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本理财全面清退 银行短期稳健型产品受企业青睐

中国经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2022年新年伊始,企业进入闲置现金理财投资“忙季”。进入1月份以来,已有35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部分银行为缓解吸储压力调高部分短期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利率,企业对银行短期结构性存款青睐度短暂回升。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全面清退,企业理财产品投资也正在进入调整期。不少银行业务人士透露,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监管政策实施后,企业可以选择的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就越来越少;现在企业客户对周期短、收益稳健的PR2类净值型理财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各家银行也都在积极加大短周期稳健收益产品的布局。

短周期结构性存款临时回暖

近日,上市公司接连发布公告,拟以闲置自有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风险低的理财产品,进行现金管理。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1月1日~21日,352家上市企业认购理财产品进行现金管理,总金额达741.7亿元。其中,持有理财产品数量10个及以上的企业就有6家。

总体来看,结构性存款依然是企业金融投资中的首选,且2022年开年以来认购热度有所提升。Wind数据显示,上述352家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企业中,近270家企业认购了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总金额530.8亿元,占比逾七成,远高于2021年四季度水平,相比2021年同期占比也大幅增加。

某股份制银行深圳一支行业务负责人陈海(化名)告诉记者,进入2022年1月份以来,各家银行都在做“开门红”,吸储竞争压力比较大,不少银行针对企业的一些存款产品(尤其定制性的产品)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上浮,使得近期企业选择结构性存款的倾向明显增加。

Wind数据显示,1月份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针对公司的结构性存款产品,100天左右周期的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超过5%,不少产品的最低收益率超过3.4%,甚至部分城商银行180天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1.8%~5.27%,普遍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比如,江苏国泰以21.8亿元自有现金认购了7家银行21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其中,多款产品周期100天左右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1.5%~5%。

某城商银行对公业务经理表示,结构性存款实质上是银行存款产品,一直都是银行向企业揽储的重要工具之一。自之前监管要求“真结构”后,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走低,企业认购热情也在持续下降。“近期部分银行的短期产品收益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主要是应对‘开门红’吸储压力,可能并不会持续。”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指出,从2021年12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情况来看,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没有明显的涨跌趋势。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达到的可能性越低。

上述城商银行对公业务经理还指出,整体来看,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结构性存款投资占理财产品投资比重上升,但总体规模依然是在减少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1日,1月份上市公司认购结构性存款规模逾53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逾250亿元。

2021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46万亿元,环比下降2.39%,同比下降26.81%,创下2017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也指出,2021年11月份,大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下降3.68%,同比下降17.83%;中小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下降1.29%,同比下降22.95%。

上述城商银行对公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监管加大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压降力度,银行在该类产品的发行推荐力度上都明显收缩,尤其大行更为突出;且收益率一直在下调,客户购买结构性存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很多企业是为了求稳才会选择购买,现在我们银行已经很少在推了。“开年伊始,为了冲量,我们也发售了几款利率相对高一点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但产品周期上都做了重点调整,主要是百天以内的短周期产品。”

从趋势来看,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周期缩短。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40天,较上个月缩短12天;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83天,、股份制银行平均期限为192天、城商行平均期限为155天。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认为,目前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较高峰期下降一半之多,而且未来会继续受监管约束,一方面规模会继续小幅压缩,另一方面在收益结构方面也要设计得更加合理,禁止发行没有真实衍生交易行为的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市场降温之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

企业理财产品投资需求转变

不仅结构性存款短周期产品需求上升,企业对周期短、收益稳健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需求也在增加。

陈海表示,与之前相比,现在企业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尤其偏好短周期灵活且收益相对稳健的PR2类产品。“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加大了这类产品的投放和推广,四季度新上线了1款超短期产品,2022年上半年应该还会有更多短周期的PR2类产品上线。”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PR1级的产品117只,占比1.48%;风险等级为PR2级的产品6856只,占比86.46%;风险等级为PR3级的产品942只,占比11.88%;风险等级为PR4级的产品13只,占比0.16%;风险等级为PR5级的产品2只,占比0.03%。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认为,对比传统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银行发行的PR2级产品占比较高,超过九成,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PR3级产品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在三成左右。

陈海指出,尽管企业客户对短期灵活且收益稳健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接受度提升,但总体来看,与结构性存款类似,企业客户通过购买银行理财进行现金管理的热情是在下降的。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月21日,上市公司认购的741亿元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仅86.9亿元。与之相比,2021年同期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规模1185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规模214亿元。

某上市公司财务人士透露,近几年定期产品利率普遍趋低,有的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实际收益率非常低,综合下来都跑不赢通胀,银行理财净值化后预期收益也不理想,所以我们开始考虑一些期限灵活收益稳定的基金等产品。

银行客户投资热情的转移,加剧了商业银行吸储压力。上述银行支行业务负责人透露,现在吸储压力越来越大,年终和年初,各种吸储渠道都在全面发力,受监管和市场环境所限,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利率上浮差异不会太大,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主要在期限和灵活性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