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FOF成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重要渠道:发行量已超120款 期限延长凸显价值投资意图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关注

原标题:FOF成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重要渠道:发行量已超120款 期限延长凸显价值投资意图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翟卓)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FOF(基金中的基金)型理财产品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4月末,产品名称中含有FOF字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增至150款,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占比超八成。

业内人士表示,在宏观政策推动、客户需求改变、行业监管要求和银行机构自身能力不足等因素等共同作用下,FOF型理财产品正成为银行机构涉足股票投资和主动管理转型的重要创新方向。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FOF的投资之路才刚开始,虽然当前参与者仅寥寥数家,但终将越来越多公司踏上这条道路。

银行“FOF型理财产品”增至150款 理财子公司发行占比超八成

据中国理财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4月末,产品名称中含有FOF字样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增至150款,且呈递增态势,前年、去年以及今年前4个月的发行量分别为19、105以及26款。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122款,占比达81.3%。

FOF产品似乎正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的“捷径”。深究其背后原因或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从金融市场的供给侧看,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飞旭指出,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发展,银行理财增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力度是顺应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同时,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持续推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和非标转标,明确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扫除了银行理财投资股票的制度障碍。

其次,从银行理财的客户需求看,陈飞旭认为,虽然整体而言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但随着投资者的代际更替,80、90后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需求增强,在现有银行理财产无法完全满足新一代客户需求的背景下,同时兼顾了权益类资产投资和相对较低风险的FOF型银行理财产品悄然兴起。

而从银行机构自身的能力来看,智信研究院表示,相比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研能力上仍显薄弱,投研体系尚未搭建成熟、权益市场的投资经验也仍未建立,通过FOF产品布局权益资产算得上是较优选择。

投资期限延长凸显价值投资意图 “固收+”仍为当前主要策略

从FOF型理财产品的自身特点来看,截至4月末,共有6家理财子公司发行此类产品。其中,工银理财发行数量最多,为73款,占全部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59.8%;建信理财位列第二,为34款,占比27.9%;此外,招银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以及宁银理财还分别发行6款、4款、4款以及1款。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有行和股份行整体实力领先,在产品创新方面更有余力,因此预计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FOF型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主体。

期限类型方面,理财子公司发行的122款产品中,1年期以上产品为87款,1-12个月产品7款,7天-1个月产品10款,T+0产品18款(15款由工银理财发行、3款由招银理财发行)。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产品的平均投资期限较其他理财产品明显延长,更加体现出价值投资的意图。

而在运作模式方面,截至4月末,封闭式净值型产品数量为78款(64%),开放式净值型产品44款(36%),无非净值型产品。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1年倒计时,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得到快速推进。

但值得注意的是,纵使当前银行系FOF型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但整体来看,权益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占比仍然较低,FOF类型更显得“微不足道”。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理财产品4212款,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达79.3%,混合类产品占比20.5%,权益类产品则仅占0.2%。

进一步深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122款FOF型理财产品也可以发现,虽然混合类产品的占比(28.7%)明显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情况,但整体仍以固收类(70.5%)为主,权益类产品则仅为1款,由宁银理财发行。

对此,陈飞旭表示,虽然年轻一代投资者风险偏好抬升,但并未改变银行理财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较低的事实,因此,FOF型理财产品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并重点面向私行客户是在当前背景下的较好选择。

加强投研能力或为理财子公司未来制胜关键

总体来看,截至4月末,我国已有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另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含2家合资理财公司)。据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可知,除苏银理财外(去年8月开业暂未披露业绩),其余理财子公司在去年全部实现盈利。

2021年一季度,理财发行数量先降后升。根据普益标准的最新数据,3月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共计5112款,环比增加31.5%,回升至年初水平。中信证券明明推断,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较去年年底增长量或达到甚至超过2.5%。

而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总裁成家军先生日前透露的信息,截至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6.32万亿元,较2020年年底增长1.78%;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365亿元。

明明表示,一季度银行理财规模飞快增长,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较为震荡,不少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此前从银行流向股市的资金开始回流,理财产品的关注度回升。同时,出于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顺利完成新老产品交替以及抢占理财市场获取先发优势的目的,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也自发加快产品发行速度。

展望后续,业内人士预计,权益类资产或成为银行比拼投研实力的“新战场”,而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发展均衡的投研体系也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发展的制胜关键。

国信证券分析师戴丹苗指出,2021年,许多银行理财正积极展开调研,期望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优秀的上市企业。根据有关数据,2021年1月,共有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52家次,涉及34家公司。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表示,未来将积极寻找A股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挖掘个股投资机会。

戴丹苗还表示,银行理财更擅长债券投资和非标投资,但在其他类型资产的投资上存在短板,尤其是在权益类资产投资上。这一方面是其投研模式受信贷利差思维的限制,难以形成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另一方面,银行理财缺少相关的投研人才和岗位设置。在净值化转型、加码权益类投资的产品发展趋势下,围绕人才储备和内部机制的改革和建设,将成为银行理财发展的制胜关键。

编辑:赵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