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电信诈骗类型已超50种 这种诈骗方式占六成
中新财经4月14日电 (吴涛 邵婉云)“电信诈骗类型现在已经超过50种”“一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清理高危电话卡7769万张”。
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等部门公布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
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去年6月至今实现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
一年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8.5%和76.6%,打击战果创历史新高。
公安部会同国家移民局组织开展“断流”专案行动,打掉非法出境团伙1.2万个,抓获偷渡犯罪嫌疑人5.1万名。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人民银行和三大运营商持续推进“断卡”行动,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2万个,查处犯罪嫌疑人44万名,惩戒失信人员20万名,惩处营业网点、机构4.1万个。
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先后清理高危电话卡7769万张、行业卡1931万张。人民银行深入开展“资金链”治理工作,拒绝可疑交易1.3亿笔。
利用虚假APP实施诈骗已占全部发案的60%
据发布会信息,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也呈迅猛增长态势。
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现在已经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5种主要的诈骗类型。
去年以来,先通过刷单返利骗取群众信任,后引流至虚假投资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高发多发,发案和损失均在30%以上,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
从通讯网络通道看,利用虚假APP实施诈骗已占全部发案的60%,开始大量利用秒拨、VPN、云语音呼叫以及国外运营商的电话卡、短信平台、通讯线路实施诈骗。
从资金通道看,传统的三方支付、对公账户洗钱占比已减少,大量利用跑分平台加数字货币洗钱,尤其是利用USDT(泰达币)危害最为严重。
跨国有组织特征日趋明显。集团头目和骨干往往躲在境外,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招募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赴境外从事诈骗活动,目前在柬埔寨、菲律宾、阿联酋、土耳其、缅北等国家和地区,仍有大量犯罪团伙向我公民实施诈骗活动。
一年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
2021年,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正在打款的150万名受害群众免于被骗。
针对这一块工作,建立涉诈银行账户风险监测拦截机制。公安部、人民银行指导各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对涉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账户,实时开展资金拦截,累计拦截102万个资金账户148亿元。
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诈骗分子利用三方四方支付、跑分平台、数字货币、贸易对冲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变转账洗钱手法,转账速度快、隐蔽性强,给公安机关追缴赃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资金返还的法律依据有待进一步健全,返还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
2022年组织开展APP安全专项治理
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通常是被电信网络诈骗的开始。这一块如何监管?
2021年全年组织对208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通报违规1549款,下架514款,有力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2022年将加快出台《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研究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
2022年继续开展专项治理。针对涉诈、涉赌、涉网络黑灰产以及疑似恶意程序等不良APP,组织开展APP安全专项治理。建立不良APP安全监测处置技术能力,形成“主动发现、风险预警、依法处置、监管追责”的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
对应用商店、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终端企业、重点互联网企业等实现监管全覆盖,打造更为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