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革命老区焕发青春

媒体滚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4月9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金厢段采访,这里地处粤东沿海,四月初的气温已近30度,清凉的海风吹在脸上,柔软的阳光晒在身上,空气里都是初夏的味道。
去沙滩要穿过金厢镇那些外墙五彩缤纷的房子,这个由来自“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大芬村的乡贤组织120多名画家回乡打造的“彩虹小镇”近年声名渐响,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金厢银滩一带的沙滩上很是热闹,野餐的,玩水的,玩沙滩摩托车的,或者就只是坐在海边吹风,无比惬意。
沿着海边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周恩来渡海处”,这里是外地游客必到的红色景点。一边聆听当年海陆丰人民如何保护南昌起义后来到下埔黄厝寮村治病的周恩来总理成功在洲渚村海边抢险渡海去香港,为中国革命留下希望之火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一边欣赏海边美景,一种岁月静好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金厢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创收,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这是汕尾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作为革命老区,也是粤东唯一一个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汕尾市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目标定位,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走出了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汕尾道路。

田墘红楼革命遗址全貌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汕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洋资源丰富。记者近日来到城区红草镇晨洲蚝生态产业园采访,一时间仿佛走进一个蚝的世界。“晨洲村海水养殖资源丰富,有300多年养蚝历史。全村水面养殖面积1.8万亩,所产晨洲蚝以肥、嫩、鲜、美享誉四方,有‘中国蚝乡’之美称。”晨洲村委第一书记吴东就向我们详细解读“晨洲蚝”的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晨洲村突出做好“蚝”文章,拉动蚝养殖和蚝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畅通蚝产品出口外销渠道形成蚝产业链。同时,通过举办蚝文化节、建设蚝文化展厅、电商服务中心、“粤菜师傅”特色培训点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晨洲蚝”地理标志申报等措施,加快打造集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康养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不断擦亮“晨洲蚝”品牌,被评为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吴东就告诉记者,2021年,晨洲成功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年实现蚝产值5.6亿元,比增21.74%;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万元,比增20.2%;蚝田招标发包价格从5年前每年300元/亩提高到2222元/亩,增加村集体收入约556万元。“实现了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
看好汕尾发展环境,外来资本也纷至沓来投入乡村振兴产业。在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公司计划总投资5.5亿元,运营版块包括生态种植品质甘薯产业示范园、生态种植品质萝卜产业示范园、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及电商平台、大健康产业、甘薯脱毒种苗研发中心、农业旅游城等。
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不断创新农企联结方式,通过订单联结方式带动农户124户、通过土地联营入股方式带动农户52户、通过股份合作分红农户50户。联农带农人次达到10万余人次,带动农户户数达到3000余户。产业园内平时闲赋在家的40-55岁当地妇女大多进入到产业园务工,日工资达到140元,很多青壮年也愿意回到家乡打工、创业,甚至承包部分基地,产业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8960元,超过陆丰当地农民收入的20%。
据了解,近年来,汕尾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八大美丽”,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进4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打造了晨洲蚝乡、莲花温厝、金厢滨海走廊、陆河温泉之旅等一批4.0版乡村振兴综合体。成功创建广东丝苗米(汕尾)跨县集群产业园,连续三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位列粤东地区第一。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0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省级旅游风情小镇4个。

陆丰山水画廊示范带景观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行走在汕尾,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处处是革命遗址,处处是红色景点。红宫红场的讲解员告诉我们,汕尾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悠久革命传统。
近年来,汕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美丽景观,让老区红色资源“活”起来,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在“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海丰县,汕尾市委、市政府对红宫红场进行升级改造,获评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称号,并打造了长达3.7公里、颇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街”。陆丰市则深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粤东滨海爱国主义教育与体验基地,把红色旅游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整合,着力打造以“红色堡垒 黄金海岸”为主题形象的现代化滨海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更多的革命老区乡村走上振兴发展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2018年,在深圳办企业的女企业家陈佳明受邀回家乡汕尾参观考察,“看到家乡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萌生回家乡创业的念头。”陈佳明告诉记者,在参观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珍稀中药材沉香种植基地时,自己听到讲解员讲述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利用沉香粉治疗伤病的故事,又向专家请教了中药材沉香的用途、了解到古代陆河沉香是朝庭贡品的历史等,于是萌发了回乡创业发展沉香产业的想法。2018年,她注册成立了广东香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山地2000亩种植沉香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办沉香茶厂、沉香香厂,带动村民通过种植沉香树增收致富。
北中村位于陆河县河口镇北溪河中游,是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有北溪地下交通站(白马)遗址、宜笏村游击队练场遗址、北溪农会遗址等七处省级革命遗址。近年来,北中村发挥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和沉香产业。结合这一红色旅游优势,陈佳明又投资建设了以薰香、品茶、沉香沐浴为元素的特色民宿,与北中村的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红绿结合”、激活“绿色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品牌。2022年广东香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她并受邀参加汕尾市巾帼创业宣讲团介绍自己回乡创业的经历和感受。陈佳明告诉记者,“这几年家乡面貌变化很大,我十分期待未来的发展前景。”

研学团到河口镇北中村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汕尾市积极扶持壮大文旅企业,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城区晨洲旅游区、陆丰市金厢滨海红色旅游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A级景区从原来的9家增加至14家,红色旅游、健康养生游、乡村度假游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2021年,汕尾市召开民宿、文宿等招商大会,现场签约项目62个,投资额达1010.12亿元。在2021年中国优秀旅游品牌推广峰会上,汕尾市被评为“中国滨海休闲旅游优秀目的地城市”。
走出具有汕尾特色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子
经济发展了,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汕尾以贯彻落实省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进社会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创新,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汕尾特色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子。
这一做法在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得到实践。据介绍,近年来,乌坎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美丽党建”,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全力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乌坎村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管理机制,依托民情地图,结合雪亮工程,全村3293户全面覆盖到位,全村划分8个网格,统筹协调网格员、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干部、驻村民警力量,做好“日走访、周报告”,掌握村情民意,努力在网格内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成功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转变。

乌坎村妇联组织亲子活动
乌坎村委员会委员、妇联主席杨小颜带领妇联执委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杨小颜曾在乌坎学校当过代课老师,后来到了外地教书,但一直非常关心家乡的情况。2014年,她萌发了回乡参加村委会竞选的念头。“假如村民选我的话我就回来为村民服务,如果选不上就继续当老师。”结果当年她以高票当选。
“你是真心真意为村民办事,村民就会信任你。”杨小颜给记者看了手机里的数十张照片,那是她带领村妇联执委及村中热心姐妹在村里入户探访、慰问以及举办活动的内容。她告诉记者,村民尤其是妇女群众有事会找村委会、妇联或者找她反映,她也会及时积极去处理好。感觉目前乌坎村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生产、生活秩序良好。杨小颜说:“希望乌坎村未来越来越好,全村人齐心协力,将乌坎村打造成为有名的美丽乡村。”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