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提升红河漂流品质 打造旅游扶贫聚合体——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红河峡谷漂流旅游景区旅游扶贫案例

媒体滚动

关注

一、基本情况

辽宁清原红河峡谷漂流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大苏河乡三十道河村。大苏河乡地处清原南部山区,距清原县城32公里,距省会沈阳市160公里。全乡总人口9596人,人均收入12900元。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8人,贫困户人均收入6000元。

红河峡谷系长白山余脉,经河水多年切割而形成的“U”字型峡谷,河水丰盈清澈,两岸森林茂密,原始风景迷人。漂流全程12.8公里,平均水深0.8米,共有23处急流,漂流时间约2.5小时。漂流产品独具参与性、互动性、刺激性,漂流体验被游客形容为“水上过山车、自然大冲浪、万人泼水节”。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加

红河漂流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投资总额3.2亿元。景区现已发展成为由综合服务区、旅行社服务区、起点服务区、河道服务区、尾点服务区五大服务区组成的集漂流、户外穿越、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十七年来,景区经历了创业、全面升级改扩建、两次灾后恢复重建,具备了每小时接待游客1万人,年接待游客百万人的能力。成为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服务设施功能最完善的漂流景区,是国内漂流行业的典范和标志性企业。景区从2004年开业至今,受气候所限,每年的经营期不足100天,17个漂流季经营1267天,仅靠一条12.8公里长的漂流河道,累计接待游客435万人次,是所在清原县总人口的10倍多。而这435万人次的游客形成的消费资源对清原县域经济的变化、发展起到催化作用,红河公司运营收入4.4亿元,仅自身直接、间接缴纳各项税费4亿元,在促进全县产业繁荣、农民增收方面效应显著。

(二)扩大了就业人次,增加人均收入

2012年,县人大财经委《关于对红河峡谷漂流公司经营现状及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以红河为代表的服务业在清原蓬勃发展,为清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苏河、清原镇、敖家堡、湾甸子四乡镇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势头强劲。景区年均安置就业350人次,最高峰可安置劳动力800多人;大苏河乡300余人到景区从事行政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工作,500多农民从事农家宾馆、餐饮、住宿、运输、土特产经营活动,年综合经济收入4千多万元;据统计,除经济较发达的清原镇外,大苏河、湾甸子、敖家堡三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2810元、2840元、2555元增长到2011年的7644元、7523元、7444元,分别增长172%、164%和191%。大苏河乡的人均收入2003年的2810元增长到2020年的12900元。

(三)推动了服务业的大发展

2012年,县人大财经委《报告》指出,自2003年红河峡谷漂流公司成立以来,全县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呈几何级增长,全县餐饮工商户数由91户增加到816户;旅馆数由16户增加到129户;娱乐场所数由14户增加到135户;世外桃园至维也纳山庄沿线饭旅店户数由2户增加到25户。

(四)增强了交通运输能力

2012年,县人大财经委《报告》指出,由于红河漂流的带动和经济上升的驱动,2003年以来,镇内机动车拥有量由1427辆增加到3617辆,漂流沿线的车辆数由9辆增加到138辆;汽、柴油销售量由9580吨增长到47053吨,其中7~9月份的销量是8年前的5倍;沈吉高速通车以来,漂流期3个月收费额406万元,月均收费比非漂流期增长49%。

(五)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012年,县人大财经委《报告》指出,以红河漂流为龙头的旅游经济飞速增长,带动畜禽业快速发展,生猪、黄牛、山羊、肉食鸡年屠宰量,2011年分别达到46130头、7140头、11740只和612万只,是2003年前的1.3倍、2.3倍、3倍和21倍。

按投资规模、经济产值,红河大峡谷漂流只能算作中小型企业,但其发挥的产业拉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作用却是一些大型企业所不能替代。一条河带火了一条沟、兴旺了一个县,因为红河峡谷漂流在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活跃表现,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首个“旅游扶贫示范调研基地”“全国‘景区带村’扶贫示范项目”“辽宁省服务业领军企业和抚顺市就业基地”等荣誉,其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自身生产运营实现的各项经济指标。一张涵盖20平方公里绿水青山的生态旅游牌,让红河成为了兴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三、主要做法

(一)以红河漂流为载体,全力打造旅游扶贫发展聚合体

从红河漂流2004年开业起,周边农民就自发到漂流核心区域开始创业,售卖自家的农产品及漂流用品,增加收入,红河公司不收取任何租金和管理费。2013年景区遭遇“8.16”洪灾,漂流河道被泥石流冲毁,百姓的售货摊位也不复存在了。红河公司在恢复环境过程中,免费为百姓平整出了售货摊位。2014年景区借助旅游龙头企业的独特优势,将参与旅游经营的农民、农家山庄、旅行社组织起来成立了旅游协会,构建红河漂流旅游扶贫发展聚合体,通过培训和实践,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善了漂流河道的经营环境,提升了旅游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壮大了旅游产业集群,这是实现“旅游扶贫”的一条基础路径。

(二)以协会为单位,把贫困人口就地培养成懂旅游、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红河漂流景区免费为沿线山庄、农家乐输送就餐客源,五年来为协会山庄增收200余万元。把市场搬到农民家门口,沿线4个乡镇5个自然村都因此受益,例如毗邻红河漂流景区的陡岭沟村,因地势偏僻进村道路陡峭难走而得名,有45户人家156口人的村子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在红河漂流运营的十七年间整个村子靠在漂流核心区域售卖自家农产品赚了1000多万元,不但脱了贫,还走在了奔向致富的路上,成为全县脱贫的典范。因此红河公司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扶贫示范项目、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评为“中国旅游扶贫示范调研基地”。

(三)以红河漂流党支部为主导,狠抓旅游扶贫工作落实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扶贫工作落实,真正实现百姓脱贫致富,红河公司党支部成立以来,主抓旅游扶贫工作的落实。每年开漂前,党支部连同旅游协会组织统一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服务意识、经营秩序等内容,又与售卖农户签订《河道内商户售卖管理协议书》,进一步规范了河道售卖经营活动;同时,党支部组建了商户沟通群,及时发布安全、服务以及汛情信息,紧密了售卖农户与协会关系。红河公司党支部在漂流核心景区12.8公里漂流河道设立4个党员义务服务站,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户服务意识,帮助贫困户增收,同时又为游客提供免费休息区及简单的医务服务,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经验启示

红河峡谷漂流景区制定了“生态旅游群,快乐发源地”的发展战略,谋求通过主打漂流品牌的延伸、建立一季变四季的产品体系,实现自然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用自然资本兑现生态红利,建立起独特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区域拉动的作用,为更多的清原人提供创业的平台、就业的机会、脱贫的本领、致富的机遇,创造利益共享机制的更大价值。

(二)未来展望

红河漂流初心不改,坚定信心跟党走,一张生态文明蓝图干到底。“树一个品牌、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红河大峡谷漂流用了17年时间践行清原县委、县政府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的初心。在这个过程中,打开了景区经营者的思维,打开了山门让周边农民进入核心区域创业脱贫,打开了行业界限形成景区、山庄、农民、宾馆、餐饮、交通、商业等组成的红河经济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依靠游客产生的消费资源对乡村经济完成了一场深刻的重构,使红河成长为扶贫的产业、就业的产业、振兴乡村战略的产业。

案例点评

景区带动型的旅游扶贫核心在于精准施策、普惠乡民。红河漂流景区十七年来持续升级巩固核心景区建设,在强化辐射联动作用的同时,以协会为单位,把贫困人口就地培养成懂旅游、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旅游扶贫发展聚合体,提升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既实现了村民创业脱贫,又推动了景村融合的红河经济圈可持续发展。

编辑:王莹

审核:邓敏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