消费者从其他渠道购买的奢侈品提供鉴定服务,而第三方鉴定机构给消费者个人出具的鉴定结论又很难被法院采信,这是奢侈品鉴定面临的一大困境。
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如何才能依法维权?长沙一位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向《法治周末》记者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一定要开具发票,同时要将所购产品的编码代码之类的标志证据固定好。
“如果消费者与店家发生了购物纠纷,店家和消费者双方只有在对产品本身无争议的前提下,法院才能将产品送第三方机构进行真伪鉴定。”这位法官对记者说,如果店家不认可这款产品是他们门店销售出去的,消费者又没其他证据证明这款包就是店家销售的,那么,后面的鉴定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