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蕉林书屋声名远 旷世奇珍烁古今

媒体滚动

关注

■正定蕉林书屋。

■蕉林书屋展出的法帖拓片。

■蕉林书屋展出的印章。

史海寻珠

砾华,本名李立华,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博宣传工作,多年致力于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著有散文随笔集《闲心闲悟》、文物诗画《梦幻的艺术》等。

□文/图 砾华

在古城正定,“一堂荣五代”的梁氏宗祠与“收藏甲天下”的蕉林书屋,都是耀眼夺目的存在。尤其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蕉林书屋,在历史上名气颇大,令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书屋主人梁清标,既是名臣,又是诗人、书画家、书画鉴藏家。在王朝更迭的乱世,他不遗余力搜集众多名画法帖并使之保存周全,为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文化财富。

悠然归故里 亲手葺书屋

进入正定古城南门,沿燕赵南大街北行,一路都是古色古香的店铺,梁氏宗祠与蕉林书屋,相隔百米置身其间。

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正定一带的名门望族。据《梁氏族谱》载,梁氏原是山西蔚州巨族,明洪武初为避战乱,梁聚携眷前来真定(今正定)定居。最初在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一个人称“东冈”的地方开荒种地。至三世,人丁开始兴旺,家产日盛。六世传至梁梦龙,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举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历嘉靖、隆庆、万历凡二十七年,为官刚正,功绩卓著,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家族也由之大显。后世子嗣代出高官,尤其至梁梦龙曾孙一代,梁清标、梁清宽、梁清远均为清朝显官,“同列九卿”。作为族权与神权交织的家族圣殿,梁氏宗祠(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梁氏宗族的辉煌与传统。

出梁氏宗祠再向北,有一个清幽孤寂的小院,就是蕉林书屋。当初,蕉林书屋与梁氏宗祠,同属梁清标建立的“梁相府”。据史料和诗文记载,梁相府是仿照他官居北京时的宅院而建,整个院落共占地40余亩,正门面西,由四座角楼、蕉林书屋、后花园、梁氏宗祠等几部分组成。因历史原因,梁相府只留下梁氏宗祠与蕉林书屋,二者南北相距近百米,中间隔着几家店铺及单位。应该说,想要了解蕉林书屋,梁氏宗祠是必然的起始点。梁清标之所以成为中国书画鉴藏史上的重要人物,与其官宦传家、家学渊源密不可分。

出生并成长于诗书世家,自幼沉浸在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氛中,梁清标耳濡目染地接受了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理念。据《正定县志》记载,他幼年天资聪慧,“生而颖异”“读书目数行俱下,搦管成文,飚发泉涌”,从小就展露出非凡才智。因此,梁清标一路顺风顺水地踏上通达仕途。14岁补诸生,22岁领乡荐,23岁考中进士,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以庶吉士初入仕途。1644年,明亡清兴,朝代更迭。24岁的梁清标被清政府以其原庶吉士的身份授予宏文院编修之职。随后,又曾历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1667年(清康熙六年),47岁的梁清标因主持科考的一些做法得罪了当朝权贵,被皇帝“恩赐闲居”。革职还家的梁清标,“翩然归里,手葺蕉林书屋,赋诗饮酒,优游泉石,有终焉之志”(见《正定县志》)。自此,摆脱冗杂事务纠缠的梁清标,开始在蕉林书屋的画卷书海中享受文人雅士之乐。

爱芭蕉慕怀素 故有“蕉林书屋”

在《蕉林书屋图小序》 中,梁清标曾谈及书屋构筑及斋名缘起:“予性不敏,不能博闻强记,以窥夫古人之学,顾好买书,奉钱恒苦不给。见人则求所未见书,得一帙如遇故人,辄怡然累日然。率不能读也,久之所蓄益多。又特爱芭蕉青翠舒卷自如,有林下风味,于是筑室布席拥其间,自谓南面百城不以此小。畦种蕉数丛,掩映窗几,迎风摇曳,庶几可忘暑渴而澹尘也。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尝闻怀素嗜书无纸,种蕉数万本取叶供书,号所居曰绿天。古人高致如此,予非工书者而窃有取于蕉,当其广敷清阴,湛然如水,吾不知于绿天之居何如也?”由此可知,书屋冠名“蕉林”,一则因“特爱芭蕉青翠舒卷自如,有林下风味”,二则系仰慕怀素“种蕉数万本取叶供书”于绿天庵的高致情趣,以及对草圣洒脱豪放的性格和书风的崇尚。

听当地人讲,经历三百余年风雨的蕉林书屋,若干年前曾一度濒临坍塌,现已整修一新。从著名国画家郑午昌的《蕉林书屋图》可见,蕉林书屋原是一处布局严谨的院落,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有大门、二门,均为卷棚布瓦顶。蕉林书屋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青瓦覆顶。院中,种植银杏、海棠以及主人最喜爱的芭蕉,秀逸的太湖石环列其中,反映出主人高雅的美学修养。曾经的蕉林书屋,占地1040㎡,现建筑面积仅存230㎡,不及当年的四分之一。

藏富甲天下 声闻烁古今

院内,高挂“蕉林书屋”牌匾的正屋,犹如一座小型博物馆,内有《藏富甲天下 声闻烁古今——蕉林书屋部分藏品陈列》。

书屋一角,复原了一间书房,陈设一书案一条几一博古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挂在墙上的《梁清标登瀛洲图》(复制品),此画真迹现藏河北博物院,2018年曾在《静藏群壑——畿辅先哲祠名人遗物入藏河北博物院65周年纪念展》中展出。《梁清标登瀛洲图》描绘的是梁清标进士及第、即将履新的场景。画上钤有朱文长方印“畿辅先哲祠珍藏书画印”。据学者考证,画中所绘梁清标形象,是经梁本人寓目且认可的,应是梁清标所有肖像中最可信的母本。我们常见的梁清标半身像,即是以此画为蓝本,截取其上半身临摹而成。

在文物收藏界,蕉林书屋素有“清代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之称。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中说:梁家“搜藏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属甲海内”。据统计,梁清标收藏法帖107件,其中晋唐名家名迹28件、宋元名家名迹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古画500件左右,晋代至五代的绘画作品63件,宋元作品349件,明清绘画87件。后来流入清内府、编入《石渠宝笈》的147件梁清标藏品皆为上等,可见藏品之精。据河北省文物专家陈耀林调查,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蕉林旧藏多达160余种。梁清标所鉴藏的晋唐、宋元书画,成为当今各大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的上等藏品。

梁清标收藏的书帖,有号称“镇国之宝”的晋代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张金界奴本),唐代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和《竹山堂联句》,宋代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归去来辞》、黄庭坚的《阴长生诗》、米芾的《七言诗》、蔡襄的《自书诗》,元赵孟的《洛神赋》《常清静经》《黄庭经》等等,每一件都可谓独一无二、震烁古今的艺术珍品。

梁清标收藏的古画,有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后梁荆浩的《匡庐图》,宋代赵佶的《雪江归棹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清代王时敏的《仿古山水册》等等,每一件都堪称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扛鼎之作。

除了书画收藏,梁清标还继承了家传数千册图书典籍,并醉心搜罗各种没有刊印的珍贵孤本。全盛之时,蕉林书屋私人藏书达十余万卷。

梁清标去世后,其藏品开始大量流出。据《正定县志》记载,其孙梁彬1760年“引疾归田”“资用屡空”家道中衰,故所余藏品难得保全。据悉,蕉林书屋藏品大部分进入清内府,收入乾隆时期编纂的《石渠宝笈》,很多书帖还刻入《三希堂法帖》。由于梁清标未曾留下藏品目录,以致后世无法得知当年蕉林书屋有几多珍藏,又有多少藏品流散于岁月深处。

如今,梁清标已去世三个多世纪,曾经文华繁盛的蕉林书屋,只剩一座空屋,令人不胜唏嘘。但是,梁清标为珍贵文物收集、保护、鉴赏以及广泛流传作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永远闪光于中国文化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