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现金管理产品收益下行 活期理财持续“2 时代”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原标题:现金管理产品收益下行 活期理财持续“2 时代”

来源:金融投资报

记者:吉雪娇

“更好的‘宝宝’产品,为您提供优质的现金管理服务”、“资金实时到账,1月起购”……作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青睐的活期理财方式,现金管理类产品成为银行发行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不过,受现金管理新规影响,其收益有所下行,逐渐向货币基金“看齐”。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短期高息的投资品种退出市场,未来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高收益”与“高流动性”或难以兼得。

多款产品收益不足3%

作为活期理财的两种主要形式,现金管理类产品和宝宝理财是投资者最为熟悉的品类。其中,由于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波动小的特点,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一度受到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青睐,甚至“后来居上”。

不过,去年以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逐渐呈现下滑趋势。“去年末购买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以上,最近只有2.9%左右了。”4月19日,成都市民李先生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目前其销售的乾元-私享净鑫净利(现金管理-按日)净值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9%。同时,由其代销的龙宝(按日)净值型理财产品、安鑫(按日)开放式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93%、2.9%。

“过去几年,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的投资限制相对较少,使得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运作空间更大,具备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产品特性。”普益标准报告指出,现金管理新规实施以来,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在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杠杆率等方面都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监管限制。其中,一部分按照新规整改的产品不得再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低信用等级产品,且面临久期的严格约束,产品收益下行压力较大。总体来看,普益标准报告认为,未来银行该类产品的理财规模和收益率难以避免地呈现“双降”趋势。

比较优势逐渐削弱

在此情况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正逐月向货币基金“看齐”,与货币基金的收益差也在逐步缩小。据普益标准数据,2020年5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的利差为154BP,截至当年11月,已大幅收缩至52BP。

那么,目前货币基金收益表现如何?金融投资报记者据天天基金网发布数据统计,截至上周五(4月16日),483只货币基金中,仅有4只七日年化收益率超3%,分别为国富日日收益货币B、国富日日收益货币A、东方金证通货币B、北信瑞丰宜投宝B。与此同时,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3%(不含)之间的为56只。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2.5%之间的仍为主流,达272只。收益率超2%的货币基金为332只,占比68.74%。

总体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优势正逐渐削弱。分析人士预计,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比较优势的削弱,可能有部分客户转向具有税收优势的货币基金、收益率相对更高的定开型产品,导致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被动收缩。

短期高息保本将退出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收益追求,促使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拓展。另一方面,从靠档计息、周期性付息等不规范发展的短期高息存款产品的终止,到理财产品转让服务的相继叫停,对投资者来说,购买理财产品时,需更加注意产品期限及自身对流动性的需求。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看来,经过一系列的监管政策规范,2021年短期高息的保本投资品种将退出市场,这一方面有利于银行揽储业务的公平竞争、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另一方面,也利于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拓客营销,银行理财产品真正成为代客理财产品。

虽然现金管理类理财整体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在银行理财转型过渡期内,现金管理型产品被认为仍将成为转型过渡期内受低风险客户欢迎的产品类型。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可利用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现金管理类理财与客户生活场景深度结合的创新方向。例如,“在互联网金融以及电子支付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支付机构的优势,积极探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消费支付等功能,通过与本行APP内容相结合,构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场景化+消费支付’综合服务模式,以增加客户粘性,保持产品占有率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