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当时中国媒体是如何介绍的

上观新闻

关注

原标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当时中国媒体是如何介绍的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全世界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掀开了阶级斗争从国家内部扩展至世界范围的大幕。

十月革命对中国无产阶级意识形成影响巨大:一是为中国劳动阶级提供了世界主义意识,使其对中国劳工运动的认识开始超越国家范围,将自身视为全世界阶级斗争的一部分;二是通过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宣传和组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应运而生。

十月革命爆发后第三天,上海《民国日报》就以《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对其加以介绍。之后,《时报》《申报》《晨钟报》《太平洋》《劳动》《东方杂志》等纷纷对十月革命过程、劳工政权、反地主反资本主义基本方针及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等进行报道。

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启发了李大钊。他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阵地上奋笔疾书,陆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演说,并且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

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他强调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简单地说,布尔什维主义就是代表大多数人民意愿,体现大多数人民权利的主义。按李大钊的说法,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奉“马克思为宗主”,目的在于“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

李大钊认为,“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是“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什么皇帝、贵族、军阀、官僚、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个地飞落在地”。

李大钊的文章和论述,在当时的有志青年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进而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18年至1919年,世界范围的罢工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引起国人关注。一时间,十月革命及其掀起的世界革命浪潮,进一步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议论的焦点。罗家伦号召架起帆桨做一个世界的“弄潮儿”,颇具代表性。

对此,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视为“过激主义”“赤祸”。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从中看到强力政党对革命的重大作用,这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下基础。

(作者姚涵、潘乐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红色文化资源系列研究项目成员)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