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致科技集团总裁杨娟:挖掘图数据库技术潜能 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市场资讯
挖掘图数据库技术潜能 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访海致科技集团总裁、海致星图CEO杨娟
金融时报
在数据这一生产要素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当下,对海量数据挖掘、筛选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和经营不可绕开的一个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新月异的前沿科技手段,是银行业得以破题的关键所在,而图数据库正是这样的一把“利器”。
这个以图为基本模型和数据结构的数据库,对大数据计算的规模和响应速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机构提供更精准的分析能力,目前,已经被银行业运用到日常的业务场景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也从不同层面为银行业增智赋能。
图数据库具备哪些技术可能性?可以被运用到哪些金融业务场景中,又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未来,图数据库还有哪些潜能有待挖掘?带着这些疑问,《金融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海致科技集团总裁、海致星图CEO杨娟,请她一一揭开图数据库的神秘面纱。
《金融时报》记者:图数据库是怎么样的一种科技手段?在实践中,被运用到哪些具体的金融领域场景中?
杨娟:数据库是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容器”和启动计算的“引擎”,提供了存储、查询、计算的能力,也决定了计算的规模、速度和稳定性。图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的一种,基于“图”的规则和模型来存储和计算数据,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大规模、更复杂数据结构的实时计算和关联关系分析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的发展,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若继续用传统的数据库计算来处理数据,会受到很大制约。图数据库作为一种全新的数据库类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过去一年,图数据库迎来了更加快速的增长,在应用领域,图相关技术与产业深度结合的技术落地应用在增长;在投资领域,一些头部的基金对数据库的投资数量也在增加。在今年年初,海致科技也完成了由“国家队基金”——中国互联网基金领投的D轮次融资。
要解释清楚图数据库的“魔力”,就得了解其中的关键字“图”。它指的是一种源自图论的数学结构。这一结构由顶点和边构成,顶点是实体,边代表实体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客观事物之间广泛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关系,作为数学结构的“图”,能够更准确地描摹世界所真实存在的各类关联形态。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图数据库在路径、群体、形态、传导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分析能力,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拓宽业务分析视野与解决手段。
因此,图数据库相关技术能够在金融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例如营销领域的产业/供应链营销获客、亲密社群营销、产品智能推荐等;风险管理领域的欺诈团伙识别、套利风险识别、信用风险传导分析等;审计合规领域的统一授信管理、信贷资金监测、异常业务形态等。
《金融时报》记者:海致科技如何利用图数据库赋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其中,海致科技和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合作有哪些区别?
杨娟:在把图数据库应用到金融场景的过程中,虽然都是为了实现业务水平的提升,但是大型银行更加偏向于一揽全局自底向上的建设模式,而中小银行则更偏向聚焦于某几个业务方向进行重点攻克。
除了将图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单点突破的重要业务场景外,某国有大型银行还与海致科技共同成立了国产图数据库应用实验室,主要以替代非国产数据库为主要试验场景。
依托海致科技提供的图数据库相关技术,上海银行落地了“个人信贷申请反欺诈关系图谱项目”。在信用卡场景中,上海银行2021年一季度自主发现的社团欺诈风险事件数量环比提升了20%;在个人贷款场景下,上海银行2021年全年减少风险损失上亿元。
海致科技与广东华兴银行的合作,入选了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科技赋能反洗钱工作的典型实践”一等奖,并在近日被当作优秀作品首期展播。
这一合作,依托的是海致科技自主研发的Atlas知识图谱平台。在该平台的助力下,华兴银行搭建了企业级的知识图谱系统,构建了面向反洗钱等多个业务场景的关系图谱和图挖掘模型。在具体展业过程中,通过整合机器学习、设备指纹、实时智能等技术,华兴银行实现了知识图谱在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有效提升了反洗钱工作的穿透性、时效性和精准性。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图数据库的应用潜力?对此,应该如何进一步挖掘图数据库的应用潜力?
杨娟:纵观全球范围,图数据库是发达国家竞相布局的新兴热门领域,并已形成初步的市场规模,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据加特纳(Gartner)咨询公司发布的2021年报告预测,到2023年,全球30%的企业都将使用图技术来支撑其智能商业决策;5年内图数据库将广泛应用于泛金融、IT、电信、生物医药、物流、电商零售、政府等领域,市场规模逾千亿美元。另有预测显示,从2020年至2026年,全球图数据库市场的规模将以28.6%的年增长率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数据库时代,由于没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国外企业一直占据国内数据库市场的绝对份额,尤其在金融科技领域,几乎8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甲骨文(Oracle)数据库所占据。数据库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核心一环,直接关乎数据资产安全和产业安全。数据库市场如果一直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当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最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而“互联网+”浪潮也催生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数据库迭代需求,诞生于30多年前的甲骨文数据库的很多性能和设计,其实早已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
目前全球图数据库市场尚未定型,现在布局正当其时。因此,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从技术到产业的全面突破性发展,避免在这个关键的核心领域被“卡脖子”。
去年,海致科技与清华大学联合推出了分布式图数据库产品——AtlasGraph DB,其混合事务和分析处理、万亿级大图的亚秒级查询等性能,目前都处于业界相对领先的水平。而从海致科技与各家银行的合作也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国产图数据库技术的信任度也在不断提升。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