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筑牢农业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屏障

媒体滚动

关注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高层论坛暨第29期“农经观察”4月15日在北京举办。4月15日是我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也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会议邀请了中央农办和部委领导、科研院所专家、业内领军企业高管,交流农业生物安全国内外形势、重要创新进展,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本次会议主题是“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筑牢我国农业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屏障”。由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兽医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承办。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主持。

会议还特邀了8名知名生物安全专家进行“我国动物重大疫病及高危人兽共患病现状与流行趋势”“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动物外来病预警与形势分析”“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及人病兽防思考”“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重大植物疫情及入侵生物防控”“源头治理,农田鼠害防控”“源头治理,重大疫情非洲猪瘟防控关口前移的应用实践”“源头治理,人兽共患病禽流感防控关口前移的应用实践”“源头治理,草地贪夜蛾防控关口前移的应用实践”等专题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人病兽防、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外来病、农田鼠害防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流行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梳理分析。会议还邀请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技术专家进行“肉、蛋、粮保供给”农业生物安全场景应用专题报告,分享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中国方案。

经研讨,会商专家一致认为,我国重大动植物疫情、人兽共患病、外来入侵生物、鼠害媒介等生物安全风险防范与治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国际生物安全治理形势面临新格局、新变化,农业生物安全面临着多维度、全方位的挑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生物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治、植物资源引进与利用、生物入侵防范、生物实验室建设及管控、生物技术两用和防范恐袭等诸多领域亟待加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强调,为深入落实生物安全法要求,全院将秉承农业生物安全国家队使命责任,聚焦主责主业;还需充分认识到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新要求,围绕“生物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抓主抓重,强化重大任务牵引,优化调整学科布局、任务体系和力量配置,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应对农业领域生物安全风险挑战,在生物安全科技创新上尽快取得新突破。

为了加强生物安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1年3月18日率先组织协调院属相关研究所,构建“1+4”生物安全研究机构,即依托上海兽医研究所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同时分别依托上海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别组建生物安全共性技术与政策研究、动物生物安全研究、植物生物安全研究、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研究等4个分中心,组建专家智库开展生物安全战略研究,定期会商推进战略发展和公共政策研究、生物安全基础和前沿研究、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和场景示范,为国家生物安全标准制修订、生物安全名录制定、生物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据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上海兽医研究所自“十三五”以来,在生物安全科技创新领域成效显著,在保持传统特色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拓展动物生物安全学科领域,拟将研究所定位调整为“聚焦全链条动物生物安全共性问题,开展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阻断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科技创新研究,研发防控产品和设备”,重点在“动物生物安全共性技术及公共政策”“农村生物安全”和“都市农业生物安全”3个方面布局,全面调整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共承担了国家各类课题项目10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000多篇;技术转让30项,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7项,临床试验批文5项,新兽药证书3项,累计合同转化经费近1.5亿元。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危害严重。近两年来,上海兽医研究所在非洲猪瘟、鸭坦布苏病毒病等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禽流感、日本乙型脑炎等人兽共患病风险预警研究的基础应用领域取得良好的研究进展。非洲猪瘟疫苗、猪乙型脑炎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果应用前景良好;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新兽药,填补国内空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科技支撑。研究所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聚焦在科技创新、成果孵化、条件完善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开拓发展农业生物安全学科,培育生物安全首席,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培育本所优秀青年骨干,解决我国农业生物安全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弱、安全风险传播扩散规律和成灾理论基础不完善,主动智能感知技术薄弱、致灾前期关键环节的风险预警和阻断技术缺乏,农业生物安全风险暴发后应对技术单一,农业生物安全领域前瞻性理论和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以“治早治小”“关口前移”为核心理念,开展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挖掘、风险传播扩散规律和成灾理论研究,开发共性预警、监测和阻断技术,储备农业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产品。聚焦2-3年内可获得产品的快速诊断产品、新型疫苗、生物制剂等,完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前期论证、完善生物安全二级设施,加强实验动物中心GCP体系建设等,为研究所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文中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