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拟合作生产尖端芯片,全球市场格局或将生变?
据日本媒体5月2日报道,美日正加快芯片供应链建设,本周有望达成一份协议——合作生产电路线宽2纳米及更先进芯片。与此同时,两国可能还会就防止技术外流框架达成一致。
有评论称,尖端芯片似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领域。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日有意结成尖端芯片联盟,以减少外部依赖,同时强化自身主导地位。让人好笑的是,围绕美日双边交往,一些敏感人士总提“中国因素”。
减少依赖✦
5月2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开启对美国的访问。此行的关注点在于,他将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重点讨论芯片合作等事宜。据透露,双方将宣布美日达成生产2纳米以及更先进芯片的合作协议。
事实上,美日芯片合作并非一时兴起。这与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态势密切相关。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近两年来,芯片短缺危机席卷全球。与此同时,美日昔日霸主“光环”减退,希望减少对芯片后起之秀的依赖,实现自身供给多元化。
目前,亚洲拥有全球75%的芯片产能。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可以说是2纳米级尖端芯片的领先开发者,前者于2018年推出7纳米芯片,2020年推出5纳米,今年有望推进到3纳米。美日政府此前都邀请台积电在当地建厂,以增加国内芯片产量。
作为芯片诞生地,美国的“江湖地位”仍不容小觑。IBM公司是先进芯片研发的佼佼者,去年推出全球首款2纳米芯片。不过,英特尔公司在决定电路线宽小型化方面落后于台积电。在资本密集度相对更高的原材料研发及晶圆制造、组装等方面,美国也不占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1年的数据,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业所占份额也只有12%。
再看日本,它在用于芯片生产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方面实力仍雄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排行榜前15名里,日本厂商占据7席。不过,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半导体企业竞争力和生产能力退步明显。
日经新闻网等外媒称,美日希望结成尖端芯片联盟,在2纳米级芯片生产方面赶超台积电等企业,重新引领整个半导体行业。
大国博弈✦
分析指出,美日围绕芯片合作既有共同诉求,也有不同考量。
就美国而言,尖端芯片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领域。
去年6月,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无尽前沿法案》,其中包括投入520亿美元振兴国内芯片制造。美媒称,这是拜登政府发起的大规模“抗衡中国行动”。
眼下,拜登政府正制定新的“印太经济框架”。美国已邀请日本加入“框架”,并鼓励东盟国家参与其中。有评论称,美国旨在打造经济“小圈子”,实现芯片等战略产品的供应链重组,强化自身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就日本而言,加强合作或源于对本国半导体开发和生产状况的担忧。
回首过去几十年,电子技术可以说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DRAM芯片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199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规模约为5万亿日元,日本所占份额为50%左右。但如今,全球行业规模膨胀到50万亿日元,而日本的市场份额缩水至约10%。
日本的主导地位为何急剧下降?日本经济产业省归纳了几方面因素,包括日本未能采用水平集成生产模式、数字化的延迟、缺乏公共投资等。为此,经济产业省于去年6月出台一项半导体战略,日本政府去年11月批准一笔7740亿日元的投资,希望重回全球芯片业巅峰。
中国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周的美日官员会晤中,除了推进芯片研发合作之外,还将讨论防止尖端技术外流事宜。
“美国和日本都将中国因素考虑在内,正在制定一套防止技术泄露的框架。”日经新闻网在导语里这样写道。
印度网站gamingsym认为,美日今年初已展开相关讨论,可以说一拍即合。尽管美国近年来对其尖端技术出口进行严格监管,但效果有限,因此有计划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框架。日方也认为,如果能与技术水平相同的国家建立新的预防性框架,效果会更好。
也有评论称,美国加大芯片投资力度以“抗衡中国”,日媒着重关注“防止对华技术外泄”,对中国如此“念念不忘”,潜台词或都是焦虑。但问题是,风声鹤唳之下,“围堵行动”真能有用?
就以芯片为例,国际半导体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企全球芯片销售额稳步上升,若能继续维持近年来30%的复合年增长率,且其他国家产业增长率不变,202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年收入可能达1160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上仅次于美国和韩国。
或许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所说,支配芯片行业发展数十年的摩尔定律已经失效,制造商正转向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望弯道超车。
来源:上观新闻
审核:杨靖
责编:霍悦
编辑:左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