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摄影师与他的桐乡文保影像档案

媒体滚动

乌镇·茅盾故居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洲泉镇·积善桥(清)桐乡市文保单位

屠甸镇·寂照寺地藏殿(明)桐乡市文保单位

高桥街道·盐官桥(清)桐乡市文保单位

濮院镇·翔云观山门(清)桐乡市文保单位

迎香桥(龙翔寺革命遗迹)(清)桐乡市文保单位

骑力村文化礼堂(近现代)桐乡市文保单位

洲泉镇·聚宝桥(清)桐乡市文保单位

高桥街道·演教禅寺(明)桐乡市文保单位

崇福镇·司马高桥(近现代)

梧桐街道·百家桥(近现代)桐乡市文保单位

乌镇·“六朝遗胜”牌坊(明)桐乡市文保单位

河山镇·桑基鱼塘(约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文保单位
■哈 苏
鸟瞰嘉兴、鸟瞰桐乡、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个城市专题,高达660余万的总点击量,一打开金炳仁在720云VR全景制作网的主页“jinbingren”,就看到他精心制作的一组组全景图片,一个业余摄影师对一座城市的拳拳之心,扑面而来。
我们的城市在变,变新,变大,变美。美的城市,也美好了桐乡摄影师金炳仁的生活。
金炳仁喜欢摄影。从1979年考上浙江农林大学农机系时就喜欢。“这种能把好东西定格的机械,我的所有同学几乎都喜欢。”那时买不起相机,他和同学经常拼租相机。1980年代中期,金炳仁每个月工资只有30多元,他还是存了一年多,攒下185元钱,买了一台凤凰205。
2000年之后,数码相机普及,他买了台尼康5000,既因为个人兴趣,也因为工作需要。当时,他没学过摄影,构图什么的也不懂。
2009年,因为喜欢出国旅游,他又买了全画幅相机佳能5D2,“最初我想,身边有什么好拍的。后来慢慢发现,每次出去拍的美景,除了给朋友们看一看,值得回味的反而少,保存意义不大。反而是拍身边事物,对我的意义更大。”
金炳仁真正明确拍摄方向是2015年前后。城镇搬迁改建和新农村建设,他意识到城市的迭代更新,越来越多的城市记忆在消失,将城市变化拍摄下来,更有史料档案价值。摄影讲座时老师们如此说,摄影书也持类似观点。
他专门买了架无人机,有意识地记录城市变化。“我更喜欢记录场景,拍摄城市变化及城市建筑。”他对乡村、古镇、城市的关注,更注重从搬迁前后,到建设前后的变化过程。从村庄到古镇,到桐乡,再到嘉兴,特别是近几年嘉兴品质提升,他只要听说就赶过去,跟踪拍摄,无人机飞一遍,再用相机,记录城市建设的细节。嘉兴火车站、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子城、快速路……都被他摄入镜头。“嘉兴整体品质上去了,拍起来很漂亮,档次完全不一样了。”
短短几年时间,金炳仁拍摄的图片保存了四五十个8T的移动硬盘。
金炳仁花费精力最多的是桐乡文保单位。古桥、古寺、古牌坊……他用一年多将桐乡的文保点位拍摄记录,一一制作全景图片,在720云VR全景制作网的个人主页中展示。“桐乡400多个文保单位,我已经拍摄制作完毕360个。”
他的拍摄是从2020年开始。去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喜欢旅游、摄影的金炳仁不得不窝在家里。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他常背着相机往乡下跑,镜头逐渐聚焦桐乡文保单位,“前几年出了很多古桥的书,但文保单位不单是古桥,还有古建筑、遗址等。我就想把这些也记录下来。”
如何选择不同的角度?金炳仁考虑到自己的特长,除了用相机拍摄,还用无人机从空中航拍,不仅拍摄文保单位的细节、特写,还记录其所处环境。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他进行360度全景拍摄,并利用软件制作全景图。“我经常看老照片,但这些照片往往是孤立的,零落的,没有办法还原当时的场景,中山路上原来是什么样,这些地方都有什么,你很难通过老照片,回到当时的场景。”
所以,金炳仁希望为文保点留下相对完整的记录,能让看到照片的人,不仅看到这一个个文保点位,还能回到它们曾经身处的场景之中。
过去一年多时间,他在天气好的日子,天没亮就开车出门,天黑才回家。
在他的手机里,有一个电子地图,所有的桐乡文保点位一一做好GPS标注,分组。他每天跑五六个点,从早拍到晚。
聚宝桥是金炳仁印象最深刻的一座桥。聚宝桥位于洲泉镇义马村张家浜,俗称元宝桥,这是桐乡市内保存最好也是唯一的三孔石拱桥。古桥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横跨含山塘港,因南北两侧拱墙上各镶嵌了一块元宝形状的白色巨大石雕而得名。桥始建于何时,不得而知,旧志载,清康熙年间重建三洞,称虎啸桥,光绪时名永镇聚宝桥。1988年桐乡县人民政府重修,2003年,被列为桐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拍摄聚宝桥,金炳仁去了好多次,早晨、晚上,不同时间不同场景,各种视角,他都拍过,每次途经附近,他也会去拍一拍。
这样的记录当然困难很多。
很多文保点位在荒郊野外,虽有档案,找到具体位置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他都要去村里询问文化专管员,所以,每次拍摄,他都要早早做好准备。要拍出好的照片,天气必须要好,特别是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成了他这一年多的常态。
将照片制作成全景图片,这对金炳仁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一边学一边做,开始时,他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做好一幅全景图,“一个文保点位的全景图至少得二十多张图片。都说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要聚焦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觉得时代在变,完整记录城市的记忆也很重要。”
这是一个长久的记录。他的“鸟瞰桐乡”专题,包含不同专题制作的多幅全景图,在主页上的点击率超过36万,他花了几年时间,用300张图制作,还在不断充实。
全景拍摄无疑是繁琐的,但金炳仁乐在其中。在720云的众多全景创作者中,“jinbingren”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拍这些并不是为了得奖,而是有种向往,有种情结,希望能为城市保留一些影像档案。”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