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永辉超市就食品安全问题致歉 凸显管理体系顽疾亟待解决

新浪财经

关注
日k线图

日k线图

来源:中科财经

原标题:永辉超市就食品安全问题致歉 凸显管理体系顽疾亟待解决 

《中国科技投资》罗晓凡

“挣扎”在食品安全底线的永辉超市与持续下跌的股价。

4月15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601933,下称“永辉超市”)发布致歉公告,表示管理层对此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自查自纠,深刻反省。

三日前,永辉超市对食品多次抽检不合格的回应曾登上微博热搜,公司董秘表示“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检测到”,引发舆论质疑公司的食品安全管控水平与管理层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永辉超市扩张速度很快,团队管理体系以及供应链的监管体系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跟不上扩张速度,因此质量内控体系若出现失控的状况也不足为怪。截至发稿,永辉超市股价为6.29元每股,能否尽快重塑食安管理体系,将对其能否挽回消费者与二级市场信心、重回昔日的千亿市值产生直接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近日,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水产品抽检不合格次数占比超五成,主要涉及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农兽药残留的问题。

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风险提示介绍,食用检出氧氟沙星的食品、长期摄入恩诺沙星超标的食品,均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睡眠不良、胃肠道刺激或不适等症状。

对此,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表示,15个批次的品种相对于总数占比来说偏少,“永辉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检测到”。4月19日,永辉超市股价一度跌至6.29元每股,创近两年多来股价新低。

有评论质疑:“(这是)偷换概念,抽检就有15批次不合格,实际有多少呢?”

《中国科技投资》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永辉超市在北京、福建、浙江、安徽等各地的门店,多次出现在当地食药监局的“不合格”名单中。2021年4月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以及4月8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报中,永辉超市均上“黑榜”。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自测次数并非为关键,永辉超市需从源头解决问题。如加强对于供应商的管控、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超过三次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不再合作、实行优胜劣汰制度等。”

4月12日,就公司未来将如何加强采购与检测管理、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以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品质,《中国科技投资》致函永辉超市,但截至发稿,未有回应。

食安管理体系“失控”?

永辉超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多次“翻车”,暴露出其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可能需要逐个环节深入排查。在永辉超市的致歉公告中,尤其提到了检测、采购以及上游供应链等方面需加强管理。

*永辉超市致歉公告

首先,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永辉超市表示将对生鲜产品进行全面抽检。

生鲜产品的检测分为定量检测、快速检测,前者一般需要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而快速检测是用试剂盒、试剂条之类的手段进行。一般商超会在采购前要求供货商提供年度的型式检验报告,在入店前再进行抽检、快速检测。据了解,年度型式检验报告是由上游把一批次产品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有效期一年,代表整体产品质量水平。

针对“全面抽检”,盒马生鲜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吴庆(化名)表示,“全面抽检就是覆盖所有品种、所有检测项目”。吴庆指出,一般的抽检是指对风险高的项目及卖得多的品种进行检验,全面抽检不仅耗时长,且快检试剂、耗材、人工成本都会上升。

此外,即使全面抽检,吴庆认为“因水质污染、个体差异、各环节把控不严”仍难以完全保障生鲜产品安全问题。

为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永辉超市指出将会加强上游供应链管理。

截至2020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在全国共铺设228个检测站点,覆盖了产地、码头、物流以及供应商端等,其官网显示生鲜全部为“产地直采”。

对此,吴庆认为“产地直采,也可能会有中间商,只是采购地确实是产地而已,一般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全供应链”,现实或存在上游供应商的货也是来自多个养殖户的情况,而其中“为了保持鲜活,某个(养殖户)在水池里加了药也有可能”。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也曾提到2019年是很糟糕的一年,出现了组织框架失控、供应链失控、投资回报不及预期等问题。永辉超市将如何加强上游供应链管理,《中国科技投资》将持续关注。

此外,供应商审核与采购工作密切相关,永辉超市表示将对超市食品安全制度及流程进行全方位核查,对采购进货执行查验供货商的合法资质证明及索证索票资料等措施。具体来说,永辉超市生鲜产品频出“兽药残留”问题,应警惕采购端与门店销售管理端可能存在的管控缺位等因素。

有业内人士提到,部分水产并无相应检测与质量标准,导致采购人员有从中渔利的“机会”,采购管理难度大。

在永辉超市快速拓店以及采购权下放的过程中,对于采购等关键岗位的人员管理与培训仍需加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可以从制度设计、流程优化、系统规划和第三方监督等方面优化采购管理。

在重塑食安管理体系的同时,永辉超市或需控制扩张速度,以免受扩张“反噬”。

2011年至2019 年,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一直保持着约20%的增速,凭借不断扩张,其业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2%。截至目前,永辉超市在29个省份拥有1019家门店,同时有217家筹备门店,开启“千店时代”。

朱丹蓬指出,永辉超市的扩张速度很快,团队管理体系以及供应链的监管体系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跟不上扩张速度,因此质量内控体系若出现失控的状况也不足为怪,这就造成了近几年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股价持续下挫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永辉超市投资者的疑虑也反映在二级市场上。

在上证“e互动”平台,一位持股永辉超市长达六年的投资者向董秘直言“(永辉超市)股价长期低迷,经营无重大突破,相反的部分经营理念与方向(到店与到家)多次变动,采购管理不严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多地频发”。

截至2021年4月12日,永辉超市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8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支付的资金总额约人民币21.12亿元。

但即使永辉超市已回购股份超21亿元,其股价依然持续下滑,截至发稿,公司总市值为595.6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千亿市值大幅缩水。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联合会委员赖阳认为,目前生鲜电商渗透率持续提高,给永辉超市带来一定的分流压力,而永辉超市在新业态的探索上存在滞后之处,除了大卖场业态,尚未有成型的商业模式作为新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拥有生鲜超市“龙头”优势的永辉超市仍处在在快速扩张阶段,然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及转型频频失利却令其股价持续下挫。接下来永辉超市能否尽快提高食安管理水平、挽回消费者“口碑”以及在新业态上求得突破,《中国科技投资》将持续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