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雪游龙”获各国运动员盛赞

北京晚报

关注

原标题:“雪游龙”获各国运动员盛赞

“隆隆”声由远及近,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观众主广场上,人们的目光和手中的“长枪短炮”聚焦在旁边的一小段滑道上。这是观众主广场上最具观赏性的一段赛道,须臾间,一名戴着头盔、身穿紧身滑行服,俯卧在钢架雪车上的运动员呼啸而过,伴随着的是一阵高性能相机“咔咔咔”的连续拍摄声。

这是昨天上午北京2021至2022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钢架雪车计时赛(下称“计时赛”)中的一幕,也是这座被称为“雪游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建场馆的一个重要瞬间——因为这次计时赛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成以来举办的首个国际赛事,同时也是延庆冬奥赛区对标冬奥会的第一场国际赛事。

为冬奥会收获宝贵经验

清晨7时许,作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前哨站”和“中转站”,位于京礼高速53.5公里处的阪泉服务区热闹了起来。中外媒体记者在那里完成安检、测温后,转乘赛事组委会的接驳班车前往比赛场馆所在地小海陀。

到了场馆入口,两名全身防护的工作人员正等在那里,通过扫码确认身份后,为媒体记者们逐一进行核酸检测。据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主任林晋文介绍,本次比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把疫情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一馆一策、一场一策’的原则,制定了全面的防疫方案和防疫监督机制。”他说,“根据不同的疫情风险等级,严格划分客户群体的工作空间与人员流线,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须严管、人员不跨区’的疫情防控目标,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做好进入场馆人员的全流程管理。”

本次计时赛有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20名体育专业志愿者参与赛事保障工作,竞赛场地方面还有来自业主单位的80余名冰务保障团队。医疗保障团队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39名医护人员、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的24名医护人员和4辆救护车组成,赛道沿线设置了5个医疗站点。

在本次计时赛开始前还进行了国际训练周活动,来自24个国家的254名运动员、147名随队官员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度过了15个训练日,完成了共计3880次滑行训练。昨天开始的计时赛则在国际训练周基础上,对颁奖仪式、计时记分、反兴奋剂等业务领域进行了重点测试。

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裁判、本次计时赛裁判长助理季成表示:“通过国际训练周和计时赛,竞赛组织团队有序开展场地设置、竞赛组织器材准备、遮阳帘收放、冰务管理、场馆内交通运行、塔台播报、计时记分、出发顺序和滑行成绩分发等各领域工作,为明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收获了宝贵经验。”

赛道难度令运动员兴奋

此次计时赛设有女子钢架雪车、男子钢架雪车、女子单人雪车、男子双人雪车、女子双人雪车、四人雪车6个小项,共有来自德国、奥地利、美国、拉脱维亚、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23个国家的240名运动员参加。赛事属于奥运资格赛的一站。昨天进行的首个项目是女子钢架雪车,德国名将赫尔曼获得冠军,她也成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诞生的首位国际比赛冠军。

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赫尔曼表示,非常满意自己在这次计时赛中的表现。在世界各地有着丰富参赛经验的赫尔曼说:“首先我非常满意延庆这条雪车雪橇赛道,它能让我滑出很快的速度,滑行于其中很安全、很顺畅。除此之外我要说的是,北京延庆风景秀美,空气清新,令我心旷神怡。除了令人赞叹的风景,这里的居住条件、配套服务及饮食我都非常适应。在这里生活、比赛,一切井然有序,我感到非常舒适、充实。当然这条赛道也非常有挑战性,其中5号、6号、9号等几条弯道都对我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好在我都迅速调整顺利通过了。”

在昨天下午进行的男子钢架雪车项目中,德国选手亚历山大·加斯纳获得冠军。他在赛后说:“我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这里比较陌生,延庆冬奥村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我提供了非常周到的帮助。我非常喜欢这条赛道,冰面感觉非常好,滑行起来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我相信赛道的建设者和制冰师等所有人都为这条赛道的建设贡献巨大。当然这条赛道也很有挑战性,多个弯道都很有难度,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挑战,才有新鲜感。我非常期待在北京冬奥会上再次回到这条赛道上,到时候的气温将比现在更低,冰面将更坚固、更利于滑行,希望在明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滑出更加令人兴奋的成绩。”

本报记者 李远飞 邓方佳

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