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品中的另类“虎”图
原标题:故宫藏品中的另类“虎”图
▌朝华
历代画家中,善于画虎的名家不少,比如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五代石恪、宋代包鼎父子、明代商喜、清代华喦等。故宫的诸多藏品中,就包括一些有“虎”元素的名画,画家本人的身份或画作中的一些内容,可以说是“另类”。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蜂虎图》清 华喦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弘农渡虎图》轴 明 朱端绘 故宫博物院藏
《虎图》轴 近现代 齐白石绘 故宫博物院藏
锦衣卫中的名画家
电影《绣春刀2》中有一个名叫北斋的关键人物,她貌美如花,又是丹青高手,偏偏在锦衣卫参与的权力游戏中扮演关键角色。北斋“画师”的身份是虚构吗?还真不一定。因为在明代锦衣卫中,确实有不少画技出众的官员,并留下传世名作。
锦衣卫里有名的画家真是不少,他们的艺术修养值得肯定。比如锦衣卫都指挥刘俊的《雪夜访普图》、锦衣卫指挥商喜的《关羽擒将图》、锦衣卫千户王谔的《江阁远眺图》、锦衣卫指挥朱端的《烟江远眺图》和《弘农渡虎图》等,均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朱端《弘农渡虎图》所画的是东汉刘昆任弘农(在今河南)太守时,因有政绩,深得民众爱戴,以至连凶猛的老虎都不忍在此地为非作歹,遂驮幼虎渡河而去的故事。故宫研究馆员聂卉对此画评价说,画家运用水墨写意法,以侧锋卧笔和粗简的线条勾勒出山石轮廓,并用淋漓的水墨和奔放的运笔一次皴染出山石的纹理。树叶以纷乱的浓墨点染而成,笔势恣意纵横,富有动感。人物衣纹线条遒劲粗犷,繁简得当,准确地表达出不同人物的形体特征。
据《乍浦备志》记载,朱端年轻时十分贫穷,以打鱼、砍柴为生。但他十分喜欢绘画,因为无钱购买画笔和纸,就经常在沙滩上或者石头上练习绘画。弘治十四年(1501年)被征入宫,后以画士入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
仁智殿俗称白虎殿,位于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以北、右翼门以西,是明代宫廷画师作画之处。明代皇帝大多喜爱绘画,故仿照宋徽宗设立书画院的先例,在武英殿待诏,收录丹青手;录用后,在仁智殿作画。明朝诸帝以明宣宗朱瞻基的绘画成就最高,他经常到仁智殿点评画师的作品。
朱端的绘画技艺全面,除擅长山水人物画外,兼工竹石花鸟,也善书法。可惜的是,他的《寒江独钓图》流落海外,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明代锦衣卫中之所以有这么多画家,是因为当时并未专门设立书画院之类的机构,所以皇帝就把锦衣卫的官职授予一些画家,只有级别和俸禄,并无实职。当然,锦衣卫办案中也确实需要画师的参与,但很难说有哪个画家实质性参与了锦衣卫的工作。《明史》就记载了明太祖考验大臣宋濂一事。宋濂在家中宴客,锦衣卫把客人相貌、座次、菜肴等都画得清清楚楚。然后朱元璋问宋濂都请了哪些人,宋濂回答无误,算是没有欺骗皇上。
雍正着“洋装”刺虎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第四子胤禛是个多谋善算、行事稳重的能人,即位皇帝后,他也勤于政事,善于治国。故宫的藏品中,有两幅反映清朝皇帝或皇子行猎打虎的图,其中一幅名为《胤禛行乐图册·刺虎》。这幅图描绘的是胤禛(雍亲王)在悬崖山洞旁举叉刺虎。狩猎是皇室惯有的娱乐及习练射术的方式,汉武帝刘彻建设的上林苑占地达300余平方公里,他不但在上林苑中打猎,还训练了亲卫羽林军。出身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满清皇室也不例外,狩猎是清朝初期皇室的常见之举,有一幅胤禛的狩猎刺虎图留存于世,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胤禛行乐图册·刺虎》中,胤禛的穿着居然是欧洲人的装束,他头戴西洋假发,着西洋装,手持钢叉,刺向一只伏于地上的老虎。
如果知道这幅图的出处,可能就理解了胤禛为何会穿西洋装。这幅图是一套十三册页《胤禛行乐图册》中的一页,《胤禛行乐图册》中的胤禛扮作提笔作诗的文士、岸边小憩的渔夫、身披袈裟的和尚、刺虎的西洋人、拿桃逗猴的西域人等,服饰类别丰富,这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帝还喜欢给爱犬做各种各样的衣服,比如麒麟衣、猪皮衣、老虎衣等。由此可见,在人们印象中性格稳重的雍正帝,内心中也有擅长搞怪的一面。
与《胤禛行乐图册·刺虎》相比,《乾隆皇帝刺虎图》中的乾隆皇帝就显得中规中矩。乾隆一生中虽然先后六次下江南,喜欢到处跑,但他在画中却是不敢像他爹那样放飞自我。《乾隆皇帝刺虎图》是郎世宁等人所绘,图中30余岁的乾隆皇帝与一名侍卫手握长戟,跨步向前,欲刺猛虎。作者为了烘托乾隆皇帝的高大,将本是兽中之王的猛虎,画得既小又弱。为了体现自己的勇武,乾隆曾谕令宫廷画家创作了大批表现他行猎瞬间的作品,除了老虎之外,还有其它飞禽走兽。
“只画虎背”与“惊弓之虎”
齐白石很少画虎,他的画以果蔬、花卉、人物以及鱼虾蟹类题材居多,也最为人称道,他画虎的作品极为少见,仅有的虎图也是以虎背著称。故宫博物院于1957年收藏了齐白石的一幅《虎图》,这幅画打破了传统画作中以虎的正面形象面向观众的画法,而是把虎的背影留给观众。仔细观看《虎图》,可以看到虎背在扭动,其身躯健壮、强悍,尾巴自然弯曲于身侧。两旁秋草随风摇曳,此虎却不为周围环境所动,显出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
然而,2010年虎年之时,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以3200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幅齐白石的《虎》图,引发轩然大波。该幅画作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虎图》有一个相似点,都只画了虎背,不见虎的正脸。根据题款内容可以知道,这是齐白石送给他的朋友“啸天将军”的。不过,这幅被拍卖的《虎》图被不少鉴定家认为是仿作,并非齐白石的作品,《美术报》也发文提出质疑。
要说画虎谁最别出心裁,只画虎背的齐白石恐怕不如清代的怪老头华喦。华喦老年时自喻“飘篷者”,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写动物尤佳。他善书,能诗,时称“诗、书、画三绝”,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华喦不少画作,比如《秋树八哥图》、《秋树斗禽图》、《寒驼残雪图》、《晴霞飞鸟图》等。但是,华喦有一幅《蜂虎图》,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连同部分珍贵的故宫藏宝被一起带到了台北,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老虎给大众的印象都是威风凛凛,但《蜂虎图》却画了一只“惊弓之虎”。只见画中一只老虎瘦骨嶙峋,仿佛受到了极度可怕的惊吓,弓着身子,一只虎爪抬了起来,两只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前方。这只老虎为何如此狼狈?奥妙在画作右上角。右上角有一只不起眼的野蜂,原来,本来威风凛凛的山大王遭到野蜂的攻击,徒有一身本领却无处下爪,被蛰得毫无招架之力。
华喦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的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鸟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他的这幅《蜂虎图》,充分体现了其注重大自然趣味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