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31+333:2021年省级、地市经济财政全景图

岳读债市

关注

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呈现复苏态势,经济增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普遍增加,负债率小幅上升。我们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333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的经济财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出GDP增速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偏低的地区,以供投资者参考。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6.1%)、吉林省(6.6%)和辽宁省(5.8%)GDP增速均未超过全国水平,且位于31省市GDP增速的倒数10名;除黑龙江省(12.8%)之外,吉林省(5.4%)和辽宁省(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慢;黑龙江省(43.9%)和吉林省(47.3%)负债率超过40%,其中,吉林省2021年负债率增幅超过4个百分点。

华北地区,北京市(8.5%)和山西省(9.1%)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天津市(11.3%)、内蒙古自治区(14.6%)和山西省(23.4%)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较快增长;天津市(50.2%)负债率较高,相较2020年末负债率增幅达4.8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43.4%)降低4.3个百分点,北京市(21.8%)负债率较低。

西北地区,五省GDP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GDP增速相对较高,但也位于全国中下游;陕西省(22.9%)、甘肃省(14.6%)和青海省(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达到两位数;除陕西省(29.1%)外,各省负债率普遍较高,宁夏回族自治区(4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7.8%)、甘肃省(47.8%)和青海省(83.3%)负债率均超过40%。

华东地区,除福建省(8.0%)以外,其余六省GDP增速均不低于全国水平,江西省(8.8%)和江苏省(8.6%)增速相对较高;除福建省(9.9%)和安徽省(8.8%)外,其余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超过10%;各省负债率普遍较低,均未超过35%,其中上海市(17.0%)和江苏省(16.3%)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分别较2020年下降0.7和0.5个百分点。

西南地区,重庆市(8.3%)和四川省(8.2%)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西藏自治区(6.7%)GDP增速较低;西藏自治区(-3.6%)是31省市中唯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地区,贵州省(10.2%)和四川省(1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高,超过10%;贵州省(60.6%)负债率排名全国第二,其余省份负债率均未超过45%。

中南地区,湖北省(12.9%)和海南省(11.2%)GDP增速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河南省(6.3%)GDP增速较低;受2020年基数较低影响,湖北省(3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提高,其他省份中,海南省(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10%,而河南省(4.3%)和广西壮族自治区(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足5%;海南省(46.5%)负债率较高,广东省(16.4%)和河南省(21.1%)负债率较低,但相比2020年分别上升2.6和3.0个百分点。

地级市层面,2021年,共有119个地级市GDP增速低于全省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涉及的地级市数量较多,分别为9个、8个和8个。辽宁省辽阳市(-1.0%)、安徽省蚌埠市(-2.1%)和云南省德宏州(-5.1%)GDP出现负增长。

地级市层面,2021年,共有155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省水平,有22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中玉林市、儋州市、株洲市、四平市、兴安盟、伊犁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较大;云南省、四川省和江西省涉及的地级市数量较多,分别有12个、11个和11个。

风险提示:地方财力下滑,地区信用风险事件增加。

本文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333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2021年的经济财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情况,反映了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实力。投资者在投资地方债、参与PPP等项目时,会非常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实力规模。对城投企业来说,尽管其债务已不具备政府信用属性,但是地方政府仍可能是其重要的业务关联方和债务人,因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对城投公司的经营情况有重要的影响。

在诸多的统计指标中,我们主要对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六个指标进行搜集整理,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关于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经济运行快报》,以及财政、统计等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信息等。

二、省级行政区经济运行整体情况

1、省级行政区GDP规模及增速

GDP规模方面:根据各省(市)统计数据,31个省级行政区中,2021年GDP规模排前五位的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河南省,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均突破10万亿元,分别达到12.44万亿元和11.64万亿元;GDP规模排后五位的分别为甘肃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GDP规模均在5000亿元以下。

GDP增速方面:由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各省市2021年GDP同比增速均较高,增速排前五位的分别为湖北省、海南省、山西省、江西省及江苏省,增速分别为12.9%、11.2%、9.1%、8.8%和8.6%;GDP增速排后五位的分别为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辽宁省和青海省,增速分别为6.3%、6.3%、6.1%、5.8%和5.7%。

为去除基数影响,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多省市经济复苏缓慢。31省市中,有5个省市2021年GDP两年复合增速超过2019年同期同比增速,分别为海南省、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山西省,19个省市增速明显下滑(降幅大于1个百分点),7个省市增速基本持平(降幅小于1个百分点),分别为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甘肃省、浙江省、天津市及西藏自治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2021年,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化较为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前八位的分别为湖北省(2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0%)、甘肃省(11.1%)、吉林省(11.0%)、江西省/浙江省(同为10.8%)、海南省(10.2%)和四川省(10.1%),增速均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后五位的分别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2%外,其余省市增速均为负数,其中西藏自治区(-14.2%)的下降幅度在10%以上。

2、省级行政区财政收入及增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区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山东省,五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7000亿元,其中广东省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为1410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后五位的省级行政区分别为甘肃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除甘肃省(1001.8亿元)外,其余四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低于1000亿元,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460.0亿元)、青海省(328.8亿元)和西藏自治区(21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低于5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方面: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五位的为湖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其中排名第一的湖北省增速为30.7%;增速排后五位的为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辽宁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西藏自治区(-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较大。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方面:根据已获数据[1],2021年税比排前五位的分别为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海南省,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80%以上,河北省、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税比相对较低,均在66%以下。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方面: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排前五位的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和四川省,其中江苏省(13632.9亿元)、浙江省(11647.3亿元)均处于万亿元级,广东省(8490.9亿元)和山东省(7976.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超过5000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排名后五位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青海省(199.3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145.7亿元)和西藏自治区(46.1亿元)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不足200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方面: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五位的为天津市(23.5%)、湖北省(21.6%)、江苏省(20.0%)、上海市(18.7%)和北京市(16.8%);增速排后五位为山西省(-14.9%)、黑龙江省(-17.6%)、内蒙古自治区(-21.1%)、青海省(-30.3%)和西藏自治区(-47.8%),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降幅较为显著。

[1] 未获取西藏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三、地级市行政区经济运行整体情况

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293个地级市以及30个自治州、7个地区、3个盟,我们按照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地区进行分类梳理。

1、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地级市包括河北省(11市)、山西省(11市)、内蒙古自治区(9市+3盟)。

◾   河北省(11市)

河北省2021年GDP达40391.3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0.7:37.6:51.7调整为10.0:40.5:49.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4172.0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财政方面,2021年河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7.6亿元,同比增长8.9%,税比为6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54.5亿元,同比下降1.9%,财政自给率[2]为47.1%。

地级市层面,2021年共有两个地级市GDP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分别为唐山市(8230.6亿元)和石家庄市(6490.3亿元),全省各地级市GDP规模均在1500亿元以上;GDP增速方面,保定市(7.2%)、沧州市(7.0%)和邯郸市(6.9%)居全省前三位,后三位分别为张家口市(6.3%)、邢台市(6.2%)和承德市(6.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唐山市(7.0%)、保定市(6.9%)和廊坊市(5.4%),后三位分别为张家口市(2.1%)、邢台市(-2.6%)和石家庄市(-6.0%)。

2021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三名分别为石家庄市(654.1亿元)、唐山市(552.7亿元)和廊坊市(390.5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150亿元的地级市有两个,分别为衡水市(136.6亿元)和承德市(12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为保定市(11.3%)、邯郸市(9.1%)和唐山市(9.0%),增速后两位为衡水市(7.4%)和张家口市(6.2%);根据已获数据[3],承德市(66.5%)、邯郸市(66.2%)和唐山市(62.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较高,张家口市(50.1%)较低。

   山西省(11市)

山西省2021年GDP达22590.2亿元,同比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5.4:43.4:51.2调整为5.7:49.6:4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同比增长8.7%;财政方面,2021年山西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4.6亿元,同比增长23.4%,税比为7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8.1亿元,同比下降1.2%,财政自给率为56.2%。

地级市层面,2021年太原市GDP规模达5121.6亿元,与长治市(2311.1亿元)、吕梁市(2071.4亿元)规模分别居山西省前三位,GDP规模全省仅阳泉市(916.6亿元)未能突破千亿元;GDP增速方面,晋城市(11.6%)、长治市(11.0%)和忻州市(10.6%)居全省前三位,后三位分别为大同市(7.5%)、晋中市(6.8%)和阳泉市(6.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朔州市(13.7%)、运城市(13.4%)和晋城市(12.8%),后三位分别为阳泉市(9.1%)、太原市(7.9%)和晋中市(-3.7%)。

2021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三名分别为太原市(423.4亿元)、吕梁市(231.8亿元)和长治市(224.1亿元),全省仅阳泉市(5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突破百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为晋城市(38.6%)、长治市(34.7%)和朔州市(29.9%),增速后三位为太原市(11.9%)、晋中市(1.4%)和阳泉市(-1.3%);朔州市(85.4%)和太原市(79.4%)税比较高,晋城市(56.4%)税比较低。

◾   内蒙古自治区(9市+3盟)

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GDP达20514.2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7:39.6:48.8调整为10.8:45.7:43.5,人均生产总值达85422元,同比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财政方面,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9亿元,同比增长14.6%,税比为7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40.1亿元,同比下降0.6%,财政自给率为44.8%。

地级市层面,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GDP规模前三位分别是鄂尔多斯市(4715.7亿元)、包头市(3293.0亿元)和呼和浩特市(3121.4亿元);GDP增速方面,包头市(8.5%)、鄂尔多斯市(7.0%)和呼和浩特市(6.5%)位居全省前三,后三位分别为阿拉善盟(4.4%)、巴彦淖尔市(4.3%)和通辽市(4.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包头市(26.6%)、鄂尔多斯市(20.8%)和呼和浩特市(12.3%),呼伦贝尔市(-8.7%)和通辽市(-17.7%)增速为负。

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百亿级别的地级市(盟)达4个,分别为鄂尔多斯市(552.0亿元)、呼和浩特市(228.9亿元)、包头市(161.1亿元)和赤峰市(126.8亿元),兴安盟(40.3亿元)和阿拉善盟(3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低,未能突破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三位为呼伦贝尔市(25.1%)、鄂尔多斯市(18.7%)和乌海市(17.2%),增速后三位为锡林郭勒盟(4.6%)、巴彦淖尔市(4.1%)和兴安盟(-19.9%);税比位列前三的地级市(盟)为呼和浩特市(79.6%)、乌海市(79.5%)和鄂尔多斯市(77.6%),后三位为呼伦贝尔市(62.0%)、锡林郭勒盟(61.2%)和兴安盟(54.3%)。

2、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地级市包括黑龙江省(12市+1地区)、吉林省(8市+1自治州)、辽宁省(14市)。

◾   黑龙江省(12市+1地区)

黑龙江省2021年GDP为14879.2亿元,同比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25.1:25.4:49.5调整为23.3:26.7:5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4%;财政方面,2021年黑龙江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0.5亿元,同比增长12.8%,税比为66.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4.5亿元,同比下降6.3%,财政自给率为25.5%。

地级市层面,2021年黑龙江省GDP规模前三位分别为哈尔滨市(5351.7亿元)、大庆市(2620.0亿元)和齐齐哈尔市(1224.5亿元);GDP增速方面,佳木斯市(7.5%)、伊春市(7.3%)和鸡西市(7.1%)位居全省前三,牡丹江市(6.1%)、哈尔滨市(5.5%)和七台河市(5.2%)GDP增速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七台河市(31.8%)和佳木斯市(27.8%)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伊春市(-11.1%)和绥化市(-21.6%)出现负增长。

根据已获数据[4],2021年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百亿元级别的地级市共2个,分别为哈尔滨市(365.8亿元)和大庆市(184.8亿元),七台河市(24.0亿元)、伊春市(17.8亿元)和大兴安岭地区(1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三位为七台河市(24.6%)、佳木斯市(24.7%)和鹤岗市(22.9%),增速后三位为哈尔滨市(7.7%)、黑河市(5.6%)和绥化市(-6.4%)。

◾   吉林省(8市+1自治州)

吉林省2021年GDP为13235.5亿元,同比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2.6:35.1:52.3调整为11.7:36.0:5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1.0%;财政方面,2021年吉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1亿元,同比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37.3亿元,同比下降19.1%,财政自给率为33.2%。

地级市层面,根据已获数据[5],2021年吉林省GDP增速前两位分别为四平市(7.9%)和白城市(7.8%),白山市(6.4%)和长春市(6.2%)GDP增速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白城市(22.4%)和吉林市(17.6%)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延边自治州(6.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

根据已获数据[6],2021年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百亿元级别的地级市有1个,为长春市(617.1亿元),其余各市(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其中,白城市(39.4亿元)、四平市(39.1亿元)、白山市(25.5亿元)和辽源市(18.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50亿元以下;增速方面,通化市(12.2%)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最高,白城市(-3.5%)、延边州(-7.6%)和四平市(-20.2%)均出现不同幅度负增长。

◾   辽宁省(14市)

辽宁省2021年GDP为27584.1亿元,同比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9.1:37.4:53.5调整为8.9:39.4:51.7,人均生产总值达65026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财政方面,2021年辽宁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4.7亿元,同比增长4.1%,税比为7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01.3亿元,同比下降1.9%,财政自给率为46.8%。

地级市层面,2021年辽宁省GDP规模前两位分别为大连市(7825.9亿元)和沈阳市(7249.7亿元);GDP增速方面,大连市(8.2%)、沈阳市(7.0%)和阜新市(6.4%)为全省前三,辽阳市(-1.0%)2021年GDP增速为负;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丹东市(16.8%)、铁岭市(16.4%)和朝阳市(11.8%)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盘锦市(-4.3%)、营口市(-4.4%)、辽阳市(-5.0%)和葫芦岛市(-9.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负。

2021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0亿元以上级别的地级市共2个,分别为沈阳市(773.0亿元)和大连市(737.6亿元),阜新市(47.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低;增速方面,朝阳市(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最高,葫芦岛市(-7.6%)为负值;税比位列前三的地级市为本溪市(86.3%)、营口市(79.5%)和沈阳市(79.2%),阜新市(59.5%)的税比较低。

3、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地级市包括江苏省(13市)、浙江省(11市)、安徽省(16市)、福建省(9市)、江西省(11市)、山东省(16市)。

   江苏省(13市)

江苏省2021年GDP达116364.2亿元,同比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4.4:43.1:52.5调整为4.1:44.5:51.4,人均GDP 137039元,同比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财政方面,2021年江苏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5.2亿元,同比增长10.6%,税比为8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86亿元,同比增长6.6%,财政自给率为68.7%。

地级市层面,2021年江苏省共有4个地级市GDP规模在万亿元级别,分别为苏州市(22718.3亿元)、南京市(16355.3亿元)、无锡市(14003.2亿元)和南通市(11026.9亿元),全省各地级市GDP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GDP增速方面,泰州市(10.1%)和淮安市(10.0%)居全省前两位,后两位分别为南京市(7.5%)和扬州市(7.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两位分别为镇江市(8.7%)和连云港市(8.4%),扬州市(1.2%)增速较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千亿元级别的地级市有3个,分别为苏州市(2510.0亿元)、南京市(1729.5亿元)和无锡市(1200.5亿元),淮安市(297.0亿元)、连云港市(274.8亿元)和宿迁市(267.8亿元)较低,均低于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为宿迁市(21.1%)、盐城市(12.7%)和淮安市(12.4%),增速后两位为镇江市(5.1%)和扬州市(2.0%);宿迁市(86.8%)、苏州市(86.3%)和南京市(85.2%)税比排名前三,镇江市(78.2%)、泰州市(75.4%)和盐城市(75.2%)排名后三位。

◾   浙江省(11市)

浙江省2021年GDP达73515.8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比例由2020年的3.3:40.9:55.8调整为3:42.4:54.6,人均GDP为113032元,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财政方面,2021年浙江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2.6亿元,同比增长14.0%,税比为8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16.9亿元,同比增长9.3%,财政自给率为75.0%。

地级市层面,2021年共有两个地级市GDP规模在万亿元级别,分别为杭州市(18109.4亿元)和宁波市(14594.9亿元),衢州市(1875.6亿元)、丽水市(1710.0亿元)和舟山市(1703.6亿元)GDP相对较少,均处于2000亿元以下;GDP增速方面,金华市(9.8%)和湖州市(9.5%)居全省前两位,最后一位是温州市(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两位分别为衢州市(16.2%)和金华市(16.0%),后两位分别为嘉兴市(6.2%)和舟山市(5.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千亿元级别的地级市有两个,分别为杭州市(2386.6亿元)和宁波市(1723.1亿元),舟山市(180.7亿元)、丽水市(164.0亿元)和衢州市(163.9亿元)均低于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为湖州市(22.9%)、金华市(16.3%)和衢州市(16.3%),增速后两位为绍兴市(11.1%)和温州市(9.2%);从已获数据的角度看[7],杭州市(93.6%)、湖州市(91.8%)、金华市(90.7%)、嘉兴市(90.4%)税比超过90%,台州市(84.3%)、丽水市(84.1%)和温州市(83.6%)低于85%。

   安徽省(16市)

安徽省2021年GDP达42959.2亿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8.2:40.5:51.3调整为7.8:41:51.2,人均GDP 70321元,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财政方面,2021年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2亿元,同比增长8.8%,税比为6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92.1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自给率为46.1%。

地级市层面,2021年GDP规模前三位分别为合肥市(11412.8亿元)、芜湖市(4302.6亿元)、滁州市(3362.1亿元),黄山市(957.4亿元)GDP规模未能突破千亿元;GDP增速方面,芜湖市(11.6%)、六安市(11.0%)和池州市(10.2%)居全省前三位,后三位分别为淮南市(5.7%)、淮北市(3.4%)和蚌埠市(-2.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两位分别为六安市(19.7%)和马鞍山市(19.2%),后两位分别为亳州市(1.0%)和蚌埠市(-20.4%)。

2021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前三位的地级市的是合肥市(844.2亿元)、芜湖市(361.2亿元)和滁州市(250.9亿元),铜陵市(93.5亿元)、淮北市(88.8亿元)、黄山市(88.3亿元)和池州市(74.3亿元)低于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两位的地级市为马鞍山市(15.9%)和铜陵市(14.4%),增速后三位为淮南市(5.4%)、黄山市(5.2%)和阜阳市(-4.9%);从已获得数据的角度看[8],合肥市(75.7%)和铜陵市(75.6%)税比较高,滁州市(58.8%)和黄山市(50.1%)较低。

   福建省(9市)

福建省2021年GDP达48810.4亿元,同比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6.2:46.3:47.5调整为5.9:46.8:47.3,人均GDP 116939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财政方面,2021年福建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3.4亿元,同比增长9.9%,税比为7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10.9亿元,同比下降0.1%,财政自给率为64.9%。

地级市层面,2021年GDP规模前三位的分别为福州市(11324.5亿元)、泉州市(11304.2亿元)和厦门市(7033.9亿元),后三位分别为三明市(2953.5亿元)、莆田市(2883.0亿元)和南平市(2117.6亿元);GDP增速方面,宁德市(13.3%)和福州市(8.4%)居全省前两位,后两位分别为莆田市(6.4%)和三明市(5.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厦门市(11.3%)、三明市(9.0%)和龙岩市(8.5%),后三位分别为泉州市(3.6%)、莆田市(1.9%)和南平市(0.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的两个地级市分别是厦门市(881.0亿元)和福州市(749.8亿元),最低的两个地级市是三明市(113.5亿元)和南平市(10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两位的地级市为宁德市(14.7%)和漳州市(12.6%),增速后两位的为南平市(4.2%)和三明市(2.1%);税比方面,泉州市(78.2%)、厦门市(76.8%)和福州市(75.2%)税比较高,南平市(64.7%)税比较低。

◾   江西省(11市)

江西省2021年GDP为29619.7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8.7:43.2:48.1调整为7.9:44.5:4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财政方面,2021年江西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2.3亿元,同比增长12.2%,税比为6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8.5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自给率为41.5%。

地级市层面,江西省2021年GDP规模前三位为南昌市(6650.5亿元)、赣州市(4169.4亿元)和九江市(3735.7亿元),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鹰潭市(1143.9亿元)、萍乡市(1108.3亿元)和景德镇市(1102.3亿元);全省GDP增速前两位的是鹰潭市(9.3%)和赣州市(9.1%),GDP增速后三位为新余市(8.6%)、萍乡市(8.3%)和抚州市(8.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鹰潭市(11.8%)、赣州市(11.6%)和宜春市(11.5%),后三位分别为抚州市(9.6%)、景德镇市(9.4%)和新余市(9.3%)。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三位为南昌市(484.8亿元)、赣州市(294.1亿元)和九江市(292.2亿元),后两位为鹰潭市(92.6亿元)和新余市(81.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低于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三位为鹰潭市(4.3%)、上饶市(4.0%)和赣州市(2.9%),增速后三位为景德镇市(1.4%)、抚州市(1.2%)和南昌市(0.2%);新余市(77.7%)、抚州市(72.4%)和鹰潭市(72.1%)税比较高,排名前三,吉安市(64.6%)、九江市(63.3%)和景德镇市(62.2%)税比排名为后三位。

   山东省(16市)

山东省2021年GDP达83095.9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居全国第三,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7.3:39.1:53.6调整为7.3:39.9:5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财政方面,2021年山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4.5亿元,同比增长11.0%,税比为7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09亿元,同比增长4.2%,财政自给率为62.2%。

地级市层面,山东省2021年GDP规模前两位为青岛市(14136.5亿元)和济南市(11432.2亿元),均突破万亿元,烟台市(8711.8亿元)位列第三位,后三位分别为聊城市(2642.5亿元)、日照市(2212.0亿元)和枣庄市(1951.6亿元);GDP增速方面,潍坊市(9.7%)、淄博市(9.4%)和菏泽市(8.8%)位列前三,增速后两位分别为日照市(6.8%)和泰安市(6.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两位分别为淄博市(22.1%)和潍坊市(16.0%),德州市(-19.6%)和泰安市(-29.4%)增速为负值。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两位为青岛市(1368.3亿元)和济南市(1007.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破千亿元,潍坊市(656.9亿元)位列三位,后三位分别为聊城市(230.3亿元)、日照市(187.5亿元)和枣庄市(158.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分别为菏泽市(19.3%)、临沂市(17.1%)和淄博市(14.8%),增速后三位分别为威海市(5.7%)、东营市(5.0%)和泰安市(0.6%);税比方面,临沂市(81.7%)、日照市(80.8%)和枣庄市(77.1%)位列前三,后三位分别为青岛市(74.3%)、淄博市(74.0%)和东营市(70.6%)。

4、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地级市包括河南省(17市)、湖北省(12市+1自治州)、湖南省(13市+1自治州)、广东省(21市)、广西壮族自治区(14市)、海南省(4市)。

◾   河南省(17市)

河南省2021年GDP达58887.4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居全国第五,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9.7:41.6:48.7调整为9.5:41.3:49.1,人均GDP 59410元,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财政方面,2021年河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7.4亿元,同比增长4.3%,税比为6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19.9亿元,同比增长0.5%,财政自给率为41.7%。

地级市层面,河南省2021年GDP规模最高的是郑州市(12691.0亿元),为全省唯一破万亿城市,洛阳市(5447.1亿元)、南阳市(4342.2亿元)分列二三位,后三位为漯河市(1721.1亿元)、三门峡市(1582.5亿元)和鹤壁市(1064.6亿元);GDP增速前两位分别为漯河市(9.1%)和南阳市(9.0%),后两位分别为焦作市(4.4%)和商丘市(4.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两位分别为漯河市(13.4%)和鹤壁市(13.2%),郑州市(-6.2%)和洛阳市(-6.5%)出现负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第一为郑州市(1223.6亿元),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省唯一破千亿的地级市,洛阳市(397.9亿元)、南阳市(224.8亿元)分列二三位,后三位分别为漯河市(114.5亿元)、濮阳市(112.7亿元)和鹤壁市(7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分别为安阳市(17.0%)、漯河市(15.9%)和平顶山市(14.2%),增速后三位分别为洛阳市(4.8%)、焦作市(3.3%)和郑州市(0.3%);税比方面,漯河市(73.8%)、周口市(71.9%)和新乡市(71.6%)位列前三,后三位分别为焦作市(64.8%)、三门峡市(62.5%)和鹤壁市(60.2%)。

◾   湖北省(12市+1自治州)

湖北省2021年GDP达50012.9亿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9.5:39.2:51.3调整为9.3:37.9:52.8,人均GDP 86416元,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4%;财政方面,2021年湖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3.3亿元,同比增长30.7%,税比为7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7.3亿元,同比下降6.0%,财政自给率为41.4%。

地级市层面,湖北省2021年GDP规模第一为武汉市(17716.8亿元),为全省唯一破万亿城市,襄阳市(5309.4亿元)、宜昌市(5022.7亿元)分列二三位,其他各市州GDP规模均大于1000亿元;GDP增速前两位分别为宜昌市(16.8%)和襄阳市(14.7%),后两位分别为荆门市(10.8%)和黄石市(6.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两位分别为宜昌市(27.9%)和十堰市(27.3%),武汉市(12.9%)和黄石市(7.6%)增速较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第一为武汉市(1578.6亿元),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省唯一破千亿的地级市,襄阳市(211.3亿元)、宜昌市(198.4亿元)分列二三位,后三位分别为恩施州(75.5亿元)、鄂州市(68.9亿元)和随州市(50.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三位分别为黄石市(42.3%)、鄂州市(42.1%)和宜昌市(41.8%),增速后三位分别为十堰市(29.4%)、荆门市(29.2%)和武汉市(28.3%);税比方面,从已获数据的角度看[9],武汉市(85.6%)、鄂州市(83.1%)和宜昌市(81.3%)位列前三,后三位分别为荆门市(74.1%)、随州市(73.8%)和黄冈市(72.7%)。

◾   湖南省(13市+1自治州)

湖南省2021年GDP达46063.1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位列全国第九,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0.2:38.1:51.7调整为9.4:39.3:5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财政方面,2021年湖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0.7亿元,同比增长8.0%,税比为6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64.8亿元,同比下降0.5%,财政自给率为38.9%。

地级市层面,湖南省2021年GDP规模第一为长沙市(13270.7亿元),为全省唯一破万亿城市,岳阳市(4403.0亿元)和常德市(4054.2亿元)分列二三位,仅湘西州(792.1亿元)和张家界市(580.3亿元)GDP规模小于1000亿元;GDP增速前三位是郴州市(8.8%)、湘西州(8.7%)和邵阳市(8.5%),最后三位是长沙州(7.5%)、永州市(7.5%)和张家界(4.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怀化市(12.1%)、岳阳市(10.5%)和郴州市(9.6%),后两位是永州(2.1%)和张家界(-20.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长沙市(1188.3亿元)处于领先地位,常德市(203.4亿元)和衡阳市(183.9亿元)分列二三位,娄底市(90.8亿元)、益阳市(90.6亿元)、湘西州(70.3亿元)、张家界市(36.1亿元)均未达到百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两位分别为益阳市(16.3%)和娄底市(12.6%),增速最低的地级市为株洲市(-12.1%);根据已获数据[10],郴州市(71.8%)和株洲市(71.2%)税比较高,岳阳市(63.2%)和湘西州(56.8%)税比较低。

   广东省(21市)

广东省2021年GDP为124369.7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居全国首位,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4.3:39.2:56.5调整为4:40.4:55.6,人均GDP 98285元,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财政方面,2021年广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03.4亿元,同比增长9.1%,税比为7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22.7亿元,同比增长4.5%,财政自给率为77.4%。

地级市层面,2021年共有4个地级市GDP规模在万亿元级别,分别为深圳市(30664.9亿元)、广州市(28232.0亿元)、佛山市(12156.5亿元)和东莞市(10855.4亿元),GDP规模全省均突破千亿元;GDP增速方面,汕尾市(12.7%)、肇庆市(10.5%)和惠州市(10.1%)居全省前三位,后三位分别为汕头市(6.1%)、揭阳市(6.1%)和梅州市(5.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阳江市(37.8%)、惠州市(21.8%)和湛江市(19.1%),后三位分别为揭阳市(-6.4%)、梅州市(-14.8%)和汕头市(-25.3%),增速均为负值。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千亿元级别的地级市有两个,分别为深圳市(4257.8亿元)和广州市(184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后三位地级市分别为云浮市(75.2亿元)、汕尾市(52.8亿元)和潮州市(5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为阳江市(18.3%)、珠海市(18.2%)和肇庆市(17.6%),增速后三位为茂名市(4.0%)、韶关市(3.8%)和汕头市(1.1%);从已获数据的角度看[11],东莞市(82.2%)、和深圳市(81.0%)税比较高,韶关市(54.4%)和云浮市(50.5%)较低。

   广西壮族自治区(14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GDP为24740.9亿元,同比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6:32.1:51.9调整为16.2:33.1:5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6%;财政方面,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0.1亿元,同比增长4.8%,税比为6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10.2亿元,同比下降6.0%,财政自给率为31.0%。

地级市层面,2021年GDP规模前三位分别为南宁市(5120.9亿元)、柳州市(3057.2亿元)和桂林市(2311.1亿元),后三位为贺州市(909.2亿元)、来宾市(832.9亿元)和防城港市(815.9亿元);GDP增速方面,增速前两位为贺州市(13.9%)和来宾市(10.5%),后两位为南宁市(6.1%)和柳州市(2.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河池市(31.0%)、钦州市(27.1%)和百色市(26.4%),后三位为桂林市(-4.3%)、柳州市(-8.5%)和防城港市(-13.2%),增速均为负值。

2021年全区有4个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分别为南宁市(391.8亿元)、柳州市(175.0亿元)、桂林市(117.5亿元)和百色市(10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后两位为来宾市(46.8亿元)和崇左市(39.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两位的地级市分别为来宾市(18.7%)和贺州市(18.4%),增速后三位为防城港市(-5.1%)、北海市(-9.2%)和玉林市(-21.8%);税比方面,贵港市(71.9%)、南宁市(70.9%)和防城港市(70.2%)位列前三,后三位分别为来宾市(53.7%)、河池市(53.1%)和百色市(52.3%)。

◾   海南省(4市)

海南省2021年GDP达6475.2亿元,同比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20.5:19.1:60.4调整为19.4:19.1:61.5,人均GDP 63707元,同比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财政方面,2021年海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0.5亿元,同比增长3.0%,税比为8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8.9亿元,同比下降1.2%,财政自给率为43.1%。

地级市层面,除三沙市数据未获取外,海口市、三亚市和儋州市2021年GDP规模分别为2057.1亿元、835.4亿元和39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12.1%和8.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8.4%、10.8%和-24.9%。

财政方面,根据已获数据,海口市、三亚市和儋州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08.3亿元、117.1亿元和18.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2.0%、6.1%和-16.7%,税比分别为86.1%、71.3%和59.6%,海口市、三亚市和儋州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274.8亿元、202.4亿元和70.1亿元。

5、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级市包括四川省(18市+3自治州)、贵州省(6市+3自治州)、云南省(8市+8自治州)、西藏自治区(6市+1地区)。

◾   四川省(18市+3自治州)

四川省2021年GDP达53850.8亿元,同比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4:36.2:52.4调整为10.5:37:5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财政方面,2021年四川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3.3亿元,同比增长12.0%,税比为6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15.6亿元,同比增长0.2%,财政自给率为42.6%。

地级市层面,2021年GDP规模前三位分别为成都市(19917.0亿元)、绵阳市(3350.3亿元)和宜宾市(3148.1亿元),后三位为巴中市(742.5亿元)、阿坝州(449.6亿元)和甘孜州(447.0亿元);GDP增速方面,前三位分别为宜宾市(8.9%)、绵阳市(8.7%)和德阳市(8.7%),后三位分别为凉山州(7.2%)、甘孜州(7.0%)和巴中市(3.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三位分别为凉山州(12.9%)、宜宾市(12.2%)和南充市(12.0%),巴中市(-18.7%)增速为负。

从已获数据的角度来看[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第一为成都市(1697.9亿元),保持千亿级别,第二位宜宾市一般预算收入251.2亿元,后三位分别为巴中市(50.8亿元)、甘孜州(46.1亿元)和阿坝州(3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前三位的地级市为攀枝花市(31.7%)、宜宾市(25.6%)和雅安市(22.4%),一般预算增速后三位为凉山州(7.8%)、自贡市(7.2%)和巴中市(5.0%);成都市(75.0%)、阿坝州(69.1%)和雅安市(67.3%)税比较高,自贡市(53.4%)、广安市(51.1%)和巴中市(48.9%)税比较低。

◾   贵州省(6市+3自治州)

贵州省2021年GDP为19586.4亿元,同比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4.2:34.8:50.9调整为13.9:35.7:5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财政方面,2021年贵州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9.5亿元,同比增长10.2%,税比为5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90.2亿元,同比下降2.6%,财政自给率为35.2%。

地级市层面,贵州省2021年GDP规模超过4,000亿的地级市有两个,分别为贵阳市(4711.0亿元)和遵义市(4169.9亿元),全省各地级市GDP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GDP增速方面,前三位为遵义市(10.3%)、黔西南州(9.3%)和安顺市(9.0%),后两位为贵阳州(6.6%)和黔东南州(5.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前三位为黔西南州(3.8%)、六盘水市(1.6%)和安顺市(0.4%),后三位分别为黔东南州(-5.9%)、贵阳市(-7.1%)和毕节市(-8.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贵阳市(426.7亿元)、遵义市(270.2亿元)和毕节市(123.8亿元),黔东南州(68.8亿元)、铜仁市(67.1亿元)和安顺市(61.1亿元)低于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前三位为黔东南州(10.1%)、贵阳市(7.2%)和遵义市(4.5%),六盘水市(-6.1%)、毕节市(-6.2%)和安顺市(-8.8%)为负值;遵义市(78.1%)和贵阳市(75.1%)税比较高,安顺市(55.2%)和黔西南州(42.1%)较低。

◾   云南省(8市+8自治州)

云南省2021年为27146.8亿元,同比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4.7:33.8:51.5调整为14.3:35.3:5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财政方面,2021年云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8.2亿元,同比增长7.6%,税比为6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34.4亿元,同比下降4.9%,财政自给率为34.3%。

地级市层面,云南省2021年GDP规模前三位分别为昆明市(7222.5亿元)、曲靖市(3393.9亿元)和红河州(2742.1亿元),后三位为德宏州(556.2亿元)、迪庆州(293.3亿元)和怒江州(234.1亿元);GDP增速前三位分别为曲靖市(12.0%)、楚雄州(11.2%)和昭通市(10.1%),后三位分别为保山市(6.1%)、昆明市(3.7%)和德宏州(-5.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前三位的为丽江市(17.1%)、临沧市(16.9%)和楚雄州(16.4%),后三位分别为保山市(-5.3%)、昆明市(-7.8%)和德宏州(-35.6%)。

财政方面,云南省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前三位的地级市分别为昆明市(689.1亿元)、曲靖市(167.0亿元)和红河州(160.6亿元),后三位是西双版纳州(40.3亿元)、迪庆州(16.1亿元)和怒江州(15.8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三位分别为西双版纳州(12.4%)、德宏州(9.2%)和普洱市(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后三位为楚雄州(3.1%)、大理州(3.0%)和保山市(-1.0%);从已获数据的角度看[13],昆明市(78.5%)和昭通市(7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较高,文山州(55.2%)、临沧市(51.6%)和德宏州(4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较低。

◾   西藏自治区(6市+1地区)

西藏自治区2021年为2080.2亿元,同比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7.9:42:50.1调整为7.9:36.4:5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2%;财政方面,2021年西藏自治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0亿元,同比下降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0.4亿元,同比下降6.8%,财政自给率为10.3%。

截至目前,已获取西藏自治区自治区各地市(区)经济数据较少,拉萨市、那曲市2021年GDP规模分别为741.8亿元、181.0亿元,同比增6.7%、6.0%。已获财政数据方面,拉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6.9亿元,同比下降0.3%,山南市(19.3亿元)和林芝市(1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

6、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地级市包括陕西省(10市)、甘肃省(12市+2自治州)、青海省(2市+6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5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市+5自治州+5地区)。

◾   陕西省(10市)

陕西省2021年GDP为29801.0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8.7:43.4:47.9调整为8.1:46.3:4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财政方面,2021年陕西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5.3亿元,同比增长22.9%,税比为8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69.4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自给率为45.7%。

地级市层面,陕西省2021年GDP规模位列前三的分别为西安市(10688.3亿元)、榆林市(5435.2亿元)和咸阳市(2581.3亿元),商洛市(852.3亿元)和铜川市(439.4亿元)GDP规模小于1000亿元;GDP增速前两位分别为商洛市(9.5%)和咸阳市(8.5%),后两位分别为宝鸡市(6.0%)和西安市(4.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前两位的为汉中市(19.5%)和商洛市(14.0%),后两位分别为榆林市(-13.5%)和延安市(-23.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除西安市(856.0亿元)、榆林市(587.3亿元)、延安市(150.0亿元)和咸阳市(107.7亿元)外,其余各市均在100亿元以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方面,排名前三分别为榆林市(44.6%)、商洛市(28.6%)和渭南市(25.4%),延安市(-8.4%)为负值;从已获数据的角度看[14],延安市(79.8%)、咸阳市(79.1%)税比较高,宝鸡市(69.4%)较低。

◾   甘肃省(12市+2自治州)

甘肃省2021年GDP为10243.3亿元,同比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3.3:31.6:55.1调整为13.3:33.9:5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财政方面,2021年甘肃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8亿元,同比增长14.6%,税比为6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5.9亿元,同比下降3.3%,财政自给率为24.9%。

地级市层面,甘肃省2021年GDP规模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兰州市(3231.3亿元)、庆阳市(850.0亿元)和酒泉市(762.7亿元),甘南州(230.0亿)GDP规模小于300亿;GDP增速方面,庆阳市(9.1%)和酒泉市(8.9%)位列前两位,嘉峪关市(5.1%)和甘南州(4.8%)较靠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前两位的为临夏州(26.0%)和定西市(15.3%),兰州市(7.7%)和嘉峪关市(6.9%)增速较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兰州市(276.7亿元)遥遥领先,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嘉峪关市(23.6亿元)、临夏州(23.1亿元)和甘南州(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在前三位的为嘉峪关市(29.8%)、陇南市(21.6%)和临夏州(20.4%),甘南州(-8.7%)增速为负;从已获数据的角度看[15],嘉峪关市(81.9%)和金昌市(81.4%)税比较高,武威市(51.8%)和甘南州(50.7%)较低。

   青海省(2市+6自治州)

青海省2021年GDP为3346.6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1:38:50.8调整为10.5:39.8:4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9%;财政方面,2021年青海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8亿元,同比增长10.3%,税比为7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3.8亿元,同比下降4.1%,财政自给率为17.7%。

地级市层面,青海省2021年GDP规模位列前三的分别为西宁市(1548.8亿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13.8亿元)和海东市(554.7亿元),玉树藏族自治州(71.1亿元)和果洛藏族自治州(51.0亿元)GDP规模小于100亿;GDP增速方面,西宁市(8.1%)和玉树藏族自治州(8.0%)位列前两位,海北藏族自治州(3.2%)和黄南藏族自治州(1.2%)较靠后;根据已获数据[16],果洛藏族自治州(27.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4.0%)增速较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除西宁市(153.9亿元)外,其余地级市均未超过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在前两位的为海南藏族自治州(22.5%)和海北藏族自治州(19.4%),黄南藏族自治州(2.5%)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0.1%)增速较低;根据已获数据[17],西宁市(84.8%)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83.7%)税比较高,海东市(69.0%)和海北藏族自治州(67.0%)较低。

◾   宁夏回族自治区(5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GDP为4522.3亿元,同比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8.6:41.0:50.3调整为8.1:44.7:4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财政方面,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9.7%,税比为6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8.3亿元,同比下降3.5%,财政自给率为32.2%。

地级市层面,2021年银川市GDP规模为2263.0亿元,吴忠市(762.5亿元)、石嘴山市(617.0亿元)、中卫市(504.7亿元)和固原市(375.1亿元)GDP规模均未超过1000亿元;GDP增速方面,吴忠市(8.3%)和石嘴山市(7.2%)位列一、二位,固原市(6.1%)增速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第一的为中卫市(19.3%),银川市(-3.6%)和石嘴山市(-4.9%)增速为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除银川市(147.4亿元)外,其余地级市均未超过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在前两位的为石嘴山市(14.2%)和中卫市(9.6%),银川市(-6.3%)增速为负;石嘴山市(73.3%)税比较高,固原市(56.7%)较低。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市+5自治州+5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GDP为15983.7亿元,同比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4.4:34.4:51.2调整为14.8:37.3:4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0%;财政方面,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8.6亿元,同比增长9.6%,税比为6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02.0亿元,同比下降2.4%,财政自给率为30.0%。

地级市层面,2021年乌鲁木齐市(3691.6亿元)、昌吉州(1698.2亿元)和阿克苏地区(1564.5亿元)GDP规模位列前三位,吐鲁番市(433.4亿元)、阿勒泰地区(371.1亿元)和克孜勒苏州(197.8亿元)位列后三位;GDP增速方面,哈密市(10.1%)增速较高,克拉玛依市(5.2%)增速较低。

财政数据方面,乌鲁木齐市(377.9亿元)、昌吉州(157.9亿元)和阿克苏地区(13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名前三;增速方面,哈密市(21.4%)、博尔塔拉州(19.2%)和和田地区(18.8%)增速较高,乌鲁木齐市(-3.7%)和伊犁州(-21.9%)出现负增长。

[2] 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 未获取廊坊市、保定市和衡水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4] 未获取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等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5] 未获取白城市、吉林市、松原市2021年GDP总量数据。

[6] 未获取吉林市、松原市、白城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7] 未获取宁波市、绍兴市、舟山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8]未获取蚌埠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9] 未获取黄石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0] 未获取长沙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1] 未获取河源市、佛山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2] 未获取遂宁市2021年一般公共收入预算收入及增速、税收收入,达州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3] 未获取玉溪市、西双版纳州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4] 未获取西安市、榆林市、渭南市和商洛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5] 未获取天水市、白银市、定西市、张掖市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16] 未获取海东市、玉树藏族自治州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

[17] 未获取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2021年税收收入数据。

四、各地经济、财政数据再比较

2021年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总体来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地方经济、财政增速出现较快复苏增长,但各省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展现地区内差异,我们筛选出GDP增速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所在省或自治区的地级市进行比较和分析。

1、GDP增速偏低的地区

地区GDP是衡量一个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GDP增速的下滑甚至较低速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省级行政区层面看,2021年,全国GDP同比增长8.1%,全国共有18个省市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河南省(6.3%)、内蒙古自治区(6.3%)和黑龙江省(6.1%)的GDP增速低于6.5%,辽宁省(5.8%)和青海省(5.7%)的GDP增速低于6.0%。

地级市层面,为避免省份之间的差异,提高可比性,我们将各地级市GDP增速与所在省份数据进行比较,筛选出小于全省水平的城市(西藏数据较少予以剔除)。2021年,共有119个地级市GDP增速低于全省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涉及的地级市数量较多,分别为9个、8个和8个。辽宁省辽阳市(-1.0%)、安徽省蚌埠市(-2.1%)和云南省德宏州(-5.1%)GDP出现负增长。

2、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偏低的地区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7%,全国共有19个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4.8%)、河南省(4.3%)和辽宁省(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5.0%,西藏自治区(-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

地级市层面,共有155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省水平,有22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中玉林市、儋州市、株洲市、四平市、兴安盟、伊犁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较大;云南省、四川省和江西省涉及的地级市数量较多,分别有12个、11个和11个。

3、多省市负债率上升

我们根据各省市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和2021年各地GDP进行比较,负债率排前五位的分别为青海省(83.3%)、贵州省(60.6%)、天津市(50.2%)、甘肃省(47.8%)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7.8%),排后五位的分别为河南省(21.1%)、福建省(20.7%)、上海市(17.0%)、广东省(16.4%)和江苏省(16.3%)。整体来看,31个省市中除江苏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山西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7个省市2021年负债率较2020年下降外,其余24个省市均上升,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吉林省和西藏自治区增幅较大,超过4个百分点。

五、总结

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在前一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经济增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普遍增加,负债率小幅上升。分地区来看,各省2021年表现可以简单进行概括:

◾   “低迷”的东北和西北,“繁荣”的华东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6.1%)、吉林省(6.6%)和辽宁省(5.8%)GDP增速均未超过全国水平,且位于31省市GDP增速的倒数10名;除黑龙江省(12.8%)之外,吉林省(5.4%)和辽宁省(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慢;黑龙江省(43.9%)和吉林省(47.3%)负债率超过40%,其中,吉林省2021年负债率增幅超过4个百分点。

西北地区,五省GDP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GDP增速相对较高,但也位于全国中下游;陕西省(22.9%)、甘肃省(14.6%)和青海省(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达到两位数;除陕西省(29.1%)外,各省负债率普遍较高,宁夏回族自治区(4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7.8%)、甘肃省(47.8%)和青海省(83.3%)负债率均超过40%。

华东地区,除福建省(8.0%)以外,其余六省GDP增速均不低于全国水平,江西省(8.8%)和江苏省(8.6%)增速相对较高;除福建省(9.9%)和安徽省(8.8%)外,其余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超过10%;各省负债率普遍较低,均未超过35%,其中上海市(17.0%)和江苏省(16.3%)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分别较2020年下降0.7和0.5个百分点。

◾   “分化”的华北、西南和中南

华北地区,北京市(8.5%)和山西省(9.1%)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天津市(11.3%)、内蒙古自治区(14.6%)和山西省(23.4%)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较快增长;天津市(50.2%)负债率较高,相较2020年末负债率增幅达4.8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43.4%)降低4.3个百分点,北京市(21.8%)负债率较低。

西南地区,重庆市(8.3%)和四川省(8.2%)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西藏自治区(6.7%)GDP增速较低;西藏自治区(-3.6%)是31省市中唯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地区,贵州省(10.2%)和四川省(1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高,超过10%;贵州省(60.6%)负债率排名全国第二,其余省份负债率均未超过45%。

中南地区,湖北省(12.9%)和海南省(11.2%)GDP增速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河南省(6.3%)GDP增速较低;受2020年基数较低影响,湖北省(3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提高,其他省份中,海南省(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10%,而河南省(4.3%)和广西壮族自治区(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足5%;海南省(46.5%)负债率较高,广东省(16.4%)和河南省(21.1%)负债率较低,但相比2020年分别上升2.6和3.0个百分点。

六、风险提示

地方财力下滑,地区信用风险事件增加。

证券研究报告:31+333:2021年省级、地市经济财政全景图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周岳 | SAC编号:S0740520100003 | 邮箱:zhouyue@r.qlzq.com.cn

沈扬(研究助理) | 邮箱:shenyang@r.qlzq.com.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