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

媒体滚动

关注

申世良 董峻凯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持以京津优质要素补足短板、强化弱项,在承接、引进项目中注重调整结构、塑造产业,在服务企业中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但是,衡水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短板,尤其在吸引优质资源流入、提高基础承接能力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亟需深刻认识新形势,立足实际、聚焦当下、谋划长远,把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服务、政策等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领域、提升层次、深化合作,推动与京津各领域融合发展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为衡水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在有什么的基础上打造新优势。充分发挥我市优势,主动对接,深度合作,借势借力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特色产业优势。衡水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吸纳能力逐渐增强。“十三五”时期,我市推动形成“3+2”市域主导产业体系,重点打造“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与京津相适应的服务配套产业,建设研发基地、孵化基地、转化基地、生产基地。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我市交通优势明显,被誉为“黄金十字交叉处”,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三是现代农业优势。衡水是全国粮食蔬菜生产基地,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和安全食品供应基地。应打造雄安新区“中央厨房示范基地”,将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有机结合一起,发挥和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少什么的基础上补齐短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我市坚持在项目引进时培育新产业、在承接京津转移中提档升级,不断在产业对接和服务京津中加快自身发展。但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短板,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完善对接合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筛选、洽谈、谋划、落地、跟踪等机制,以对接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利用对接雄安新区的契机,明确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任务分工和推进措施,促使机制运行更顺畅、更有效。同时,建立高层对接沟通机制,对京津冀产业转移中的利益补偿和共享等重大问题能够有效沟通和解决,赢得合作发展先机。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让京津转移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企业开办提速、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减税清费降成本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企业家“直通车”和领导干部包联制度,走下去主动发现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直通车”开进企业。三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注重抓好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与培养本地人才相结合,注重做好吸引人才与引进人才团队相结合,注重开展刚性引进与柔性聚集相结合,把做好住房保障、提供创业补贴作为基础条件,重点完善与人才引进相匹配的薪酬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体系。

在要什么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衡水既要认清当前在梯度转移中的位置,又要把握当地产业优势、理顺产业链条,还要考虑承接产业的发展潜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想要什么”和“能要什么”的问题。一是规划建设雄衡协作区,突出支点作用。完善协作区的产业布局,立足我市特色产业基础好、门类齐全优势,提前布局京津及雄安新区配套建设生产资料供应。构建协作区物流配套体系,分片区建设物流园区,将建材、装配式建筑等大宗物流运输与绿色食品冷链快递物流相结合,为雄安新区居民提供从生产到生活的物流服务。二是打造雄安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产业承载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与京津和雄安新区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的对接力度。围绕雄安新区基因工程、生物育种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定位,抢抓机遇,在衡水建设雄安新区成果转移承接示范区。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技术服务、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服务水平,加快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三是发展补链型产业与企业。围绕京津及雄安新区高新产业上下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利用衡水物流、制造业基地等承接平台,积极谋划建设新枢纽物流经济区,构建服务雄安、辐射华北的大型智慧、科技、绿色物流发展综合体,推动建立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化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2021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2107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