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拿起手机,你也能成为野生动物研究员

羊城晚报

关注

原标题:拿起手机,你也能成为野生动物研究员

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研究一定得在特别原始的环境中才能开展,例如非洲、南美洲的部分区域。事实上,即使在现代环境中,也生活着很多野生动物,也有野生动物的声音不断出现,很多人听到却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我们开始筹划一个让公众直接参与野生动物调查研究的项目,即利用“公民科学”进行研究。公民科学(Public Science),是指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利用手机和电脑,去记录、传播跟自然有关的内容。一方面能让公众更好地去理解,城市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另一方面,科学家也能依靠更广泛的公民力量,与他们一起进行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让人们更好地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

以欧美地区为例,通过大数据收集公民记录的鸟类停留情况,可以反映鸟类迁徙的规律。在英国有一个“繁殖鸟类调查”,鼓励公众在每年春天,记录自家窗户外、后院中,哪些鸟下了几窝蛋、筑了什么样的巢。通过公民科学,我们能让大家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野生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变迁关系;让大家共同探索,去发现自然界的万物。

最初,我们的项目从昆虫研究与公民结合开始。因为普通人接触到鸣虫的方式很简单,夏天的傍晚就能清楚地听到它们在身边鸣叫。另外昆虫对城市的适应性很高,并没有因过度城市化而消失。我们让公众记录下虫声上传后,再通过专家和科技手段去审核、识别那些声音,判断鸣虫的分布,由此可以突破对昆虫个体的研究,进入昆虫生态学探讨的范畴。

后来我们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各类野生动物。公众可以将所处的小区、绿地、街道角落中可能见到的野生动物全部记录并上传,以录音、视频、照片等不同形式,借此采集城市里各种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而在原有的野生动物调查中,城市的角落很难涉及。

一些公众将身边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遇到的问题,撰写成了自然故事,成为与科学家交流对话的一种方式,也为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有市民曾上传了条资料,是他在上海某条马路上发现的一只撞死的小鸟,非常漂亮。经过专家审核,发现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仙八色鸫,因为撞到了玻璃幕墙而死亡。像这种“鸟撞”或“路杀”的情况,就能反映城市建设对野生动物迁徙造成的影响。公众力量记录的这些案例,也让我们思考,如何避免城市建设中的道路、玻璃幕墙等影响野生动物的顺利迁徙等问题。

在许多城市中,已经有大量的公众对野生动物感兴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录制野生动物相关的音视频,形成大数据,支持科学研究,让人类找到与野生动物更好的相处方式。

(文字源自“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29期演讲现场 整理:福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