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京东“吃下”德邦,物流行业整合并购仍将继续…...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经历了9个交易日、三次停牌公告之后,德邦被收购一事终于有了结果。如外界所预料,收购方为京东。

3月11日,德邦股份(603056.SH)发布公告称,德邦股份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等与京东签署协议,在满足交易条件的情况下将转让控股股东德邦控股的股份。转让后,京东集团控制的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成为德邦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双方将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与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据了解,在达成战略合作后,德邦与京东将保持品牌和团队独立运营,战略与业务方向也整体保持不变。

京东入主,德邦或退市

公告显示,德邦股份于2022年3月11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崔维星的通知,崔维星及其一致行动人薛霞、德邦控股董高监等153名自然人及机构股东(下称“转让方”)分别与京东集团控制的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京东卓风”)签订相关股份转让协议等交易文件,在满足股份转让协议等交易文件约定的交割条件的前提下,京东卓风合计将受让转让方持有的德邦控股总股本99.9870%的股份。

数据显示,德邦控股持有上市公司德邦股份66.4965%的股份。京东卓风通过收购德邦控股间接控股德邦股份。如此次交易顺利实施,德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德邦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将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德邦控股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京东卓风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不过,此次交易尚需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并取得批准并且履行受让方内部审议流程,最终能否完成交割及交割完成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公告还显示,交易完成后,京东卓风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并应向其他德邦股份股东就其所持有的公司已上市无限售条件流通普通股发出全面要约。为提高京东集团对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此次要约收购以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在收购消息落地之前,德邦股份曾在2月27日、3月1日、3月6日连续三次发布停牌公告,一度引发外界大量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在德邦股份披露控股股东“筹划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之前,其股价已经提前涨停。德邦股份停牌之前的三个交易日(2月23至2月25日),德邦股份分别涨5.38%、3.14%、9.99%,三天累计涨幅近20%。

“零担之王”如何走向被收购?

在国内物流行业,德邦曾经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资料显示,1996年,崔维星以货运起家,在广东创办德邦的前身“崔氏货运公司”,先后推出空运合大票的运输模式,首创“卡车航班”业务,迅速占领零担物流中高端市场。2010年,凭借全年26.2亿元的营业收入,德邦一跃成为中国公路零担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

成为“零担之王”后,德邦将目光瞄准到了快递行业。2013年,德邦快递正式上线。彼时,人们网购的频次越来越高,在电商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快递市场突飞猛进,在这一时间段,加盟式快递公司“通达系”和顺丰你争我赶,竞争愈发激烈。2016年-2017年,物流行业迎来第一波上市潮,顺丰和通达系的快递巨头们均在这一波浪潮中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相比之下,德邦虽然很早就将上市提上日程,但过程并不轻松,直到2018年1月才正式登陆A股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仅半年,德邦就决定转型,这一步也被外界在复盘分析时认为是德邦的一大失误。2018年7月,德邦宣布将公司品牌更名为“德邦快递”,并全面聚焦大件快递市场。

事实上,从财报来看,在随后的三年间,德邦也确实在践行这一战略目标。2018年至2020年,德邦的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为114.0亿元、146.7亿元、166.6亿元,在公司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49.50%、56.58%、60.58%,比重不断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德邦快递业务三年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4.50%、28.69%、13.60%,并没有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

然而,在德邦聚焦快递市场的同时,其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快运业务却在走下坡路。从外部竞争来看,近几年,顺丰和通达系的上市快递企业在巩固快递主业的同时,也在向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快运市场进军。此外,果断砍掉快递业务的安能物流、将国内快递业务出售给极兔的百世以及壹米滴答等企业在零担快运市场动作不断。

在不断加深的“内卷”下,2018年至2020年,德邦的快运业务收入分别为112.1亿元、107.5亿元、100.5亿元,逐年下滑。

在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看来,德邦快递定位大件快递的逻辑不对,其在快递市场的排名比较落后,而且快递属于服务行业,并非高科技企业,很难具备弯道超车的能力,市场并不认同德邦快递这个品牌具备定义大件快递的能力,在快递市场其份额提不上来,规模也上不去。德邦应该以快运为主快递为辅,而不是快递为主快运为辅,在资源不匹配的情况,德邦向市场传递的是战略不清晰,最终导致的就是快运业务下滑,快递业务也起不来,过去三年一直是这样的模式。

从内部来看,德邦也曾经做过改变的尝试,例如在2020年5月,德邦和韵达宣布“联姻”,等引发行业对两家公司联手后未来发展的期待。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双方并没有向市场传递出来新的发展;2021年5月,德邦也曾对外表示,要调整快运业务的发展策略,加大资源投入,让快运重拾增长,但从随后的财报来看,并没有给市场传递出足够的信心。

一个月之前,德邦股份发布2021年业绩预减公告,公司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减少37813.41万元到49100.99万元,同比减少67.00%到87.00%。

对于业绩预减,德邦在公告中称,主要受外部环境及内部经营策略调整影响。外部环境方面,宏观环境整体景气度有所下降以及大件运输领域竞争加剧使得公司收入增速放缓,且全年油价处于高位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内部策略方面,公司基于长期布局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成本、费用阶段性承压。

整合并购仍是行业主旋律

对于此次京东拿下德邦,业内不少声音表示看好。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京东物流方面板块布局包括仓配、运输、快递、快运、大件、冷链、跨境、乡村物流、医药配送校园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无人配送、供应链、物流广告、云仓、智能车设备系统、家居家电安装维修售后等10余个细分赛道等。此外,京东物流还投资易达货栈(智能快递柜)、达达集团(众包物流)、驹马物流(同城配送)、极客修、福佑卡车(货运)、马路创新和行深智能(智能物流)等诸多物流科技公司。而并购德邦,则有望强化京东在大件快递优势,完善自身全产业链、全场景、生态化布局。

随着京东拿下德邦,快递物流行业的整合并购再次引发业内外的关注。事实上,近年来,快递物流领域并购整合事件频发。在快递物流企业中,整个行业呈现出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去年上半年,顺丰宣布斥资百亿收购嘉里物流多数股权,下半年,极兔速递拿下百世集团国内快递业务而顺利跻身国内快递第一阵营,是2021年物流行业最受关注的两大整合事件。去年年底,多位物流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整合并购都是未来一两年物流行业的主旋律。

通过“买买买”,物流企业们不需要花过多时间培育新业务,降低试错成本的同时,体量也在不断壮大,巨头鼎立的局面正在形成。

就在昨日,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收入达591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达56.5%。

另一位不断“买买买”的巨头顺丰营收已经站上了2000亿大关。得益于在去年9月底完成收购嘉里物流51.5%股份,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嘉里物流相关业务收入并表,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计算上快递业务和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两大板块,顺丰2021年营收2060.84亿元,相比2020年的1517.43亿元,同比增长35.8%。

赵小敏向记者表示,综合规模实力更强的企业会越来越强,顺丰有机场有航空机队,内生和外延发展两条腿走路,目前领先较多,京东物流要维持估值还有很多路要走,邮政也开始换打法,几家加盟式快递企业也不断有新动作,但对大部分靠自己默默耕耘的企业来说,市场不会给太多时间了,这也意味着之后有更多关于整合并购的故事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