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里安居”共富金名片 一个南湖赶考故事

媒体滚动

关注

随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花落浙江,以“健全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为主旨的“浙里安居”品牌应运而生,它也是全省着力打造的民生“七优享”金名片之一。

共同富裕新赛道上,如何助力擦亮“浙里安居”金名片?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南湖区奋力赶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南湖区保障性住房已累计保障家庭55000余户,直接受益人数超11万人。今年一季度,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全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工作实现“开门红”,共完成2498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占年度筹建任务数的70.8%,完成进度位居市本级第一、全市第二。

争当先锋的赶考成绩非一日而成,让我们一起看看背后的赶考故事——

■记 者 高昱雯

通讯员 蔡振远 杨云帆 章 俊

图片由南湖区住建局提供

【暖镜头】

一把钥匙,打开一扇家门,也圆了市民刘简得(化名)盼了半辈子的“安居梦”。

走进刘师傅位于南湖区东栅街道双溪花园某幢2楼的家,房门上的福字洋溢着喜气。50多平方米的房子格局方正,卧室、厨房朝南,宽敞的阳台采光不错。“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刘简得感慨。

说起过去的经历,刘师傅笑言是“颠沛流离”。年少时父母先后离他而去,靠着吃“百家饭”长大。20来岁外出闯荡,有过高潮,但更多的是“命运的玩笑”,经历几次挫折后,年过花甲的他选择回到家乡。

由于没有社保,回来后的刘师傅生活比较拮据。当地街道帮他申请了低保,但微薄的低保金只够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睡觉靠寄居在老朋友的出租房里。那时他最大的奢望就是找个安乐窝、睡个安稳觉。

让刘简得意想不到的是,南湖区走在全市前列的住房保障工作,点亮了他觉得遥不可及的梦。几年前,他参加了南湖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现场选房,选中了双溪花园这套公租房。此后每年审核,一直属于在保家庭。

按照规定,针对第一类“低收入有证住房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面积内不收房租,超出部分的10多个平方米,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点租金。“这套房子的月租仅10块钱,还不到一碗面钱。睡在大床上特别安稳,小区门口有超市,小区周边公交通达……”刘师傅说,“安居梦”让他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聚焦“提低”

各类住房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近年来,以回归居住属性为目标的“房住不炒”方针,一直是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

在这一主基调下,南湖区一直高度重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住房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让更多居民家庭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安居”、再到“住有品居”的蝶变跃升。

“目前,全区住房保障人群受益人分为四大群体,除了像刘师傅这样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还有在南湖区居住工作的新居民家庭、高校毕业来南湖区新就业职工,以及环卫工人等从事一线公共服务行业人群。”南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四大保障群体涵盖中低收入、新居民、新职工和重点行业人员,使住房保障从多方面、多层次实现全面覆盖,确保各类城镇住房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覆尽覆”。

充分发挥住房保障在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中的“补位”作用,及时落地相关政策,合理降低住房保障门槛,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又是南湖区加快“提低”工作,努力在共同富裕新赛道上领跑示范的有力实践。

根据2021年浙江省新出台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导则(试行)》,南湖区及时修改、完善和新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的环卫行业一线职工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以南湖区新就业职工为例,今年1月,该区出台了新版《关于加强新就业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通知》,首次降低新就业无房职工申请公租房补贴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扩大惠民半径。

“开春就申请到了南湖区提供的新就业职工租房补贴,一年补贴4800元,抵得上大半个月的工资,对工作不久的我来说很实惠、很暖心。”年初,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王莹莹成为今年全区首批获得公租房“红包”的新就业职工。这对老家在河南驻马店的她来说,多了一份扎根南湖的意愿。

截至目前,该项政策已惠及577名新就业职工,累计发放租房补贴276.96万元。

暖心的不止于此。去年,南湖区新居民积分制享受住房保障服务也加大惠民半径,补贴名额从2020年的50户增加到300户。今年初,南湖区还主动将住房困难的环卫行业一线职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出台了《南湖区关于2021年度环卫行业一线职工申请公租房租赁补贴专项保障的通知》,惠及369户一线环卫工人家庭。

数据显示,2021年,南湖区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3165户,金额1500余万元,累计在保家庭人数居嘉兴市本级第一、全市前列。今年,全区目标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3000户以上。

聚力奔跑

“十四五”期间努力让10万余人安居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明确了要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已成为“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征途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是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时期,对于住房供应体系转型的必然要求。

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快速吹响这一转型号角,去年底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嘉兴市区入选省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名单。这给主城区南湖区下一阶段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该区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1.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计划,预计保障受益人数10.81万人。

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城区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

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住宅型和宿舍型两类,其中住宅型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小户型为主,高层、小高层可适当放宽10平方米左右;宿舍型以建筑面积20至45平方米户型为主;已经开工建设或通过现有建成住房转化的,可以适当放宽面积标准,户型面积大的可以按间出租,适合改造成小户型的应予以改造。

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的推进要求,今年初以来,南湖区因地制宜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一方面,全区充分挖掘存量资源,统筹已有人才公寓、企业员工宿舍、新建商品房项目配建等资源,鼓励发动持有房源的各类社会主体进行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鼓励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利用存量房、存量土地,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供给力度。

同时,南湖区根据区内产业分布和人口流入实际情况,将嘉兴科技城(南湖高新区)、各乡镇工业产业园等人口流入量大、务工人员多、产业聚集的片区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供给的重点区域,高效解决新市民、新职工、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引导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

今年3月29日,南湖区住建局联合相关部门及主体,召开全区首次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评审会。会议审核了闻泰通讯产业园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嘉兴敏惠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嘉兴敏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共3个工业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认定申请,总计2498套(间),房源类型以宿舍型为主。

南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南湖区已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283套(间),在此基础上,今年全区计划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6800套(间)以上,争取两年开工筹集量超过“十四五”目标任务量总量的四成。

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成就每一个幸福小家,让“浙里安居”金名片上的南湖篇章更加生动,也为首善之区奔向共同富裕积蓄温暖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