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为什么需要国际学校?
淄博首所国际学校来了。
淄博这所国际学校的最终正式名称,是“淄博市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其官宣的正式开学时间是今年的9月1日。
根据淄博市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下称淄博美达菲)的官方表述,该校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引进,经淄博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示范性、引领性的全日制民办高中学校。
那么,淄博为什么需要国际学校?作为淄博品质提升年教育领域的重点项目,淄博美达菲对淄博教育的品质提升到底能发挥何种作用?
齐鲁晚报记者
张文珂 樊舒瑜
淄博美达菲学校由来
中国的国际学校,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这是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
四十余年来,国家实力的发展,多方面带动了中国的国际教育发展,民办国际化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等开始兴办,很多海外知名的私立学校也开始在中国开设分校。
淄博建设国际学校的消息,最早公布于2021年7月23日。当日,一则名为《淄博国际学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的招标公告,在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
该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淄博新区原山大道以东,人民路以南,济南路以西,规划路以北,总建筑面积约为67500平方米,建设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等,总规模60个班,在校人数为1500人。
而在上述招标信息发布的次月,山东美达菲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便在淄博注册成立。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山东美达菲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由曲云显与王吉红共同持有,二人分别持股51%及49%。
天眼查显示,曲云显与王吉红同时还担任了天津美达菲及厦门美达菲的法人、董事等职务,而他们的背后正是在淄博落户多个项目的恒松资本。
作为淄博的城市合伙人,恒松资本在淄博落地了多个基金项目,并协助淄博市财政局完成了对东杰智能及江化微两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收购。
恒松资本官网显示,在2014年投资美达菲后,其为美达菲中国区迅速搭建起30余人核心运营管理团队,深耕国际化教育及双语教育。
目前,美达菲中国区在上海、天津、淄博开设3所直营校,约3000名在校生,并为北京中芯学校和山东临沂外国语学校提供国际课程授权。
事实上,对于国际学校的建设,淄博市及张店区层面对此都有表述。
比如,2021年底,淄博教育系统发布《教育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该政策围绕教育品质提升做了明确而又细致的任务目标。其中,建成投用国际化学校,发挥优质高端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上述行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而今年的张店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美达菲国际学校在年内将建成招生。
是何定位?
美达菲的正式落户,也标志着淄博有了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
官方资料称,美达菲学校发端于1890年的美国马萨诸塞州,距今已有132年历史。淄博美达菲是美达菲继波士顿、上海、天津后建立的又一所新校。
对于在淄博落地后的具体设想,淄博市美达菲双语高级中学校长李永东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淄博美达菲将着力打造一所“充满严与爱,智慧与升学的现代化和高品质学校”,为淄博市民提供管理规范、师资一流、升学率高、办学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为更好地融合地区特色发展,在淄博美达菲落地之前,校方曾做了长时间调研,而该项调研的结论,也为淄博美达菲的具体定位提供了指引,即针对淄博的地区特色,淄博美达菲将融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一体,构建具有学校特点的“基础类、拓展类、竞赛类、特色类”等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充分满足各类不同学生的需要。
此外,根据调研所得出的结论,美达菲把在淄博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培育方向,由上海校区的国际方向为主,因地制宜转变为以国内方向为主,国际方向为辅。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对国际学校也不例外。
根据李永东的描述,针对国内为主的培育方向,在教师团队的打造上,淄博美达菲将组建由本省内特级或正高级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清北名师团队。清北名师团队每名教师,均有培养多名清北学生的实战案例,清北名师数量占教师总数20%以上。
李永东还表示,除清北名师团队外,学校的骨干教师团队均为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的优秀教师,占教师总数20%以上。
而对于淄博美达菲落地后的发展,李永东表示“信心十足”。
他给出了淄博美达菲的目标:力争首届高中毕业生实现清北录取,一本上线率达66%、本科上线率达99%,首届艺考毕业生进入中国八大美院,出国留学生实现世界前30院校录取。五年内成为淄博市高中教育领域标杆学校,在国内外艺考、竞赛(奥赛)、强基、出国留学四个方面成为淄博市领军学校,十年内跻身山东省高中教育前列。
上述目标,不可谓不宏大。
为什么需要?
2021年12月18日发布的《2021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获认证的国际学校总数为932所。其中,聚集在广东、上海、北京三省市的国际学校数量,占到了全国数量的近半壁江山。
具体到国际学校在山东的兴起和发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现,上世纪90年代在青岛开设的青岛MTI国际学校,是青岛市同时也是山东省的首所国际学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山东省内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比较知名的国际学校有青岛墨尔文中学、威海常春藤国际学校、烟台惠森国际预备学校等。
青岛、烟台、威海同属于“胶东经济圈”城市。
根据山东官方的表述,由同处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组成的“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实施,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就当下中国教育体系而言,国际学校的占比并不高,但它却是衡量一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伴随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化人才、资本、技术逐步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拓展,同步而来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化社区、医疗、教育等配套措施。
特别是在“抢人大战”火热化的当下,以国际教育为代表的城市软环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吸引全球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学校也开始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逐步向沿海及内陆二三线城市扩展。
国际学校与城市高开放度,相辅相成的趋势非常明显。回到山东,可以说,国际学校在青烟威的布局,也已经成为促进三市教育吸引力与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
与青烟威等省内沿海城市相比,淄博在国际学校的布局方面,是一个明显的弱项。在城市国际化需求驱动之下,花大力气引入知名国际学校,并将其打造为吸引全球化人才和培育下一代全球化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就成为淄博的一个现实考量。
而基于对高品质教育建设的紧迫需求以及城市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外界也就不难理解淄博为何将国际学校的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显然,从上述两个角度看,淄博美达菲身上的担子注定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