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帮扶”让撂荒地长满庄稼,丰收的种苗已茁壮成长
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盘活村内撂荒耕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深圳对口帮扶汕头各驻镇工作队自进驻以来,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多措并举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被唤醒的撂荒地得到新生,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驻潮南区两英镇帮扶工作队
由于村民长期外出务工或“半耕种半闲置”劳作状态,部分地块长满半人高的杂草。
解决对策:
工作队请来高校农科特派专家实地查看、收集土壤和水质样本检测,配合村、社区干部协调农机进行垦荒等,全力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向撂荒地要效益,促进撂荒地重现生机。
经农科专家推荐,工作队向汕头农科所了解并购买丝苗米“19香”及“优570”两个品种,并在高堂社区利用其中6亩地进行试种,为接下来水稻增产提质打下基础,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耕种和农户增收。
开垦前后对比
今年春耕时节,工作队协助两英镇农办排查,推进388余亩撂荒耕地复耕,其中助推高堂社区240余亩、西新村120余亩,目前已完成撂荒耕地水稻复垦复种。
驻澄海区莲华镇帮扶工作队
据隆北村张介文书记介绍,隆北村土地由村民个人承包,当时种番石榴经济效益可观,几年后,恰逢番石榴价格下跌,种植户亏损严重,故全部撂荒。
解决对策:
督导村集体落实责任,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通过调研摸排撂荒地形成原因,与镇农办共同研究对策,要求村集体主抓主管,将撂荒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当前正论证引入大型农业公司主导,村集体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研究稻鱼共养等特色产业工作模式的合理性,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引进优质品种,推动耕地高产高效。通过工作队牵线搭桥,从华南农业大学引进粤禾丝苗等优质水稻品种,引进粤白甜糯168、粤白甜糯8号等优质玉米品种,指导农户种植。经科学管理,目前水稻和玉米长势良好。预计此季农作物丰产丰收后,将为村集体创造近10万元收入。
以高标准水田垦造为契机,成片整合撂荒地。依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下发的《广东省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文件精神,积极推动莲华镇东浦村等6个村开展成片高标准水田垦造,将前期果园地,撂荒地等进行成片改造,预计将新增水田790余亩。
开垦前后对比
自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已累计平整撂荒地面积30余亩,后期将推动高标准水田垦造790余亩。
驻潮阳区西胪镇帮扶工作队
驻西胪镇帮扶工作队了解到村内主干道旁一片约20亩的耕地近年来受旱情影响,以及水利灌溉设施限制,农户无法进行正常耕作,田地里长满杂草,决定对该块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
解决对策:
积极协助村委干部查阅、整理出该片荒地上所有的土地承包户。对在本村居住生活的,安排队员和村干部入户协商;对迁往外地居住的,则电话沟通做思想工作,阐明土地复耕复种的意义及农户可获得的利益。为提供农户自行复耕复种和村委会统筹管理两种选择方案。
开垦前后对比
安排机械设备进场、铲除荒地杂草、平整土地,起垄并栽种农作物。目前该闲置耕地已完成绝大部分地块的复耕复种工作,余下地块计划于近期进行开垦,并根据农户自身的需求,种植农作物,既解决耕地闲置,又提升村容村貌,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
驻潮阳区河溪镇帮扶工作队
湖东村各类农田、耕地合计约280亩,长期以来,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原本分配到户的耕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撂荒问题,原本肥沃的良田变得杂草丛生、贫瘠无力,耕地消减面积达6%。
解决对策:
工作队针对撂荒地提出“优先处置、化零为整,应垦尽垦”的工作思路,协同村委安排挖掘机和微型农耕机同步进场,多点发力、各尽所能,对山脚、路边以及房前屋后碎片化的土地进行开荒式作业。
积极发动村民,抓住“春耕”的尾巴,抢种了“木薯”这种耐旱抗贫瘠的作物,既保障年底收成,又能修复土壤。
开垦前后对比
据初步估计,本次复耕行动将盘活边角撂荒地约17亩。下一步,工作队将协同村委全面推进全村六大地块的流转整合工作,壮大湖东村集体经济,打造高标准农田。
驻潮南区成田镇帮扶工作队
田中央社区大溪片区约50亩左右耕地,因农业经济效益偏低、农民种植意愿较低等原因,长期无人打理,处于撂荒状态。
解决对策:
主动对接农业技术专家为土地种植条件进行检测、分析并给出科学建议。
开垦前后对比
与村委一起牵头开展水果玉米种植,积极筹集资金,组织10余名村民开展种植,协调深圳水果玉米种植专家组通过定期交流、跟踪指导、开展培训等方式推进标准化种植。
目前,工作队安排专人跟进种植,及时组织开展间苗、补肥等工作,确保玉米高质高产,同时畅通销售渠道,积极促成“经联社”与深圳公司达成合作。期待今年6月底迎来丰收!
(原标题《“圳帮扶”让撂荒地长满庄稼,丰收的种苗已茁壮成长 》)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陈宇譞 黄凌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