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魅力成渝,尽在“指”尖——博时成渝经济圈ETF(159623.OF)投资价值分析

市场资讯

关注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摘要

1. 成渝经济圈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政策对该区域的支持力度不断。2003年,国家层面报告中首次提出成渝经济圈概念;2007年,《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正式签署,将经济区的定位从西部上升到国家;2016年,发改委和住建部正式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圈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意味着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区域内的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2. 在政策的推动下,成渝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未来发展潜力依旧可期

从经济体量来看,2008年以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GDP增速快于全国水平,社零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领先全国整体水平;从产业发展来看,一、二、三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人民生活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从人口聚集来看,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们认为,对标其他城市群,成渝经济圈虽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也是未来发展潜力的体现。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的大力推进,未来成渝经济圈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3. 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931695.CSI介绍

从编制方案来看,指数结合市值、盈利、成长指标,选取100只成渝双城经济圈代表性上市公司,以反映沪深市场成渝地区证券的整体表现。从分布特征来看,成渝地区成分股的权重分布约为7:3,指数偏向中小盘风格,但是大盘股权重较高。从前十大权重股来看,指数囊括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从基本面指标来看,指数精选成渝地区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从业绩表现来看,指数中期上涨弹性突出,短期抗跌能力较好。从估值角度来看,2021.04.29以来,指数估值迎来震荡调整,2022预测PEG较其他宽基指数具备一定优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4. 博时成渝经济圈ETF(159623.OF)是市场首只专注投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被动指数产品

该产品紧密跟踪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覆盖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能够反映沪深市场成渝地区证券的整体表现。我们认为,该指数精选双城经济圈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中期上涨弹性突出。因而,对应的博时成渝经济圈ETF是投资中国成渝地区的优良工具。

5. 团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好博时成渝经济圈ETF的能力

从管理人角度来看,博时基金在指数型产品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截至2022.05.17,博时基金旗下非货币ETF产品共计27只,合计规模为336.53亿元(剔除ETF联接),位居市场前列。同时,拟任基金经理尹浩先生,逾9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在管产品共计14只(含联接ETF),全部为指数型产品,在管总规模约30.10亿元。我们认为,这些都将为博时成渝经济圈ETF的稳定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6.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权益产品收益波动较大,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持有。

1

成渝经济圈投资价值分析

1.1

成渝经济圈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它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过去20年,政策层面,成渝经济圈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成渝经济区”概念的首次提出:2001年,成都与重庆签订了《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纪要首次提出“成渝经济走廊”概念,奠定了川渝合作的基础。2003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在《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研究》中提出,“成渝经济带”在未来5-10年内要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这是“成渝经济圈”首次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报告中,加速了两地政府层面合作的推进。2004年2月,川渝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关于两省之间重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等6项合作协议,标志着两省政府层面合作的正式展开。

战略地位的逐步提升:2007年,《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正式签署,首次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同时,协议也将经济区的定位从西部上升到国家,即由“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上升到“国家新的增长极”。2011年,首份关于“成渝经济区”的国家规划文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地区的战略定位,即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发展目标,为经济区的发展指明方向。

“城市群”概念提出,区域的城镇化建设要求被进一步强调:2016年4月,发改委和住建部正式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相较于“经济区”概念,“城市群”概念除了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外,还突出区域的城镇化建设要求。同时,《规划》也提出了城市群发展的相应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首次提出,成渝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议还指出,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同时明确了未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加速阶段: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至少有三层意义。即,一是“发令枪”,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二是“指挥棒”,指明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未来发展方向;三是“标准尺”,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两地的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带动着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区域内的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1.2

政策推动下崛起的成渝经济圈

过去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成渝经济圈在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

从经济体量来看,川渝两地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007年,《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正式签署,将经济区的定位从西部上升到国家。在此之后,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迅速。2008-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GDP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2.34%和13.62%,均高于全国水平的10.86%。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GDP分别为5.39万亿元、2.79万亿元,合计占全国GDP的7.15%。

产业结构逐步改善,当前第二、三产业占据主导。2000年以来,两省第一产业占比均稳步下降。四川省由最初的24.1%下降至2021年的10.5%,重庆市也由最初的16.9%下降至6.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自2000年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2010年以后占比显著提升,当前均在两省的经济中占据主导。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37.0%和40.1%,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2.5%和53.0%。

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008-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6.08%和15.37%,均显著高于全国的11.58%;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3.67%和16.43%,也高于全国的11.7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2021年,四川省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4万元和1.76万元,同比增长8.34%和10.33%;重庆市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5万元和1.81万元,同比增长8.74%和10.63%。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城乡收入比分别为2.36和2.40,均比上年缩小0.04。

人口聚焦效应逐渐显现,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6-2020年,重庆市和成都市每年合计都有约50万的人口增量。尤其是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436.6万。截至2020年,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常住人口分别位3208.91万和2094.70万,位列全国一二线城市的第一和第四。从人口聚集度上来看,成渝地区已然成为新的一极。

此外,近年来两市的城镇化率也稳步提升。2020年,成都市和重庆市的城镇化率分别为78.77%和69.46%,均较2006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得益于先天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再叠加政策的积极推动,过去几年成渝经济圈迅速崛起。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推进,成渝经济圈有望在未来进一步绽放她的魅力。

1.3

未来发展潜力依旧可期

对标其他三大核心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发展潜力大。从经济体量来看,虽然成渝经济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但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GDP合计8.17万亿元,低于长三角、广东省和京津冀地区。我们认为,与其他城市群现有的差距也是成渝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的大力推进,未来成渝经济圈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此外,从产业和交通两个维度来看,我们认为,成渝经济圈已具备发展坚实的基础,可以较好地保障未来地区经济的增长。

产业方面,两地传统优势产业重合度高,双城经济圈有望推动这些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重庆市的“6+1”支柱产业涵盖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医产业、材料产业、消费品行业、能源工业。成都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主要有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冶金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石油化学工业、建材业、轻工业和机械产业。可见,两地传统优势产业均聚焦于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重合度高。因而,我们认为,随着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产业的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得到发挥,两地的创新能力也将协同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上,研发投入不断加码,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3年以来,四川省和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力度不断提高。2013-2020年,两地的高新企业R&D内部支出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37%和22.08%。得益于此,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近年来也不断创出新高。截至2020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分别为14560亿元和11348亿元,均是2012年的5倍以上。

交通方面,成渝经济圈具备成为西部海陆新通道的硬件条件。航空方面,两地均有良好的航空枢纽基础,机场包括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然是中西部重要的航空枢纽。其他方面,成都市是西部铁路的重要枢纽,成渝线等5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在成都交汇,成渝高速铁路等4条高速铁路通车运营;重庆市建成了“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十干线”铁路网,港口年吞吐量1.6亿吨。由此可见,两地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可以很好地助力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产业和交通方面,成渝经济圈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而对标其余三大城市群,成渝经济圈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的大力推进,未来区域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2

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2.1

指数编制方案

Ø 基本信息

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指数以2011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指数代码为931695,简称成渝经济圈。

Ø 样本空间

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Ø 选样方法

(1)选取在四川省或重庆市注册以及在上述区域有重大投资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2)在上述待选样本中,分别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ROE(TTM)和营业收入(TTM)同比增速由高到低排名,将上述排名以 40%、40%、20%的权重求和得到综合得分;

(3)在上述待选样本中,按照综合得分升序排名,选取排名靠前的1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Ø 计算方法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除数)×1000。其中,调整市值 = ∑(股价 × 调整股本数 × 权重因子),调整股本数的计算方法、除数修正方法参见计算与维护细则。权重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单个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0%,且非四川省和重庆市注册企业的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 2%,单个行业权重不超过 20%。

Ø 调整方法

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股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股暂停上市或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股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停牌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2

指数分布特征

我们以2022年4月29日这一时点的成分股及权重数据,来观察指数结构与分布特征。从板块分布来看,成分股分布在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股票数量分别为85只、13只和2只。其中,主板成分股权重合计占比85.56%,占据主导地位。

从地理分布来看,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共有98只成分股的注册地为成渝地区。其中,注册地为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成分股数量分别为64只和34只,权重分别为69.66%和26.74%。由此可见,成渝地区成分股的权重分布约为7:3。

从市值分布来看,指数成分股的总市值主要分布于50-500亿元区间,数量合计74只,平均市值为402.57亿元。其中,1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权重合计占比40.83%,100亿元以下的成分股权重合计占比9.50%。总体来看,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偏向中小盘风格,但是大盘股权重较高。

从宽基指数成分股来看,指数成分股中属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的数量分别为12只、20只和46只,权重占比分别为52.42%、20.58%和21.07%。

2.3

囊括食品饮料和电新等行业龙头

从指数权重成分股来看,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27%,9家公司注册地均在成渝地区,囊括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以2021年报为例,除新希望外,其余权重股的ROE(TTM)均为正,且多数在15%以上。从成长性来看,权重股的营收同比增速都大都在20%以上。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前十大权重行业的成分股数量共64只,权重占比82%,分布相对集中。其中,权重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权重均超过10%。

2.4

精选成渝地区优质公司,兼顾盈利和成长

从2021年ROE(TTM)和营收同比增速两个指标来看,成渝地区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和成长能力较好,在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均处于中上游水平。具体地,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盈利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12,成长排名分别为第8和第18。

进一步聚焦指数,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成分股ROE(TTM)行业排名分位点中位数为79.18%,营收同比增速行业排名分位点中位数为66.52%,均显著高于成渝地区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横向对比其他宽基指数,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的盈利与成长水平也具备显著优势。因此,我们认为,该指数精选成渝地区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

2.5

中期上涨弹性突出,短期抗跌能力较好

从中长期来看,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表现优于其他宽基指数。2012年底以来,指数年化收益率为8.88%,跑赢同期沪深300(5.21%)、中证500(6.51%)、中证800(5.50%)和上证指数(3.47%)。从风险指标来看,指数的年化波动率(26.23%)相对偏高。

截至2022.05.17,指数最近三年的上涨弹性突出,年化收益9.55%,相对中证500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达4.99%。值得注意的是,指数最近一年还展现了较好的抗跌能力,区间收益为-17.14%,表现优于沪深300和中证800指数。

2.6

估值短期深度调整,PEG具备一定优势

2021.04.29以来,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的估值迎来震荡调整。截至2022.05.17,PE(TTM)和PB分别为21.54倍和3.02倍,分别处于5.58%和5.18%的历史分位点。

横向对比其他宽基指数,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2022预测PEG为0.57,低于沪深300(0.69)、中证800(0.65)和上证指数(0.66),具备一定优势。

2.7

小结

从编制方案来看,指数结合市值、盈利、成长指标,选取100只成渝双城经济圈代表性上市公司,以反映沪深市场成渝地区证券的整体表现。从分布特征来看,成渝地区成分股的权重分布约为7:3,指数偏向中小盘风格,但是大盘股权重较高。从前十大权重股来看,指数囊括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从基本面指标来看,指数精选成渝地区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从业绩表现来看,指数中期上涨弹性突出,短期抗跌能力较好。从估值角度来看,2021.04.29以来,指数估值迎来震荡调整,2022预测PEG较其他宽基指数具备一定优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3

博时成渝经济圈ETF投资价值分析

3.1

基金产品介绍

博时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下文简称博时成渝经济圈ETF,紧密跟踪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931695),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相似,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从费率来看,产品管理费率为0.40%/年,托管费率为0.05%/年。

博时成渝经济圈ETF(159623.OF)是市场首只专注投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被动指数产品。该产品紧密跟踪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覆盖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能够反映沪深市场成渝地区证券的整体表现。我们认为,该指数精选双城经济圈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中期上涨弹性突出。因而,对应的博时成渝经济圈ETF是投资中国成渝地区的优良工具。

作为ETF产品,博时成渝经济圈ETF与主动型产品相比,具有费率低、交易效率高、跟踪误差小、持仓透明等优势。同时,ETF产品仓位可以达到100%,充分享受市场上涨行情。与传统场外基金相比,博时成渝经济圈ETF基金份额既可在一级市场申赎,又可在二级市场买卖,方便投资者操作。

同时,博时成渝经济圈ETF由多种证券构成投资组合,根据指数构建方案,通常不会在某一只股票上设置过高权重,持仓相对分散,结构更加均衡。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该产品能够有效分散个股投资风险,优化收益表现,捕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长期机遇。

3.2

管理人介绍

博时成渝经济圈ETF拟任基金经理尹浩先生,硕士,逾9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2015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先后担任博时创业板ETF、博时新能源汽车ETF、博时国证龙头家电ETF等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目前,尹浩先生在管产品共计14只(含联接ETF),全部为指数型产品,在管总规模约30.10亿元,投资管理经验丰富。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致力为海内外各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专业、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截至2022.05.17,博时基金旗下非货币ETF产品共计27只,合计规模为336.53亿元(剔除ETF联接),位居市场前列。

总体来看,博时基金在被动投资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指数产品类型丰富,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此外,拟任基金经理尹浩先生投资管理经验丰富。我们认为,这些都将为博时成渝经济圈ETF的稳定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4

总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政策对该区域的支持力度不断。2003年,国家层面报告中首次提出成渝经济圈概念;2007年,《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正式签署,将经济区的定位从西部上升到国家;2016年,发改委和住建部正式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圈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意味着经济圈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我们认为,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目前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区域内的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过去几年,成渝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从经济体量来看,2008年以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GDP增速快于全国水平,社零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领先全国整体水平;从产业发展来看,一、二、三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人民生活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从人口聚集来看,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们认为,对标其他城市群,成渝经济圈虽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也是发展潜力的体现。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的大力推进,未来成渝经济圈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从编制方案来看,指数结合市值、盈利、成长指标,选取100只成渝双城经济圈代表性上市公司,以反映沪深市场成渝地区证券的整体表现。从分布特征来看,成渝地区成分股的权重分布约为7:3,指数偏向中小盘风格,但是大盘股权重较高。从前十大权重股来看,指数囊括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从基本面指标来看,指数精选成渝地区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从业绩表现来看,指数中期上涨弹性突出,短期抗跌能力较好。从估值角度来看,2021.04.29以来,指数估值迎来震荡调整,2022预测PEG较其他宽基指数具备一定优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博时成渝经济圈ETF(159623.OF)是市场首只专注投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被动指数产品。该产品紧密跟踪中证成渝经济圈指数,覆盖五粮液、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行业龙头,能够反映沪深市场成渝地区证券的整体表现。我们认为,该指数精选双城经济圈优质公司,兼顾盈利与成长两方面,中期上涨弹性突出。因而,对应的博时成渝经济圈ETF是投资中国成渝地区的优良工具。

从管理人角度来看,博时基金在指数型产品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截至2022.05.17,博时基金旗下非货币ETF产品共计27只,合计规模为336.53亿元(剔除ETF联接),位居市场前列。同时,拟任基金经理尹浩先生,逾9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在管产品共计14只(含联接ETF),全部为指数型产品,在管总规模约30.10亿元。我们认为,这些都将为博时成渝经济圈ETF的稳定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告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权益产品收益波动较大,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持有。

联系人

冯佳睿  fengjr@htsec.com

黄雨薇  hyw13116@htsec.com

郑玲玲  zll13940@htsec.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