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PUA一看就是在麦当劳偷的师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PUA一看就是在麦当劳偷的师

来源|南风窗

记者向治霖

发自深圳

PUA自然不是什么好词。大概从2018年起,由于一系列极端的社会事件,对PUA事件的表述中,有人冠以“恶性PUA”,试图与“PUA”作出区别,其实是多此一举了。

或许很少人分得清,甚至从未去想过,它的本来义是什么?

在一开始,PUA基本等同于“传统泡学”,这个时候,PUA还没有脱离它的全称,“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当然,涉及它的人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更多的是情感欺诈者、婚姻骗子。

然而很快,“泡学”再也兜不住PUA的涵义。

心理学上把对应PUA的专有名词称为“煤气灯效应”,1944年的黑色惊悚电影《煤气灯下》即讲述了“煤气灯效应”对人的控制、洗脑甚至致命伤害

一方面是,PUA从业者祭出“五步操纵法”“傀儡控制术”等等“大杀器”,让它变成了灰色产业。如包丽事件等疑似“教唆自杀”的案例见诸报端,PUA从道德领域走到民法领域,又走到了刑事领域。

另一方面是,PUA没有止步于情感关系,它扩散应用到了更多领域。在今天,不难听到“拒绝公司上级的PUA”“警惕导师的PUA手段”“我被社会PUA了”……类似的说法很多。

神奇的是,尽管PUA本身的意义不明,用起来却毫无违和感。

那么,不得不问,PUA涵义的延伸中,它的逻辑是什么?同时,在情感表达看似自由化、个性化的今天,是什么让PUA大行其道?

“让消费者动手”

研究PUA这件事,对叶韦明是一个意外。她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副教授,主要做的是社会新型团体的研究。一次,她意外地发现,就在自己带的研究生中,也有同学在线上情感社群学习。

“在做这一次研究以前,我和很多人有同样的偏见,就想当然地以为PUA里的人员,整体教育水平应该是比较低的,”叶韦明坦言。

叶韦明团队选择的研究对象是“LHMS”社群,“LHMS”意为撩汉秘术。该社群由1993名学员和1名老师组成,成员分布在4个微信群中。整个研究过程中,时间从2018年到2019年,经历了两年时间。

2019年,正是PUA极端事件爆发之际,监管收紧,“LHMS”社群也被波及。叶韦明回忆,“LHMS”被关停时,社群中学员的反应是惋惜、不舍,“她们会抱怨说,比这个社群严重得多、过火得多的群,还有很多很多没被关的,所以非常遗憾自己社群的遭遇”。

而且,社群里1993名成员均为女性。这与媒体报道中绝大多数以男性学员为主的PUA又有不同。

但话术仍是类似。诸如,“冷读”“沉默圈套”“推拉”等术语,不论性别,在各类PUA理论中均存在。

现在依然能搜索到少部分关于撩汉秘术的帖子,几乎都是教人如何利用技巧达到社交目的

简言之,“冷读”是说,通过解读对方的心理,以达到顺利社交,乃至控制的目的。“沉默圈套”是说,在与对方聊天的过程中,当聊到对方好奇心高点时突然沉默或消失一段时间,让对方摸不着头脑的聊天技巧。“推拉”是说,在交往中时冷时热,有技巧地令对方离不开自己。

课程分为“LH篇”和“洗脑篇”两大主题,“LH”意为撩汉。叶韦明团队认为,“LHMS”所推崇的,是将情感关系技巧的操作化。

以“LH篇”为例,课程根据女性从“恋爱前心态准备”,到“打造自身价值”,再到“如何与男性聊天(以引发对方追求自己的兴趣)”,以及“如何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期望行动”,共四个阶段展开。

与其它类型的PUA一样,课程一以贯之的,是将恋爱行为具化为经济行为,追求“投入获得比”最大化。“LHMS”课程倡导成员克制个人付出,将自己的预计付出降到最少,并设置了一套“追逐法则”。

总的来说,成员按照自己的喜好建立若干要求,当对方满足自己后才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夸赞、陪伴等);而一旦对方的行为不符合预期,成员们可以选择改造对象或者直接放弃对象。

通过这一套游戏规则,成员们仅付出自己喜欢的、容易达成的那部分情绪和行动;由此建立的两人共同情感经历,便是成员自我感知中投资回报比(ROI)较高的那一部分。

给叶韦明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女学员的自我物化,“她会把自己比作奢侈品”。

理由是,“如果你花2万块买个LV,你是不是特别珍惜?下雨了你都搂怀里,宁可人被浇湿也不能让包湿。拜访客户你才用,平时肯定不会带它去买菜。但如果你是在地铁口50块钱买的,你可能上厕所都往地上扔。你想想这些,你就知道女人应该怎么生活了”,这位女学员解释说。

故而,“物化”在此处的意义并非贬低,而是自我期许以高价值,令对方“高不可攀”“产生征服欲”。

“LHMS”课程提倡,女性在两性关系中要坚定地做引导的一方。将恋爱过程中双方都要做的事情,例如情感投入、解决问题、个人琐事等,通过巧妙的话术或技巧,引导男性完成,减轻成员本人的负担和责任。

这就叫“让消费者动手”。

一场游戏

凡PUA中,从泡学进化到了“控制术”的,都面临一个高级武功秘籍的困境:欲要物化对方,必先物化自己。

PUA提供了看似科学的各类参数,比如面向男性的理论中,核心之一是“六芒星审判”,它是一个给女孩打分的机制,有外在分数r值和内在分数x值,r、x值有三个档位,会将女性分为a、b、c、d四等。

对不同类型的女性,PUA提供不同类的攻略建议和步骤。问题在于,在实施不同的方案时,PUA理论同样对操纵一方打分,由此确定披哪一张“皮”。这一切,无涉感情。

面向女性的PUA同样如此。

叶韦明团队发现,学员们宁可相信参数,也不愿意表现出对情感价值的确认。叶韦明说,在这个社群当中,学员大多有为爱所伤的经历,因此,她们认为被美化了的感觉具有欺骗性和脆弱性。

从而,她们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看起来“实在”的衡量指标,尤其是经济指标和物质指标。

“那么将自己和对方化为一堆数据,对情感过程进行打分,这种可计算性就是社群理论的特点和追求,”叶韦明说。

一位叫“烟雨”的学员就说道:“(课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量化。量化是最简单的方式,最直接了当。细微的什么感觉之类的,你无法分辨这是表演还是真心的,对吧?因为你的青春也有限,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生拿去赌?”

叶韦明是社会学学者,她很轻易想到了一个词“麦当劳化”,可以准确地描述PUA相关的理论。

“麦当劳化”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提出,他通过分析麦当劳的运营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成功的四大理性化原则: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全面控制。

这一切,都和PUA理论不约而同,其突出特点就是“可计算性”与“高效率”。

瑞泽尔认为,“高效率”包含程序简化、产品简化和让消费者动手三个方面。

“可计算性”则是说,为过程和结果设置数字化评判标准,并强调衡量结果的数量指标而非品质指标。

换言之,PUA是在情感关系中市场逻辑的应用,明明白白地是“一场生意”。

既然是一场生意,交易的是人和人的情感,过程中的物化也就无可避免。不过,人终究是人,行走于繁杂的参数中,总有不适应的时刻,而PUA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引入了“游戏化”的特征,长期持续地让学员将PUA理论内在化、合理化。

PUA是一个“猫鼠游戏”,在面向男性的PUA社群中,导师和学员都没有讳言这点。实际的培训中,导师会建议学员,先从简单的练手,逐步加大难度,最后成为可以和多人互动的“PUA大师”。

叶韦明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PUA与游戏的共性:

一是,史诗的意义与召唤。游戏表现为,令玩家相信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PUA表现为,强调自身的高价值、在情感关系中“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二是,进步与成就感。游戏表现为,明确的等级和进度条。PUA表现为,“拿下”的恋人,以及类似的进度条和公式的实现。

三是,创意授权和反馈。游戏表现为,即刻满足的爽感。PUA表现为,操纵中“进度”和成就的达成,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与社群成员和导师的即刻沟通,全面掌控。

四是,所有权与拥有感。游戏表现为,令玩家收集纪念品、积累装备和财富。PUA表现为,对操纵者的拥有,以及要求得来的各类礼物。

五是,社交影响与关联性。游戏表现为,游戏本身的社交属性和话题性。PUA表现为,社群中互相督促的志同道合者。

六是,稀缺性与渴望。游戏表现为,对稀有商品与成就的渴望。PUA表现为,对能够实现自我高价值的一段关系的渴望。

七是,未知性与好奇心。游戏表现为,大量的副本与地图更新。PUA表现为,尽可能多地去追求异性本身。

八是,亏损与逃避心,相比得到东西,人们更有可能为了避免损失而改变行为。游戏表现为,玩家难以丢弃已有的积累。PUA表现为,学员不愿自我认同的高价值“贬值”,以及对青春虚度的忧惧。

透过与游戏的对比,叶韦明团队发现,游戏是怎样改变了玩家的行为,并令他们上瘾。那么PUA就是如何地吸引学员,并令他们认同PUA的理论和价值,甚至令部分成员“成瘾”、无法摆脱。

心中“时间表”

今年5月,在两年多的研究过后,叶韦明团队发表论文《亲密关系的麦当劳化与游戏化:情感学习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论文的核心观点是,PUA乃至当下的情感市场发展方向,最显著的特点是麦当劳化和游戏化。

在麦当劳化和游戏化的演绎上,PUA诚然是个极端案例。但是,麦当劳化和游戏化的逻辑,并不是只在情感关系的发展上,实际上,它借由现代化、后现代化社会的特点,在许多方面改造了人们的生活。

或许通过它们,我们能够解释文章开始的问题:PUA的涵义是如何扩张的?

PUA的本义是,将市场逻辑在感情上进行运用。所谓“麦当劳化”,将人和人的情感量化、数据化,由此实现可操纵、可预见、可掌握的特点。所谓“游戏化”,是在充分理解人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认同和“令其上瘾”的一套组合拳。游戏化的逻辑在互联网平台得到充分的展开,并且渗透到年轻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PUA遭到争议,无非是因为“感情”是市场化的禁区。然而,以PUA的涵义所扩张的版图看,不难发现,市场化逻辑所入侵的禁区,又何止这一个?

类比地看,被数字化的禁区比比皆是。诸如,论工作,“996”“007”“末位淘汰”,完全是数据化、量化的典型,如麦当劳一样,强调衡量结果的数量指标、而非品质指标。

不同行业白领经历职场PUA占比(来源:智联招聘《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再是,如今已被“打工人”适应的KPI制度,对学者而言,成就直接等于“论文数量”以及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对PUA而言,对禁区的量化、数字化,是一个发展的前提。很凑巧,这个前提在许多禁区无处不在。

接着是“游戏化”的一面,前文列举的8个特点,同样在相关领域扎根。例如,在“进度条”的一面,当代青年有感情进度条:大学以前严禁“早恋”,但在毕业后,最好是立刻恋爱,一年结婚,两年生娃,三年抱俩……再往后,就是“大龄单身”“高龄产妇”警告。

工作也有“进度条”,最显著的是“30岁危机”“35岁警告”。在社交网络上,多的是“28岁的你有多少存款?”“35岁前,如何实现财富自由?”“工作一年攒5万,是不是很low”……量化、数字化搭配着“进度条”,方方面面侵蚀着禁区。不服从者,则有“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警告。

例子不能一一举尽,总的来说,麦当劳化和游戏化,对禁区的侵蚀正在进行中,然而这个过程隐秘、自然而然,甚至不被察觉。

PUA是极端案例,所以在它“出圈”过后,才能引起强烈共情。接着,它被引申到社会其它领域,朦朦胧胧中,却是刚刚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