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看城投,来了解一下“撤县潮”

岳读债市

关注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大类,即行政区的升级或降级、合并或拆分、设立或撤销、县由省直管、经常性变更和行政区原级别内转化。

“撤县”模式中,撤县设市实施最为频繁,是我国“撤县”政策发展进程中的主脉络;撤县(市)设区在近20年间的实施数量逐渐增加;撤县级市设地级市和单独撤县实施次数相对较少,仅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小高潮。从时间维度看,撤县设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83-1997年中国经历了第一波撤县设市高峰,在此期间内撤县设市数量较之前有显著增长;为规范申报规则,国务院于1986和1993年分别发布46号文和38号文。1998-2016年撤县设市政策进入冷冻期,自1997年县改市审批被正式暂停后的十五年间,仅有2010年云南省的两个县通过撤县设市的审批。2017年至今,撤县设市有序恢复,与之前相比更加注重引导增加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数量。

撤县设区的第一轮浪潮出现于2000年,此轮热潮一定程度上得益于1997年之后撤县设市政策的全面叫停,并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2014-2016年,掀起了第二次撤县设区的热潮,这与当时在全国推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关,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得到进一步扩大。

自1983年至2020年,我国县级市、市辖区的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247个和421个,而县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减少了630个,平均每年减少17个县。

分区域来看,自1980年至2020年广东、江苏和山东的撤县次数较多,均为50次以上,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宁夏的撤县次数较少,均少于5次。“撤县设市”作为发生频率最高的撤县类型,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区域差异,1983-1997年由东部地区主导,2013-2020年转为由中西部地区主导。

截至2020年末,南京、武汉、广州及海口四个省会城市已不存在下辖县或县级市,长春市、郑州市、长沙市和乌鲁木齐市分别仅剩余1个县,而石家庄市、哈尔滨市和福州市的下辖县数量仍较多,分别有11个县、7个县和6个县。

撤县(市)设区对新并入的区及所属城投平台的影响呈现多维度特征。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实力增强给城投平台带来了更多的业务资源,对城投的影响或将体现在城投平台存量债的利差下行与城投平台评级上调。例如,撤县设区前后开乾投资利差与重庆市利差的差距由80bp-150bp变化为30bp、郫都国投利差与四川省利差的差距由50bp-70bp变化为30bp以下;临安市被批准撤市设区后当地财政实力与平台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辖区自主权削弱、区政府财政收入下滑等潜在风险因素。

撤县设市后,县级市的定位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城市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都会有所变化,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能够获批设市的县,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城投平台资质提升。例如,宁乡县撤县设市后工业和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招商引资增加,多家城投平台评级有所上调。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有100多个县被陆续撤销。本文从撤县具体类型和演化阶段出发,参考此前各地撤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撤县类型对城投的影响路径,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行政区划层级与变更

1、行政区划层级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总体来看,我国内陆地区目前有“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层级[1],每一层级设有不同的建制。直辖市因作为省级行政区不设地级行政区,故仅有“省-县-乡”三级行政层级。

[1] 参见研报《看城投,来了解一下行政层级》20210503

[2] 资料来源:http://www.npc.gov.cn/npc/c505/201803/e87e5cd7c1ce46ef866f4ec8e2d709ea.shtml

[3]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test/2007-03/23/content_559151.htm

[4]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jrzg/2009-07/09/content_1361475.htm

[5]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16-02/19/content_5043920.htm

[6] 资料来源:https://www.ccps.gov.cn/xylt/201901/t20190104_127941.shtml

[7]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wgk/2009-07/09/content_1360963.htm

[8] 参见研报《看城投,来了解一下省管县》20210322

二、“撤县潮”的来龙去脉

1、“撤县潮”的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原本以农业农村工作为重点的“县级”行政区划已经不能适应部分县城的发展,为调整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转移到了“撤县”上,主要包括撤县(市)设区和撤县设市等模式。其中,撤县设市实施最为频繁,是我国“撤县”政策发展进程中的主脉络。此外,由于撤县(市)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正撤县设市带来的假性城市化等弊病,在近20年间的实施数量也逐渐增加,而撤县级市设地级市和单独撤县仅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小高潮。综上,本节梳理的重点是“撤县设市”和“撤县(市)设区”的政策背景和时间线变更。

2、撤县设市梳理

从时间维度看,1983-1997年中国经历了第一波撤县设市高峰。1983年,江苏省苏州地区管辖的常熟县改为县级市,拉开了高峰的序幕,当年,全国共有33个县改为县级市,撤县设市的数量同比显著增长。

早期,针对撤县设市,国家还没有制定官方的申报准则,导致出现了一些乱序现象,例如虚报指标等。1986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报告的通知》(国发〔1986〕46号)发布[1]“撤县设市”的明确标准第一次出台,官方提出了人口总数和经济发展两方面的考核角度。但此次规定的标准不高、批复程序不难,客观上意味着更多的县拥有了设市资格,进一步加快了设置县级市的进程[2]

2、分区域看撤县

我们整理了1980年至今全国的1929次行政区划变更情况,并对1983-2020年间五个撤县类别[1]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分省份来看,广东、江苏和山东的撤县次数较多,均为50次以上,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宁夏的撤县次数较少,均少于5次。

从城投平台发展情况来看,撤县设区后,开乾投资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投资加大,在该领域获得的政策倾斜也显著增加。2016年末,公司在建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1.2%。开州区政府也对公司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在资产划拨方面,2016年,开州区国资局将开州城建和蓝盾保安100%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公司,扩大了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业务规模。在财政补贴方面,开州区政府为公司拨付了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补贴和专项资金支持,2016年拨入财政补贴1.13亿元,专项债券置换资金 16.19 亿元。

撤县设区对城投的影响或将反映在城投平台存量债的利差上。开县撤县设区的消息发布时,开乾投资债券利差为187bp,在消息发布之后的5个月,利差下行101bp至86bp。此外,撤县设区之前,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开乾投资利差远远高于重庆市总体利差,利差之间的差距维持在80bp-150bp之间。2016年6月撤县设区之后的2个月中,伴随着开乾投资利差下行,其与重庆市利差的差距收窄,直到同年9月,利差的差距开始长期稳定在30bp左右,反映出市场主体对开乾投资的信心增强。

郫都国投与开乾投资经历了相似的区域环境变化。2016年9月,中共成都全会同意申报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同年11月得到国务院批准[2]。郫都撤县设区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和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工业方面,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郫都区最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承接主体,郫都国投的工程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并得到了政府现金增资和补贴。2016年5月底,公司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额34亿元,2017年4月底增长至61亿元,2017年底达到82亿元。从利差角度来看,撤县设区之前,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郫都国投利差与四川省利差的差距基本在50bp-70bp之间,而撤县设区之后,郫都国投与重庆市利差的差距明显收窄,长期保持在30bp以下。

撤市设区

撤市设区带来的同城效应或将推动原县级市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升温,从而影响当地的财政实力及城投平台的财务状况,给城投平台带来评级上调的机遇。

以临安市为例,临安区商品房均价2016年为8365.58元/平方米,2017年7月被批准撤市设区后,2018年升至14140.05元/平方米,销售额大幅上升,使得契税等相关税收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此外,在房地产销售市场向好的情况下,土地成交均价成倍增长,土地成交金额从2016年的9.25亿上升至2017年末的158.93亿。受此影响,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在2017年末上升至110.1亿元,同比增加91.4亿元。

总体来看,撤县(市)设区对新并入的区及所属城投平台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实力增强给城投平台带来了更多的业务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辖区自主权削弱、区政府财政收入下滑等潜在风险因素。在实际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撤县(市)设区后地区经济的平稳过渡,各地通常会设立3-5年的政策过渡期,过渡期内,各区保持原有财税体制、管理权限不变,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这使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影响路径更为复杂,同时带来了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过渡期内,城投平台享有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和政策体制优惠的双重利好,但过渡期结束后,区域有可能面临行政管理权限缩小和财政体制变更带来的不利影响。鉴于目前部分地区仍处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过渡期内或过渡期延长的局面,过渡期结束后区域自主管理权限、财税体制的变更情况尚未可知,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

2、撤县设市

撤县设市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撤县设市后,县级市的定位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城市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都会有所变化。宁乡县自2017年撤县设市后,工业和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开发新片区并提供配套公共服务的需求相应加大。宁乡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宁乡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承接主体,宁乡市政府在资产划拨、财政补贴、平台整合等方面给予了宁乡城建大力支持,撤县设市1年后,宁乡城建评级从AA升至AA+。此外,撤县设市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县级市知名度,利于招商引资。撤县设市当年,宁乡市仅经开区就引进产业项目 79 个,合同引资650 亿元。此后,经开区经济持续保持增长,撤县设市3年后,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评级也从AA升至AA+。

总之,近年能够获批设市的县,原本在GDP上就有较好的表现,而且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具有战略性地位,加之撤县设市的诸多利好,未来或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城投平台资质提升。

[1] 资料来源: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54227/2016-12/02/content_12047073.shtml

[2] 资料来源:http://www.pidu.gov.cn/pidu/c125989/2019-01/10/content_f09221a25baf45229bd164f6cbba73d1.shtml

五、总结

本文从撤县具体类型和历史阶段出发,对于历史上的撤县类型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并参考此前各地撤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不同撤县类型对城投的影响路径。

首先,我们梳理了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的六大类别,并对每一类别的具体含义、产生背景等内容进行归纳。

通过统计各类型撤县模式的发生频率,我们发现撤县设市发生最为频繁,而撤县(市)设区在近20年间发生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本文主要对这两类撤县类型进行讨论。

根据撤县的政策背景和时间线进行划分,撤县设市可分为1983-1997年的高峰期、1998-2016年的冷冻期、2017年至今的恢复期;撤县设区在2000年起出现第一轮热潮后,2014-2016年又迎来新热度。在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有序推行的政策取向下,当前全国形成了撤县设市、撤县设区两者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此外,我们统计了1983年至2020年“撤县”类别行政变更情况。总体来说,我国县级市、市辖区的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县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7个县。

撤县情况在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累计发生频率方面,广东、江苏和山东的撤县次数较多,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宁夏的撤县次数较少;“撤县设市”作为发生频率最高的撤县类型,在两轮热潮中呈现由东部地区主导转向由中西部地区主导;截至2020年末,省会城市中南京、武汉、广州及海口已不存在下辖县或县级市,石家庄市存量县数量最多。

对城投的影响方面,我们对于撤县(市)设区、撤县设市类型进行分析,并选取开乾投资、郫都国投、临安市和宁乡县进行具体讨论。总体来说,撤县会为城投平台带来新机遇,如在资源、业务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对城投的影响或将反映在存量债利差下行与评级上调。

具体来说,撤县设区后,城投平台开乾投资、郫都国投利差分别与所属区域利差的差距明显收窄,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增强;撤市设区后,临安市的财政实力明显改善,给城投平台带来评级上调的可能性;撤县设市后,宁乡县多家主要城投平台发生评级上调。

六、风险提示

数据提取失误;手工判断误差;政策变化超预期;行政区划变更统计不齐全或滞后。

证券研究报告:看城投,来了解一下“撤县潮”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2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周岳 | SAC编号:S0740520100003 | 邮箱:zhouyue@r.qlzq.com.cn

赖逸儒(研究助理)|   邮 箱:laiyr@r.qlzq.com.cn

【四方新材:2024年净利润亏损1.64亿元】四方新材公告,2024年营业收入14.12亿元,同比下降2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296.45万元。公司拟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昇兴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9290.85万元,同比下降23.64%】昇兴股份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22亿元,同比下降3.23%。净利润9290.85万元,同比下降23.64%。

【四方新材: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85.89万元】四方新材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48亿元,同比下降23.69%;净亏损85.89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540.04万元。

【四方新材:2024年净利润亏损1.64亿元】四方新材公告,2024年营业收入14.12亿元,同比下降2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296.45万元。公司拟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昇兴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9290.85万元,同比下降23.64%】昇兴股份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22亿元,同比下降3.23%。净利润9290.85万元,同比下降23.64%。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