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镇南关大捷

媒体滚动

关注

1883年,法军向清军发起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清军缺乏准备、配合不力,在各个战场上接连失利。1885年1月底,法军第1、第2旅主力7000余人,分两路直扑广西边境。2月12日,法军兵临重镇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弃城而逃。次日,法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战略要地谅山。23日,法军进犯文渊,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法军炸毁了镇南关城墙及附近的清军防御工事后,退回文渊、谅山,伺机再犯。危急形势下,清政府被迫任命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临危受命

镇南关失守后,冯子材以极快的速度召集旧部,募集“萃军”(因冯子材号“萃亭”而得名),赶赴广西前线。抵达后,冯子材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现状,首先召集前敌诸将晓以大义,号召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为挽回败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冯子材判断法军将在得到增援后发起更大规模进攻,随即确立了“保关克谅”的战役指导方针。一方面,抓住法军后退重整的有利时机,收复北圻(指旧时越南北部十六省)各城,扩大防御纵深;另一方面,经过实地勘察,冯子材决定以距镇南关内不远处的关前隘作为中心部署防御。关前隘是镇南关以北的一个通道地区,中间是一条宽不足2里的关道,东西两面高山夹峙。冯子材利用关前隘地形的奇特险要,在防御阵地的设置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先以关隘两翼东、西岭的炮台为依托,在关前修筑了一道3里的长墙拦住关道。长墙每隔约30米开一个缺口,在上面安装栅门。长墙外,冯子材命士兵挖了上千个梅花坑,坑上盖着草皮,并在东西两岭半山腰挖了深堑,切断关道,从而构成一道坚固而完整的山地野战防御阵地体系。

在兵力部署上,冯子材将各军分为左中右3军,互为犄角,相互照应。冯子材率萃军作为中军,扼守关前隘的长墙和两面高山险要;总兵王孝祺部的勤军8营列于萃军后半里处,作为第二道防线;广西提督苏元春及陈嘉所部的桂军18营屯于关前隘后的幕府,作为第三道防线;另将湘军王德榜部10营进驻镇南关东面的油隘,防止被法军包抄侧翼。此外,由蒋宗汉收并杨玉科部残军,同潘鼎新所率的淮军5营一并镇守后路。清军兵力总计80多营,共5万多人,前线部队兵力约2万人,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以保证决战的胜利。

据险退敌

3月9日,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率军尝试由侧后方发起迂回攻击,很快被早有准备的清军击退。21日,为打乱法军的进攻部署,冯子材决定攻其无备,率军袭击法军在文渊的据点,击毁火炮数门,取得振奋士气的胜利。

清军的主动出击让尼格里深感局面被动,他匆忙召集军队提前发起进攻。23日清晨,法军借雾色接近清军阵地后,分两路对关前隘发起攻击。其中一路猛攻长墙,另一路在炮兵的掩护下,接连攻占东岭小青山上的数座炮台。眼看两路法军将要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冯子材一面调苏元春部前来接应,一面令王德榜部由侧翼出击,攻击敌后续部队和运输队。他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关将士受此鼓舞,奋起抗击,终于顶住了法军的进攻。

入夜之后,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萃军加强长墙守卫,陈嘉部守东岭,王孝祺部增援西岭。次日清晨,鉴于前一日在东岭方向取得的战果,尼格里决定派副手爱尔明加继续夺取大青山制高点,彻底控制东岭炮台群,再从正面加强进攻,内外夹击突破长墙防线。不过,爱尔明加出发后被地形所困,没有实现包抄企图。补给迟迟未到,急于求成的尼格里在联络中断的情况下,武断地认为大青山的炮台群已被全部占领,于是集中兵力从正面发起冲击。一部法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接近长墙,阵地大有动摇之势。危急关头,冯子材手持长矛,带头跃出长墙,与法军展开肉搏,战至中午,终将其击退。傍晚时分,在王德榜部配合下,东、西岭守军也将当面之敌击溃,夺回被占炮台。清军随后由西岭包抄敌后,三面发起反击。

法军三面被围,伤亡甚众,后援断绝,弹药将尽,开始全线崩溃。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一路经文渊败回谅山。为扩大战果,冯子材挥军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收复谅山,先后毙伤敌人近千名,击伤尼格里,法军残部狼狈南逃。

用兵点评

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关键的一役,也是晚清军事史上对外战争中不可多得的亮点。其获胜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清廷正规军事力量崩溃,勇营遍起,镇南关前线的部队中,桂、湘、鄂各系混杂,非久经沙场之人不能驾驭。冯子材从军40余年,足迹遍布苏、浙、粤、黔、桂诸省,在各方势力中都具有很高的威信。他将自募的萃军部署在正面,担任最艰巨的防御任务;实力最强的苏元春部在第三道防线作总预备队;第一次镇南关失利的败军则居后布置,不承担主要任务。通过上述调度,终于使各派清军摒弃前嫌,全力对敌。在战法运用上,他及时收缩战线,拉长法军补给线,以精锐之师待疲惫之卒,掌握了战役的主动。具体的战术布置上,能够利用地形优势梯次部署兵力,中央与两翼彼此呼应,并抓住近战时机贴身肉搏,化解了敌人的炮火优势。此外,当时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清军已换装不少后膛枪炮,替换了老式的鸟铳和抬枪,虽然和法军装备仍存在差距,但已能给敌人造成相当的杀伤,增加了获胜的砝码。

法军方面,从1885年2月初组建谅山远征军开始,尼格里的部队在山区连续作战1月有余,后勤补给困难,至镇南关时已是强弩之末。第一次攻打镇南关虽然轻易得手,但由于后勤原因不得不放弃。在3月24日第二次对镇南关发起攻击时,尼格里因为轻视清军,坚持在兵力不足、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发起战斗,从而为失败埋下伏笔。此外,在队伍构成上,法军本土士兵不多,大量的殖民地士兵和越南附庸兵战斗意志薄弱,一旦正面进攻失利,便一路败退。地形和天气等因素的不利,也让法军倚重的炮兵射击效果大打折扣,侧翼包抄等计划中途破产。这些都成为法军此役战败的重要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