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补齐共同富裕示范区“短板” 浙江多措并举支持山区26县发展

贝果财经

关注

本报记者 刘颂辉 上海报道

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短板”在山区26县,潜力也在山区26县。

3月13日,浙江省经信厅发布《浙江省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协助山区26县招引重点产业链项目100个以上,培育新上规企业500家;到2025年,分别达到200个以上和230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00亿元的县达10个。

此前印发的《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通过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着力做强26县主导产业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方式,争取到2025年,26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能否取得标志性成果,事关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据了解,山区26县的土地面积约为浙江全省的45%,人口接近24%,但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丽水市遂昌县,是浙江省西南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该县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县将继续围绕金属制品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工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数字化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浙江省推行山海协作工程,引导发达地区与山区县帮扶合作,已积累了诸多良好经验。“后续需要注意的是,类似区域合作一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逻辑,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在双方互有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如此才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底子薄、潜力大

浙江省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山区26县主要位于浙江省南部,分布在衢州、金华、台州、丽水和温州市。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有7个县(市、区)GDP超过2000亿元,而山区26县中GDP最高的温州市平阳县仅为600.51亿元,最低的景宁县GDP仅为80.67亿元。

2021年,山区26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22.8%和16.6%,增速比全省分别高5.0个和2.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1年山区26县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139元、53710元和27619元,比上年增长10.9%、9.8%和11.1%,增速比全省高1.1个、0.9和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缩小。

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周德文的家乡、衢州市下辖的江山市即是山区26县的一员。他认为,由于区域和产业发展不均衡,山区26县成为了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当然,这也意味着山区26县的经济提升空间大,发展潜力大,只要政策得力,发展速度也能超过发达地区。”

浙江省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1年,遂昌县GPD仅为153亿元,位列浙江省区县第81名,在山区26县中也居于末尾。值得一提的是,同期,遂昌县也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GDP以同比增长12%的速度位列山区26县第一位、浙江全省第二位。

上述遂昌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以来,遂昌县践行工业强县战略,推动生态工业实现规模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今年2月17日,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运行,填补了该县无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空白。

“开发区一经成立就吸引了两家来自杭州市萧山区的企业投资设厂,主要生产光电专用环氧树脂、电解液和催化剂等。”上述遂昌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9年以来,遂昌县已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嘉兴市南湖区、绍兴市下辖的诸暨市等地建立并运营“产业飞地”“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利用抱团发展模式,拓展消除山区县域内集体经济薄弱村。

遂昌县还先后与上海市虹口区、闵行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科创“飞地”。项目定位为遂昌县在沪企业总部、税源基地,并承担遂昌县日常对外推介、在沪产业门户和“城市会客厅”职能。

因地制宜做强“一县一业”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26县是突破口,也是关键点。

根据浙江省经信厅发布的《行动计划》,浙江将以产业链延链补链为小切口,探索实施“一企一县”,引导发达地区1~2家龙头企业与山区26县企业建立“1+N”产业链延链合作,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项目。

同时,鼓励发达地区与山区县结对建设飞地小微企业园,引导山区26县在发达地区建设一批科创和数字经济“飞地”,累计建设各类“飞地”30个以上,实现省级小微企业园山区26县全覆盖。

浙江省经信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则明确,组织实施山区26县生态工业发展“攀登计划”,并提出了18条具体工作举措。

根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山区26县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左右,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17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各县均超过8亿元、超百亿元的县达10个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跨越发展类和生态发展类县分别达到25万元/亩和20万元/亩。

《若干举措》提出,浙江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实施“一县一策”,围绕做强“一县一业”,引导山区26县因地制宜培育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支持淳安水饮料、永嘉泵阀、武义五金制品、龙游特种纸、江山门业、仙居医药、三门橡胶、龙泉汽车空调、云和木制玩具、缙云机械装备和遂昌金属制品等发展成为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魏后凯告诉记者,发展县域经济,需要重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产业和人才基础等因素。“大城市郊区、边远山区与沿海地区采用的发展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区县可能本身就具备某种产业基础,一旦获得支持就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总之,产业发展一定要突出自身特色,发挥地区优势。”

山海协作结对帮扶

据了解,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该省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该工程最初在2001年提出,并于2002年4月开始实施,至今已有20年。“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县(市、区)。

根据《实施方案》,浙江省将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推动山海协作结对双方聚焦平台共建、产业共兴、项目共引,实现山海资源要素精准对接、合作共赢;同时优化调整山海协作结对关系,全省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26县。

对此,魏后凯表示,浙江省推行山海协作工程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合作帮扶行动虽然是由政府推动,也一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逻辑,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魏后凯提醒道,“龙头企业具有资金、技术、品牌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山区26县拥有资源、土地等方面的优势,最佳的方式是两者能够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但如果双方没有积极性,单纯依靠人为拉动,可能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周德文看来,丽水市有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和遂昌黑陶等历史产业,但由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不足。

周德文认为,充分发挥山区26县的优质资源,首先应该尽快推进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和国省干道等多层次的交通网络覆盖山区26县偏远地区,提高交通、网络通信等条件。其次,帮扶政策应该继续向山区26县倾斜,鼓励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向山区26县转移布局。

对此,《实施方案》也提出,将着力补齐山区26县基础设施短板,其中包括“加快推进杭温、杭台、衢丽、金甬等铁路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甬台温福、杭丽、温武吉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