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主打“经济”牌成效不佳,李在明再度无缘韩国总统之位

新京报

关注

2022年韩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不敌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与总统之位失之交臂。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6时(北京时间5时)许,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完成总统选举100%计票。根据统计,尹锡悦得票率为48.56%,李在明紧随其后,得票率为47.83%。

李在明当天凌晨发表讲话承认败选,并祝贺尹锡悦获胜。他表示,希望尹锡悦能够开启超越分裂和矛盾的时代。

事实上,这已经是李在明第二次参加总统竞选。五年前,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遭弹劾罢免后,李在明曾与文在寅在共同民主党内竞争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最终败给文在寅。如今,虽然进入总统竞选的最后角逐圈,但仍落败。

从工人到律师,由城南市市长到京畿道知事,李在明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不少坎坷,却也总能在坎坷中发现机遇。两次总统竞选落败,李在明的下一个五年,又会往何处去?

步入政坛:从工人到市长

1964年12月22日,居住在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的李氏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并将他起名为“李在明”。

李在明幼时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家中没钱继续供他念书,只好辍学进入城南工业园区打工。那时正值上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在制造业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李在明也想进工厂混口饭吃,但因为年纪太小,他只好顶着假名字,拿着别人的简历蒙混过关。

紧接着意外发生了,年仅十几岁的李在明发生了工伤事故,手臂被机器卡住,导致他落下残疾。不过,李在明并未就此放弃,而是通过自学通过了同等学力考试,在1982年获得了奖学金,成功考取韩国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

原本打算成为法官或检察官的李在明或许没有料到,他的职业生涯即将迎来关键转折点。

2004年,城南市两家私立医院停业,由于担心当地医疗资源不足,李在明带着20多万市民签署的联名信,要求政府在当地建立公立医院,但该提议被市议会驳回。

随后,李在明在抗议活动中与他人发生冲突,还被控“妨碍执行特殊公务”,只好躲进一间狭窄的教堂地下室中,躲避抓捕。《朝鲜日报》指出,正是此次经历,让他决心成为城南市市长,亲手建立当地医疗系统。

然而,参与竞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李在明2012年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坦言,当时的竞选是钱“砸”出来的。直到“选举公营制度”开始实施,韩国才实现了不需要巨额开销的选举。制度的转变也为李在明从政铺平了道路, “既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不如进入政界,掌握更多的权力来为社会多做贡献。”

李在明的从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6年,李在明参选城南市市长,排名第二落选;2008年,参加国会议员竞选,最终败北。直到2010年,李在明再次参选城南市市长,才终于当选,并在2014年实现连任。

初露锋芒:带头要求朴槿惠辞职

刚刚当上城南市市长的李在明,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先过上了“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李在明就任后发现,由于前任政府过度预支财政经费,导致他首个4年任期中2-3年的可支配预算都已经被预支。因此,李在明不得不自己筹资资金填补财政漏洞。

当地时间2022年3月8日,韩国首尔,韩国大选前一天,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举行竞选集会,为大选拉票。图/IC photo

城南市压缩财政支出、调整财政结构、整顿税务,开放市政府大楼给市民使用,直到2013年才终于清偿完近7000亿韩元的债务。回忆就任市长的第一年,李在明在接受韩媒采访时表示,“那感觉如同驾驶着一艘几近沉没的船只冲出暴风雨”。

抛下债务压力后,李在明推出了不少福利政策,例如无偿校服、公共产后调理院等。《朝鲜日报》指出,李在明的福利政策也有不少争议,部分政客以及经济学家指责其为“民粹主义”。

偿还债务的过程中,李在明还与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发生了多次纠纷。李在明先是宣布城南市延期偿还中央政府债务,导致朴槿惠成立专案组调查李在明。

随后,朴槿惠提出地方财政法施行令,要求城南市缴纳1000亿韩元税金。此举令李在明极为不满,甚至愤而前往首尔光华门广场前绝食抗议。

地方与中央产生纠纷,其实与韩国政治制度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行政划分为多个层级的地方自治团体,各地民选团体长官更多地需要对选民负责,而不是对上级或对总统负责。在此机制下,中央和地方难免存在政策上的差异。

朴槿惠“亲信干政”案发生后,李在明率先表明支持弹劾朴槿惠,还曾上街参与烛光示威活动。新华社指出,李在明被视作要求朴槿惠下台“第一人”。

自2010年起执掌城南市,因推动福利项目而备受好评,加之在“亲信干政”案中表现亮眼,李在明以“黑马”之姿闯入民众视野。2017年1月13日,李在明特意回到15岁曾工作过的手表工厂发表参选韩国总统宣言,“我将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个工人出身的总统”。

不过,李在明没能在五年前实现这个梦想。

两次选举:越发稳健的执政风格

在担任城南市市长期间,李在明就以说话直接、甚至发表过激言论为人熟知,因此被民众称为“韩国特朗普” 或“汽水市长”(汽水在韩语中常用于形容为人直爽)。

他曾在采访中说道,美国人通过选举出特朗普来“弹劾”他们的建制派,韩国的选举也应该反映这一点。彭博社指出,2016年11月前后,韩国发生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民众不满政界与大企业间的利益勾连。李在明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国内对腐败和就业不佳的愤怒情绪,进而获得民众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出身草根的经历,他主张了解民众疾苦,“为民众代言”。

2017年,李在明携妻子参加了一档韩国综艺,通过节目展现其日常生活状态:睡觉打呼噜,还是“起床困难户”,一边慢吞吞吃早饭,一边阅读报纸,每天由妻子搭配穿衣,李在明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与大众认知中的“政治精英”截然不同的形象。

参加节目正是想要打破观众对他的固有认知。李在明在节目中说道,民众对于政治家的印象是锋利、狠和细心,他想向大家展示,政治家也是住在邻居家的普通人。镜头里展示出的夫妻逗趣生活,也令李在明在国内收获颇多人气。

不过,李在明输给了文在寅,没能成为共同民主党推选的总统候选人。落选后,李在明重整旗鼓投入竞选,向京畿道知事一职发起冲击,并在2018年高票当选。

担任京畿道知事期间,李在明最出名的“战绩”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进入“新天地”教会完成强制调查。据《中央日报》报道,自2020年2月19日起,韩国新冠疫情以大邱市的“新天地”教会为中心大规模暴发,但在转交名单中出现延误和错误。随后,由于担心错过防控疫情的黄金时期,李在明带领40多名京畿道政府官员前往调查。

京畿道知事的任职经验让他的“二战”竞选优势明显上升。董向荣表示,两任城南市市长,一届京畿道知事,李在明有着相对丰富的从政经历。经历两次选举,李在明的政治风格比以往要稳健得多,团结党内外力量以求赢得选举。

在本次竞选中,“经济”是李在明政策的关键落点。在整篇竞选宣言中,据《韩民族日报》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是“经济”和“增长”,其中“经济”出现了18次,“增长”出现了11次。李在明承诺当选后,要在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及文在寅的基础上弥补不足之处、改正错误,以成立一个“更能干”的政府。

这里的“不足之处”指的或是文在寅的经济政策。董向荣指出,文在寅政府最大的“败笔”即房地产政策,文在寅一直想要打压房价,但房价在其任期内上涨了约一倍。房价上涨加剧了年轻一代的焦虑,导致年轻选民民心背离。因此,李在明在房地产政策方面一直试图与文在寅政府划清界限,主张提高容积率,增加房屋供给来稳控房价。

就在李在明人气走高之时,多桩丑闻被曝,致使其支持率有所下滑。

2021年9月,一件围绕京畿道城南市地产开发项目的案件又引起民众关注,检方认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可能通过贿赂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等有影响力的人物拿下项目,而当时李在明正是城南市的市长。尽管他多次否认,但仍被指责向房地产商输送巨大利益,甚至在党内引起“巨大不信任感”。

不久,李在明之子被曝光涉及网络赌博,李在明之妻被曝光经常使唤公务员为其办理差事,私用公家资源。李在明也因此先后公开道歉。

选举落败:未来政治道路有很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李在明和尹锡悦的选战十分胶着。根据韩国民调机构发布的数据,两人的支持率长期以来十分接近,并且差距都在误差范围内。在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最终的统计结果中,李在明与尹锡悦之间的得票差距还不到1%。

距离大选日不足一周的时候,在野党突然宣布联手,提前帮助尹锡悦锁定了胜局。

当地时间3月3日,在野党阵营决定合力阻击李在明。尹锡悦与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举行记者会,宣布推举尹锡悦为单一候选人。韩联社指出,政界普遍认为,尹锡悦很有可能由此得到更多的游离选票,进而拉大与李在明之间的差距。

而当时民调数据也不再公布。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表示,从3月3日至9日晚7时30分,禁止公布选举相关民调结果,也禁止援引3日以后进行的民调结果进行报道。

韩联社指出,此举旨在防止民调结果引发选民支持有胜算的候选人或支持劣势者等现象,避免不准确的民调损害选举公平性。

遭遇丑闻困扰、被在野党合力阻击,种种因素作用下,李在明再次与总统之位擦肩而过。董向荣指出,其实,与五年前类似,李在明仍不是共同民主党内部的主流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政治技巧,战胜了呼声很高的韩国前国务总理李洛渊,赢得了党内初选,这对李在明而言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成果。

谈及李在明的政治前景,李旻认为,本次选举中,李在明的地方从政经历对他而言是极大加分项,这其实是李在明冲击总统之位最有利的时机,此次失利也对他造成了较大打击。李在明未来政治道路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因为从地方行政长官角度来看,李在明几乎已达到“顶点”。如果李在明有意再进一步,他可能在未来着眼于首尔市市长选举,或两年后的国会议员选举。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