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齐鲁晚报

关注

原标题: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近年来,官庄街道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打造宜居宜旅的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赋能聚力。

记者 支倩倩 通讯员 田圆圆

挖掘优势资源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发展乡村旅游,优化环境是基础。近年来,官庄街道发动党员带着群众干,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四个轮次的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各村共种植各类绿化苗木近100万棵,绿化面积10万余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出行等问题,实现了村庄景区化,为南部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名片。官庄街道依托南部山区丰富的山水资源,重点打造石匣——三角湾、石门——响水泉、东八井——西八井等三大旅游板块。石匣、三角湾片区,依托山水生态资源,借势乡村振兴戏剧节,创建3A景区,带动南部山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石门、双水泉、响水泉片区,结合“利奇马”灾后重建,整修河道塘坝,种植黄桃五千余棵,建设漂流项目,修建石门到淄博2600米的旅游路及大型停车场,石门成为河道流水潺潺、两岸桃花盛开的“桃花源”;东八井、西八井、郭家楼片区,以东风水库为中心,东八井村的九鼎山风景区已拿出了开发规划,西八井的易谷生态园再现活力,着力打造深山福田山水景观精品旅游示范片区。

盘活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官庄街道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既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村、佛像石窟赵八洞、孟姜女故乡孟家峪等特色古村,也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梆子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石匣村。街道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建设个性鲜明的旅游特色村,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石匣村修建古戏台、章丘梆子博物馆、村史馆,让章丘梆子、铁匠、木匠、石匠、酿酒、条编等民俗工艺得以传承,并配套建设“望野”民宿,让游客享受更舒适的旅游体验。自2019年,石匣村连续举办三届“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剧节”活动,打出了“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成功承办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乡村振兴戏剧文化研讨会,吸引了刘兰芳、袁少海等国内诸多戏剧名家前来助阵。2020年12月,石匣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目前,正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示范村。

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亮点。官庄街道红色资源丰富,有闯关东展馆、烈士陵园、盛习友纪念碑、北王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街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打造南部山区红色旅游新亮点。今年对普雪路沿线3.5公里的路域开展整治提升工程,打造“红色教育精品线路”,对北王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改造提升,真实再现抗日战争时期那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成为集中开展红色宣讲活动的新阵地。

强化产业带动

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官庄街道立足辖区实际,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加速器”,推动生态、文化、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特色项目激发新活力。占地16700亩,投资4亿元的泉城百花园田园综合体项目是三涧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处集花卉苗木种植、培育、交易、加工以及观光、休闲为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今年成功举办首届樱花节,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带动6000余人就业,辐射周边20个村增收,成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

特色农业带动新发展。官庄街道南部山区物产丰富,小米、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营养高、品质好。街道把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石匣村南山一品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打造特色小杂粮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济南龙乡旭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1000亩谷子扶贫种植基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带动盆崖及周边贫困户500余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三变改革走出新路子。作为章丘区“三变”改革示范点,官庄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依托田园综合体,引导具备条件的村发展蔬菜种植和小米加工项目,集聚农业规模化经营新优势。依托南部山区旅游片区,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既打造旅游景观,又扩大经济效益,促进群众增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