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大放水:美国印钞12.3万亿,日本4.4万亿!中国为何不跟?

金十数据

关注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世界发展的脚步。这场疫情造成的冲击不亚于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保住本国经济、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全球央行集体开启“大放水”。彭博数据,全球四大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2020年在量化宽松政策上就投入了5.6万亿美元。

然而,即便是大搞“水漫金山”,2020年全球大多数国家仍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疫情形势也未得到有效缓解。因此,新一轮大放水来袭就不意外了。实际上,有些国家早已按耐不住,在2020年末就开始行动了。

首先就是日本。去年12月8日,日本就已经出炉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刺激方案——规模达到73.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万亿元,这也是日本首相菅义伟上任以来宣布的第一份刺激方案。

那么这些钱都准备花在哪?主要三方面——疫情防控、经济结构改革和防灾减灾,比如向中小企业,尤其的在疫情中遭到重创的服务业提供补助、对医疗机构提供“紧急交付金”用于确保病床与医疗物资等。这些举措都表明日本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事实上,在经济刺激方案刚出炉那会,日本还一度做出“封国”大动作。

而疫情笼罩下的日本经济也不好过。各项经济数据随着日本疫情暴发一路走低,从该国最新公布的“成绩单”来看,GDP萎缩了4.8%,创下1955年统计开始以来历史第二大降幅。所以,日本在推出这份经济刺激方案时就早早设定了一个目标,即“让经济恢复到新冠前的水平,回归民需主导的增长轨道”。那么这一轮放水是否如日本所愿?恐怕还很难说。

紧随日本之后,2020年12月10日,欧洲新一轮刺激计划也落地了。欧洲央行宣布在此前推出的1.35万亿欧元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亿欧元,并至少延长9个月至2022年3月底。说白了欧央行就是另外多放水约3.87万亿人民币。

其实,相比日本,欧洲经济更加不好过。之所以增加购债,主要就是因为去年10月疫情在欧洲卷土重来,更多国家实施第二波封锁措施,使得欧元区经济复苏蒙受阴影——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继2020年三季度经济出现强劲反弹之后,去年四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再次下降,全年下来,萎缩了6.8%,幅度大于日本。

欧央行推出的这项紧急抗疫购债计划,本来就是希望疫情爆发后支撑欧元区经济,所以在当时背景下,就不难理解该央行做出加大放水的决定了。欧央行甚至还表示,针对疫情的购买计划将持续到危机结束。基于此,未来欧央行继续扩大放水也未可知。

当然,说到“放水”,美国从不缺席,力度还要比日本、欧洲更大。自去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就宣布实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2020年美联储印钞规模就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然而,这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美东时间3月6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1.9万亿美元(约合12.3万亿人民币)的新冠救济法案修正案,为美国民众“发福利”——符合条件的美国人就可以从中拿到1400美元的补助;而失业人员每人每周还可获得300美元救济金等。

美国肆无忌惮地印钞确实是美了自己,可却苦了世界各国。因为美国掌握美元霸权,可以转嫁经济危机。2020年美国大放水的背后,换来的是经济只萎缩了3.5%,低于日本和欧盟;如今又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不难预测,美国经济会加速复苏。

但也正因为美元泛滥,自去年3月以来美元指数就下跌超11%、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使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资产缩水的同时,还要花费更多的外汇购买大宗商品,从而成为美元霸权的牺牲品。

事实上,通胀信号似乎已经到来了,市场统计显示,自去年8月以来,美国钢铁价格大幅飙升160%;美国热轧钢基准价格最近突破每吨1260美元,创下至少13年来最高水平。因此,如今全球已经有多国开启“去美元化”进程,对美元霸权说“不”。以美债为例,截至2020年12月,就有日本、沙特、巴西、印度等全球15国同步减持美债。

相比之下,在这场全球大放水中,中国的表现则比较克制。2020年1月至12月,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仅从37.3万亿小幅增长至38.7万亿,扩张速度属于最低一档。要说到中国不与美日等国一同跟进“印钞”的原因,简单概括就是:没有到“用货币信用来救经济”的地步。要知道,货币的“信誉”来自“稀缺”,无节制放水将贬低货币的价值,只会令货币信誉大打折扣,刚提及的美元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实际上,由于疫情防控做得好,经济率先重启,2020年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前2个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5.44万亿,同比大增32.2%,延续了2020年的经济复苏势头,因此我国本就有底气“不跟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