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舒彻:如何妙用附子理中丸?

媒体滚动
附子理中丸可以说是中成药里的“纯爷们”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它的组方。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人参、干姜、白术、甘草。这个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什么?《本草正义》里形容说:“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图片由院方提供
附子显然是“男人中的男人”,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
一个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后,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医学上称为“舟状腹”。这个时候一般都伤了元气,很难恢复了,因为它的“后天之本”——脾土已经不足到不能支撑腹部这个所辖之地了。
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它的虚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严重,否则不会用上附子这个“温药中的温药”、“男人中的男人”来温补脾胃的阳气了。
这种脾土虚寒的表现首先是腹泻,常年大便不成形,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中医叫“完谷不化”,就是粮食原样排出了,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个胖子,一边出着汗,一边还得护着肚子,即使是夏天,进了有空调的房间一会儿,可能就要去泻肚。对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药有寒热之分,所以对症下药尤其要注意。因为附子理中丸是主治寒性疾病的中药,所以性偏热,因此如果是脾胃虚寒症,一般不易上火,但如果是阴虚火旺,就不能服用附子理中丸了。
(责编:任思雅、王晓艳)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