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宁波如何在全国示范先行?
记者 陈朝霞 海曙区委报道组 孙勇 通讯员 李园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总面积360平方公里的四明山,青山碧水,满目葱茏,是“浙东绿肺”“森林氧吧”,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宝库”。
坐落于四明山区域的全国环境优美乡——海曙区龙观乡,正立足生态优势和山区特色,先试先行,开展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建设,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工作。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事关人类福祉。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龙观乡,一探该乡以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为契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共富先行的创新路径。
生态保护高于一切
全民守护绿色家园
群山连绵,生机盎然。只要走进龙观乡,无人不为这里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陶醉。“植物界的大熊猫”中华水韭、“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红豆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中国雨蛙等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最近,有关专家还在龙观乡发现了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独花兰、杜鹃兰。
各类珍稀动植物荟萃龙观,其背后除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外,也与当地干部群众十余年如一日、坚守“绿色发展”初心息息相关。该乡党委书记虞挺介绍:“龙观在产业布局、空间规划、生态红线、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林业、旅游业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方式、社会公共参与和生物多样性项目实施等方方面面,时时遵从、处处体现对多彩生命和多样生物的‘友好’理念,为创建国家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2007年,龙观乡党委、政府就确立了绿色经济定位,注重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历届领导班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工业企业的限制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增强绿色工业发展能级。
如今,“生态保护高于一切”已成为龙观乡的基本“乡策”,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物的友好体现在点滴之中:建设盘山旅游公路时,尽量减少对林木的破坏;建设游步道时,尽量采用亲自然的土木底质,减少水泥硬化对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建设观景平台、栈道时,尽量采用木结构和架空形式,减少对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进行小流域治理与河道整治时,减少拦水坝设置,为鱼类溯溪提供便利,减少河道岸体与河床的硬化,为两栖爬行动物提供自然生息空间;坚决贯彻“封山育林”政策30年不动摇……
去年5月,当地邀请南京环科所编制《龙观乡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规划概念方案》,对龙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周边产业发展作出初步规划,并启动对海曙四明山区域四季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家底,积累丰富的一手素材,为绘制《海曙区四明山生物多样性可保护地和体验地图册》打下基础。
去年6月,“浙江农林大学—龙观联盟”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龙观联盟”组建完成,借助高校和专业机构,在生物多样性挖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旅游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不仅需要政府和学术界参与,也需要全社会参与,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加盟、群众参与’形成合力,闯出新路子。”虞挺表示。
不仅要保护自然
更要“投资自然”
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虞伟研究员非常认可龙观乡倡导的“政府引导、企业加盟、群众参与”模式,他认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需要全民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找到各自的着力点,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树立‘爱护自然,自然定会回馈’的理念,不仅要保护自然,更要‘投资自然’。”
自去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和海曙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龙观乡为试点,开展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后,龙观乡全力“投资自然”、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的场景举目可见。
记者沿着龙观乡境内的市级“最美公路”庄顶公路盘山而上,目之所及就是该乡将生物多样性元素融入远山近水的动人场景——
宁波自然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宁波昆虫生态观测站所在地——向阳舍,掩映在山水美景中;省级森林公园——中坡山森林公园内,木栈道在参天古树间蜿蜒,不时可见专门设置的为鸟类提供繁殖便利的鸟巢;半山古村口,中华蜜蜂科普体验基地引人注目;曾经发现了海曙区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野生鸳鸯种群的外牌楼水库上游,一个“鸳鸯湖”基地项目已经在规划中;近山顶处,由半山伴水度假村打造的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高山农场已初具雏形。
不囿于此,龙观全境已经形成“投资自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在龙观乡入口处,投资600万元的宁波(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主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将于8月完工。该馆将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沉浸式VR体验场景,集标本展示、研学教育、旅游拓展和文创产品开发等功能为一体,让市民和游客在好看又好玩
的体验中,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无穷魅力。
落户龙观乡中心学校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教育基地已完成招标。该校三年级学生潘嘉妮受邀担任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小小代言人”,她告诉记者:“我非常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也会肩负起保护动物、爱护植物的责任,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4A级景区五龙潭景区今年1月率先在国内启动创建生物多样性友好景区,将新建生物多样性游览长廊、3D彩绘墙、互动科普墙、宣传馆、蕨类绿道等,实现景区的华丽蜕变。此外,还将在清源溪开辟“蛙部落”,在磻溪村打造“萤星海”等基地,保护各类野生或珍稀动植物。
继去年10月龙观乡作为全省唯一受邀的乡镇级代表,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下称COP15)平行论坛后,今年2月,龙观乡总结归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阶段性成果——“四明秘境,多彩龙观”自主承诺,被收录进生态环境部COP15官方数据库进行公开展示和传播,系全球入选的42个单位之一、全省唯一。
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开茶节、稻鸭丰收节、桂花节、全国“双11”持杖行走日等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创意文旅活动,更是增强了市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创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的氛围。
既得到“绿叶子”
也充实“钱袋子”
在虞挺看来,推动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既能创造自然财富,又能创造经济财富,要让生态赋能乡村振兴,让百姓既得到“绿叶子”,也充实“钱袋子”。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表示,龙观乡在全国示范先行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意很高,是对生物多样性与乡村振兴、共富先行如何融合的破题,“要以生物多样性撬动乡村振兴,进行产业、生活、业态、服务、基础设施再造,发展整产业链、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农业,提升景观能级等,展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目前,龙观乡正探索培育“生物多样性+旅游研学”“生物多样性+零碳经济”“生物多样性+文创经济”“生物友好保护+生物经济”产业,实现多样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索共富先行路径。
今年3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主办、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写的“爷爷的水稻田”功能水稻及种子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落地龙观,将重点建设水稻体验馆、科普走廊、杂交作物欣赏园、智慧农业馆等,并开展种子创新战略合作,为乡村振兴助力。
而作为全省首批零碳乡镇试点创建单位,龙观乡10个建制村已有9个在新村建筑、村委会或居民屋顶实施光伏项目,光伏新能源推广普及率达90%,估算每年发电量达到450万度,年节约标准煤1620吨。目前,全乡“光电+水电”并网发电量已大于全乡用电量,实现了清洁绿电净输出获利,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到1万元增加到3万多元,村集体收入也显著提高。
在龙峰村,中华蜜蜂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并结合整村梳理性改造,以“一村一品”打造蜜蜂文化,推进农旅产业发展。负责基地运行的宁波市易乐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红坦言,他是被龙观乡生物多样性的“美丽事业”吸引而来,“基地已经为10余名养蜂大户提供了养蜂设备,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规范养殖技术,最终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质量提升,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
对龙观乡实现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的生动实践,养蜂大户、半山自然村村民陈剑华感触很深,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加盟养蜂基地后,产出的蜂蜜质优量增,收入增长看得见,而且半山伴水度假村还在村内推进打造生物多样性主题酒店,建设高山农场,村民不但得到了就业机会,而且提升了生活品质。”
记者了解到,目前,龙观乡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通过“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合发展,必将带动更多人流、物流、商流,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