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恒生科技ETF发行遇冷 机会OR风险

贝果财经

关注

恒生科技ETF发行遇冷 机会OR风险

本报记者/任威/夏欣/上海报道

内地投资者布局港股又有了新“工具”,易方达、华夏、博时等7家公募基金所申报的恒生科技ETF正在密集发行。

恒生科技指数被誉为“港版纳斯达克100”,其中样本股包含中概股回归巨头及独角兽公司。因此,上述基金产品自去年申报以来也赚足了市场的“眼球”。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指出,科技是重要的长期投资赛道,恒生科技指数样本股质地较好,其中的中概股巨头尤其值得关注,该指数预计将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不过,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互联网巨头头部效应明显,因此体现在恒生科技指数中,不仅在权重上的集中度高,在总利润及每股经营现金流方面的集中度也较高。而这也给该指数带来一定的风险,即当头部互联网巨头发生超预期事件导致业绩下滑时,该指数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在上述产品发行期间,恒生科技指数却迎来大跌。5月11日恒生科技指数刷新调整新低7533.21点,为2020年11月以来的新低,市场情绪或对恒生科技ETF的募集产生一定影响。但机构仍看好港股科技股,天风证券研报表示,港股科技股的高估值在经历了一轮较大回撤之后得以消化,具备配置价值。

发行疲弱

5月6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大成基金、华安基金6家基金公司所申报的恒生科技ETF产品获批。此前,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也于2021年4月28日正式获批。

从发行时间来看,大成基金于5月11日率先发行,募集截止日期为5月13日。随后多家公司于5月12日发行,其中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募集期限仅有一天。最后一家公司嘉实基金也于5月14日开始发行,募集截至日期为5月21日。

数据显示,大成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产品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份,华安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相关产品募集上限为20亿份,而博时基金和嘉实基金未设置规模上限。

记者了解到,在5月12日当天,上述部分恒生科技ETF募集不甚理想,多家当天募集份额仅有个位数(10亿份以下)。华夏基金相关产品募集情况较为突出,约为14亿份,或为当天募集的公募中最多的一家。

作为被动产品,ETF基金费率是投资者关切的重点。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大成基金、华安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上述恒生科技ETF费率(管理费+托管费)分别为0.25%、0.65%、0.65%、0.70%、0.60%、0.60%、0.25%。其中,易方达和华泰柏瑞相关产品费率最低。

锚定高科技企业

历史上,港股上市公司以金融地产公司为主,缺乏科技基因。但随着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鼓励科技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港股科技公司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大幅提升。

“随着腾讯控股(0700.HK)、小米集团(1810.HK)、美团(3690.HK)等公司悉数上市,直接改变了港股市场的结构,使其具备科技指数编制的基础。”杨佳星谈道。

据悉,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由恒生指数公司推出,以捕捉在香港上市的科技或创新领域的龙头企业为目标,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

杨佳星指出,由于恒生科技指数采用流通市值加权法,因此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在该指数中的占比较高,且主要布局在资讯科技类企业,这也极大地增强了恒生科技指数的工具属性。

恒生科技指数自问世以来,就带着“港版纳斯达克100”的标签。天相数据显示,从绝对收益率来看,截至4月30日,恒生科技指数在近五年、近三年落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但近一年已大幅领先于后者。

三大风险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港股市场资讯科技行业市值占比从2018年末的9%跃升至23%。2020年港交所新股募资额达48664亿元,其中80%来自新经济及生物科技股。

华安基金相关人士预测称:“更多中概股有可能在香港二次上市,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或将不断增强,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核心资产有望在中长期驱动港股行情。”

对于看好恒生科技ETF投资的原因,上述华安基金相关人士指出,恒生科技指数集合港股新经济优质赛道龙头,顺应港股市场长期结构性变化。指数囊括了众多优秀互联网科技公司,其中腾讯控股、阿里巴巴(9988.HK)、美团、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9618.HK)合计的权重超过40%。通过对标纳斯达克100指数,两者作为各自市场的科技类指数都存在着高成长、高估值、高波动和高夏普比率的特点,并在长期跑赢了各自对应的综合指数。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全球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科技龙头企业在海外上市,但随着香港市场中概股回归以及未来诸多独角兽将陆续上市,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新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高。

“中概股在海外市场普遍有估值受压现象,回归香港和内地市场有望获得价值重估的投资机会,且大多数成分股是陆港通标的,受益于南下资金的精准滴灌。”柳军认为。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恒生科技指数备受内地资金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于,伴随阿里巴巴、网易(9999.HK)、京东集团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回归,资金对港股市场保持积极乐观,而恒生科技指数的推出恰逢其时,其作为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是南下资金首选投资标的。

上述人士补充道,从2019年二季度起,部分电商和互联网行业公司迎来利润拐点,同时全球半导体销售迎来同步复苏的共振,指数成分股利润拐点的到来提振了投资者情绪,并吸引资金南下。以美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新东方在线(1797.HK)、平安好医生(1833.HK)、阿里健康(0241.HK)、金山软件(3888.HK)等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医疗、办公平台,以及以腾讯控股、阅文集团(0772.HK)等为代表的“宅经济”概念股受益于疫情催化,自年初疫情蔓延以来备受投资者关注。

虽然恒生科技指数优势明显,但任何投资都离不开风险的考量。杨佳星表示,投资恒生科技指数需要考虑三大风险因素。首先是指数成分股风险。由于恒生科技指数仅有30只成分股,集中度相对较高,因此不论是出于公司自身运营、政策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个股出现超预期的业绩下滑,均会对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是市场风险。港股作为业内俗称的“离岸市场”,与A股最大的区别在于,遇到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时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这也是同一只股票的港股估值相较于A股估值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指数调整风险。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如果想通过投资指数达到持有个股的目的,那么就要定期关注指数调整情况,跟踪指数调入调出动态,以实现投资目的。

指数大跌

在上述恒生科技ETF发行期间,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却呈下滑态势,市场给新产品泼了一盆冷水。

自4月29日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一路下行,直到5月11日刷新调整新低7533.21点,为2020年11月以来的新低。随后5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数大幅反弹2.76%。

截至5月13日收盘,香港恒生指数再度下滑,收跌1.81%。恒生科技指数跌3.33%,快手(1024.HK)跌逾6%,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跌逾3%。

不过,恒生科技指数日前虽有震荡下行态势,机构却普遍看好科技股长期价值。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科技股在经历短期调整后或将迎来机遇。全球经济复苏使得周期性行业崛起,分流了科技板块资金,并且美债收益率上行,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在此背景下,处于高估值状态下的科技股对美国国债利率变化较为敏感,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回调。然而回顾历史,美债收益率上行与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之间并不总是表现出反向关系,其次恒生科技指数具有明显的高收益高波动特征,那么择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因此,天风证券认为港股科技股的高估值在经历了一轮较大回撤之后得以消化,具备配置价值。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由于投资者的信心恢复需要时间,所以反弹的过程依然是一波三折,而优质股票已经开始吸引抄底资金入场,从底部悄悄地回升了20%~30%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赚钱效应。

杨德龙表示,等待投资者信心恢复的这段时间,如果市场想重拾升势,还需要耐心地等待调整完成。但总体来看,投资者的信心已经有所恢复,大盘出现持续大跌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整体来看,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赚钱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