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为何会成为经历最复杂的一代人?

市场资讯
作者:水姐
来源: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1
80后最近最关心的事情,首先是孩子的疫苗本,然后是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中层出不穷的让人心慌心累的魔幻现实主义热点事件。
80后的父母5060后从小没什么书读,有的父母后来下海经商,有的父母却经历下岗分流,他们贫富差距很大,于是80后分化出了第一批“富二代”、“农二代”;80后还是有机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读书、就业、留学、创业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一直改不掉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和任性,被嘲笑过、讽刺过、批判过;80后犹记得两次大的金融危机,一次是少年,一次是青年,经历过两次大型股灾,时代让他们成为经济压力最大的一代人,是资产膨胀后的接盘侠。
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十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80后就是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有时也泛指出生于1970年代末期,即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年轻一代。
如今,80后的孩子(头胎或是二胎)刚出生不久,就面临着健康风险和教育焦虑,同时80后的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忧国忧民的。他们已经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原来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恐慌、焦虑和不确定,现在有点凌乱,比如疫苗案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可以推导出来的东西,刷新了道德底线,破坏了他们安生立命的心境。虽然他们一直在变革中长大,但感知到的被动、被迫的节奏从未如此强烈。
他们一直在最正统、标准的教育中长大,大学扩招,知识普及,技能大面积提升之后,他们普遍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道事物要一分为二看待,量变引起质变,矛盾对立统一,辩证法学得还不错,但少了点个人主见,他们拥有较为纯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知道映射在他们世界观里的很多事物都有苦衷和曲折,但会螺旋上升。原来的国内外大事件都是通过历史书习得的,原来的金融危机感受都离开了切身利益的因素,都是间接经验,如今,他们正在感受真正的全球格局变化和生活、思想的变革了。
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来,80后对于世事的参与感越来越强烈。他们总体是隐忍的、中庸的,相比90后,他们不冒进也不标新立异,他们想稳稳地成家立业,心里大多还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大局观,比如,前几年有80后北漂公务员的调查,显示虽然生活不易,但其九成愿意投身改革事业。
如果说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那80后就是网络社交的第一代,如今网络舆论中终于有很多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消息来源很多,大道、小道消息面前,更多的会先经历一轮朴素辩证的思考。世界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舆论导向,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都是导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剧情发展似乎永远没有终点,似已习惯了人间百态,众生万相,出现水面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如今冰山角过多,不知道心灵中的黑暗到底需要什么来驱除。
2
上周在硅谷,一面听着奇点大学里关于科技和指数型组织如何改变世界和人类的课程,一面看到国内的正在刷屏的疫苗案。
指数型增长告诉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某个特定技术的发展是平庸的,鲜有突破,直到某个时刻来临,在短暂的阶段里就能实现爆发式增长。诞生于硅谷的摩尔定律本身也是指数型增长的曲线,它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但它其实也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则,2010年后,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放缓在2013年年底。面对复杂世界,科技是巨大的力量,但仅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想象力和未来,但是现在怎么办?其实它也没有答案,它只是在不断地想象,无论现实是否需要,它就畅想着新的领域,它想着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
疫苗案其实不是新鲜事,2009年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就被爆狂犬病疫苗违法添加核酸物质、2010年爆出山西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2016年爆出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直到今天,长生生物和武汉生物的疫苗案爆发,在不同的年份背景下,它们有不同的意义和色彩。也许平庸的年份过去,随着80后慢慢掌握了一些话语权,他们的知识和信息优势逐渐在发生作用,所以,疫苗案现在还是热点,持续时间超过了一周。
作为“菜鸟”父母,我们曾有“小信仰”,国产的一类疫苗是安全的,就算二类疫苗出过问题,就算局部省区有过很大问题,我们依然觉得它不比进口自费疫苗差多少。最后翻开疫苗本,赫然发现了“武汉生物”这个名字,如此近在咫尺,这是信仰的撞击。80后作为新一代中年人,似乎用尽了最后一丝隐忍和无奈。他们经历的人生,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携带着诸多不完美的人生,他们的通感能力很强,敏感而脆弱。经历过2003年非典等疫情的人,公共医疗卫生话题本身就敏感。或许现在正是社会问题的各个切面、碎片爆发式呈现的时候,也是问题应该被逐一重视、解决的时候。
面对复杂世界,需要的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尤其在这个浮躁时代,每个人都应该磨练自己的心性去做好每一件事,中国文化中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最值得批判的。然而,你发现了吗,你身边严谨、苛刻地要求自己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佛系的人越来越多?友好、善良、助人为乐的人是不是也少了很多,自己的事情都管不过来?潜规则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度是不是加深了?固化的、无可奈何的要被动接受的东西是不是越来越多?80后是最孤独的一群人呐,他们慌了,就是2亿多拼命工作、拼命奋斗的人慌了。90后和00后,按照自己想法活的,听从内心的想法的比80后多得多。
人性都是相通的,“贪、嗔、痴、慢、疑”,懒惰、随意、粗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硅谷的第一感觉就是做服务业的人大手大脚,做事也很不认真,房间都不好好收拾,即便是给了小费。一线劳动者表现都很粗糙,怪不得日本的匠人精神和服务精神在世界上也是一枝独秀。但是他们懂得生产和设计出最好的机器和流程,避免人性的缺点和失误,靠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去锁定机器的成果,靠机制和制度设计去规避人性的欲望和弱点。
道德层面的批判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对于这两天的性骚扰的热点,那是个阶段性就会爆发的全世界难解之题,是间歇休眠的火山。在人命关天的领域,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只能是最严苛的惩罚机制才具有保障作用,刮骨疗伤才能拯救这个系统。食品药品生产与监督这个领域,明的暗的规则太多,却是民生第一大事,仅出厂检测结果根本阻止不了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干扰。这一行惟有假设人性本恶,处处设防才有出路。
关心和监督公众公司、公众人物,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人设和名声不断爆雷,这是个警惕性更高的时代。人们关心金融,所以关心上市公司,由研究上市公司入手,进而戳破它的泡沫和伪善,才发现,人们没有解决好最优先级别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都在追求暴利,而没有想到要坚持商道,赚取合理的回报才是长久之道?
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重启自己的认知系统,这是个理智与情感、秩序与混乱、目标与非目标共存的世界,不要线形思维,也不要简单推理,更不要陷入一分为二的惰性思维,或是失去理智去随意跟风,要有不断改进,等待突破的那一刻的乐观和警惕。这个时候,要假设这个世界会好的。
3
跟前辈交流,说到,他们年过半百,对于世事变迁的体验从来没有此刻这么剧烈和深刻,同时感慨,80后经历的比60后复杂多了,在同样的时代,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些人,有些群体,悲壮得多,虽然无人在意,但始终会变成一种社会气氛。
80后,从出生到成年的人生经历是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独有经历,是矛盾最集中的一代人,是注定经历无数变迁、视机会与风险如家常便饭的一代人。作为社会急剧转型的产物,他们面对的情况绝无仅有。
80后,是充满内在矛盾、多元化的和分化的群体,是阶层最分化的一代人,他们塑造了各个新的社会阶层的基本形状。富二代是他,农二代也是他,新的行业和新工作新技能,他们总是第一代去实践,比如他们如今依然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参与者。
80后,是交学费的一代人,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的学费,还是社会大学的学费,他们都付了,被当成韭菜,也被当成接盘侠,然而除了少部分谋求着出国远离,大部分都默默无闻,继续奋斗。
80后与大学免费、工作分配、住房分配基本是绝缘的,所有的机会都得自己争取,所有的改革都要先行先试,是这个时代的小白鼠、小蜗牛(房奴孩奴)、小候鸟(飘泊异乡),是最缺乏诗意和闲适的一代。
80后,是房奴也是孩奴,最缺乏安居乐业的基础和条件。他们的余生都在背着巨额的负债,他们也正在成为离婚潮的主力军。
80后,面对的都是纵横捭阖的大时代,充满不确定性,愿意随波逐流,也愿意彻底离开现状,改变现状。他们是经历最复杂的一代人。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归于无有,但在崩溃时一切都化为原初质料。
80后,总能撞上、赶上最先或最严重的变化时刻。比如他们将最先体验到老龄化、少子化的巨大危害,从2013年开始,每年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数量不少于1700万,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却不多于1300万,人口红利首次转变成人口负债,并且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25年(2038年),老龄化速度正在递增,而2040年,正好是80后集体退休的年龄。
80后,注定是怀旧的,因为他们童年美好,青年缺乏激情,中年疲累,老来孤独沉重。他们向前看,路似乎越走越难,向后看,还能找到最初的美好。他们的上一代,一个人工作可以养活三口之家,再上一代,两个人干活甚至能养活五至七口之家,这些前辈很难体会,80后两个人工作都不够养好一个孩子。未来他们老了,他们也不再期待自己的孩子做什么努力。80后作家张悦然说:这代人是不是变得太快了,好像青春结束得太早了一点,一下子进入了一种很委顿的中年状态里面。正是在这样快速的消失当中,我们这代人需要停下来审视自己。
80后的复杂,就像顶级限量版钻石的切面一样复杂。他们并不知道人类发展、人生发展这个词,得用上多少倍其他年龄层的努力才能达到,他们最纠结、最矛盾、最悲观也最乐观。他们明白,最不易考虑的问题,是系统性风险。
回归纯朴的生活,踏踏实实追求不快不慢的人生,珍重身边的人,不贪生不怕死,看着这个时代的大秀,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虚心、敬畏。但在浑水摸鱼者众多的时代,我们的眼睛必须要更清亮一点。我们的心要更沉着一点。
致孤独而悲壮地活着的80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