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酒股跳水,茅台市值一天跌去一个“药中茅台”,蒸发超2000亿!

21财闻汇

关注

原标题:白酒股跳水,茅台市值一天跌去一个“药中茅台”,蒸发超2000亿! 来源:21财闻汇

茅台2天半暴跌2600亿

2月22日,白酒股因为暴跌再一次登上热搜。申万食品饮料饮料指数大跌3.5%以上。而Wind茅指数大跌近3%,不到三个交易日回调逾6%。

其中,A股市值之王贵州茅台盘中一度跌超7%,股价跌破2300元,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人民币;牛年开市以来,不到三个交易日,贵州茅台已累计下跌7.8%,市值蒸发近2560亿元。

A股仅有64只股票总市值超过2160亿元。总市值排在第65位的为“药中茅台”片仔癀,市值为2136亿元。换句话说,贵州茅台一天跌去“一个片仔癀”还不止。

此外,白酒第二高市值五粮液盘中跌逾9%,洋河股份跌超8%,山西汾酒跌停。

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在22日上午半日净流出酒类板块超40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均遭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0亿元,同时主力资金净卖出山西汾酒超6亿元。

其实,早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年前表现突出的白酒股已经表现疲软,集体下跌。根据数据显示,2月18日开盘后,白酒股高开低走,由涨转跌,多股跌幅超过4%,一改节前气势如虹的上涨势头。其中,顺鑫农业下跌9.31%,ST舍得跌停,而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股也表现疲软。

千元股重挫

目前股价位居A股第三的石头科技,迎来最大规模解禁,石头科技开盘后大幅下挫,一度跌逾10%,最低报991.43元,股价跌破千元关口。截至发稿,A股千元股只剩贵州茅台和爱美客。

抱团资产1天没了1万亿

前期基金抱团资产表现也十分惨淡。光伏10倍牛股阳光电源跌17%,山西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一度逼近跌停,贵州茅台跌7%;此外恒立液压、深信服、海尔智家、药明康德等多只明星股均跌超9%。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36只基金抱团股市值单日蒸发近1万亿元。

白酒股凉凉?

牛年前两个交易日,公募基金重仓白马股巨震,白酒、新能源、医药等板块龙头股大跌,茅台、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机构重仓股牛年开始两个交易日,跌幅均超过5%,美的集团跌幅逾8%;而有色、化工、煤炭等周期板块品种大幅飘红,股市再现结构性行情。

分析人士认为,从下跌原因来看:

一是外围市场普遍走弱,美股盘前期指出现杀跌,A50期指杀跌势头非常猛烈,盘中杀跌超过4%;

二是抱团筹码在上周两个交易日出现松动之后,估值可能迎来修正时机,而此时市场上恰好出现新的热点,即强周期股。从此前的情况来看,强周期表演时段,目前市场上这批以消费为主体的抱团资产普遍表现较弱;

三是从融资盘来看,今天杀跌的抱团资产融资余额超过960亿元,持续杀跌可能导致融资盘抛售,同时基金可能也在暴跌中出现净赎回的现象,这种负反馈会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其他个股,因为许多持仓结构基本上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格局。

白酒股连日下挫,有市场分析认为机构对白酒股的“抱团”已经瓦解。多位投资人士表示,春节后公募白马股巨震,不排除是机构资金调仓换股所致,从全年投资角度看,公募将在新经济、顺周期和港股稀缺龙头板块等进行均衡配置,并将公司盈利作为投资选股的关键性因素核心指标。

开源证券表示,节后白酒板块出现波动,主要是前期板块涨幅较多,节后市场交易因素引发板块轮动所致。春节期间名酒消费需求强劲,节前名酒品牌回款进度普遍超越2020年同期,价格维持稳定。叠加节前渠道进货态度谨慎,目前渠道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节后再次补货动力充足,预计一季度名酒品牌任务完成无忧。

牛年茅台的两件“尬事”

前段时间茅台股价“高歌猛进”,但消息面上茅台并不太平。酿酒院士提名、抢购狂潮、天价纸箱、“52度娃哈哈”……诸多事件让茅台有了很多除了股价意外的谈资。

“酱香科技”

2021年2月9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发文,推选贵州茅台总工程师王莉在内的四位科学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这篇起初不被人注意的消息,数天后在网上突然发酵,引发网友热烈讨论:酿酒师是否能当工程院院士?

据《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院士需要“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酿酒技术改良是否能划分到“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各界众说纷纭。

虽然“酱香科技”深受资本热捧,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官方媒体发表社论指出,在当下国家核心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关头,应该尊重和褒奖真正下苦功夫的人才,“不能掺杂学术以外的复杂利益考量和‘小算盘’”。中新网也发文评论“烟草院士、白酒院士、黄金院士……科技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公开资料显示,王莉最受瞩目的科技成就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亿欧EqualOcean查阅相关项目资料发现,王莉在此项目中为第四完成人,前三发明人均为江南大学科研人员。而联合完成人中,还有汾酒与洋河的总工程师。

在专利领域,企查查数据显示,王莉作为著作权人参与的贵州茅台已授权专利共有35项。但其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并不多,仅有14项,其中9项为外观专利,其余5项专利以检测方法为主。

在学术发表领域,据百度学术“学者频道”统计,王莉自2002年起共有学术成果63个(同个成果的中英文版本被重复计算),被引总数仅为496。其中,王莉作为论文第一作者的成果仅有36篇(未去重)。

或许王莉有重大成就和贡献在专利与学术成果发表范围以外,其成果不与其他竞争者处于相同的评价尺度。若要推选王莉作为候选人,贵州科协或许需要给社会更多的解释。

“院士风波”发酵后,贵州茅台市值已千亿。有网友写出段子:“茅台下跌是因为院士事件后估值体系变了,从白酒股变为了科技股。”

天价纸箱战争

有媒体报道称,“茅台全身都是宝”。

2月18日,飞天茅台酒纸箱被热炒的消息引爆全网,价格飙升至每个500元。而同规格普通纸箱的市场售价每个不超过3元,若按此计算,茅台酒纸箱身价暴涨166倍。

除了纸箱子,飘带、酒杯、绷带、提袋、验酒器等都可以流通。中国证券报报道称,茅台的飘带一根2元、原装酒杯一套30元、绷带一条15元、手提袋一个100元。

一般商品的批发价低于零售价,但茅台与之相反。在批发市场中,茅台单支装的价格约为2700元/瓶,而原箱整件的价格会达到3300元/瓶。这意味着经销商若整箱售卖,会比散酒多出3600元的利润。

整箱酒难以仿冒、容易收藏,更方便作为陈酿酒二次流通,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高达20%的溢价

为了解决炒作难题,茅台集团采取了多管直下的手段。

先是要求控价,不允许经销商加价销售,以期将经销商与炒作商之间做部分程度的隔断,保护自己的核心生意体系。如今的经销商为掩人耳目,甚至采用“52度的娃哈哈”等暗语交易。

贵州茅台还明确表示从2021年1月1日起,茅台专卖店系统每月将80%的茅台酒按照1499的价格拆箱售卖。仅仅十几天之后,80%的茅台酒开箱率被要求达到100%,并将不定期检查拆箱售卖情况。如果发现箱子数量没达标,会对经销商作出相应处罚。

虽然贵州茅台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加大开瓶率,抑制茅台酒只买不喝的怪现象,但很多投机人士却在规则之下,看到了新的赚钱机会。纸箱“身价大涨”的原因就在于,“原封不动”的原箱茅台,其在外箱的物流码、经销商喷码、生产日期、批次、字体格式、捆绑胶带以及与箱内酒的批次需完全对上,造假难度更大,价格也就因此更高。

在更高利润的整箱市场面前,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散支酒,一边是越来越少的整装酒,纸箱卖500元便不足为奇。或许茅台自己也不曾想到,某一天公司的“纸箱”竟然成为了对黄牛战争的关键。

茅台还能火多久?

2月5日,《金十数据》一张“茅台成中国‘第三大城市’”的图片被网友疯传,而这张图片的依据是截至2月5日A股收盘,贵州茅台报2313元/股,总市值2.91万亿元,不仅甩出A股老二工商银行1万多亿元,更是超过深圳GDP。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GDP排名前三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GDP分别为3.87万亿元、3.61万亿元、2.8万亿元。

贵州茅台顺利凭借着其当时2.9万亿元市值跻掉深圳,位居“中国第三大城市”之位。

虽然用一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一座城市的GDP进行比较,不一定合理,但贵州茅台的总市值位列A股之首,且遥遥领先于各大银行,已是不争的事实。

用户名为荆楚公子的网友在其微博写道,、茅台现在动态估值已经超过64倍,而盈利增速仅在10%左右,PEG指标已经大于6,属于高度泡沫状态。

段永平曾说“茅台还能涨十年”。但支撑贵州茅台继续上涨的因素就能在哪里?

远川商业评论分析称,由于茅台酒耐收藏、具有一定珍稀性且保值的特点,除消费属性外,茅台酒还发展出了独特的金融属性。

具有了金融属性的茅台,主要有三种玩法:

1. 避险:由于预期 CPI 走高或担心未来涨价,投资者提前购买茅台酒抵御通货膨胀或涨价的风险。

2. 套利:有些经销商认为当前茅台酒价格被低估了短期内会涨价,所以提前囤货期待赚取差价。

3. 收藏投资:就是类似收藏纪念币一样收藏茅台酒的需求,部分人出于爱好,会在可接受的价格处收藏投资茅台酒。

亿欧商业分析师杨良告诉燃财经,对于白酒而言,其核心为三大逻辑,即品牌、产品(更多的指产能)和渠道,而茅台的这三大基本面在可预见的几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以产能为例,其基本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样是一千多元价位的国窖1573和五粮液,承接的都是茅台的溢出需求。

而茅台的品牌属性其实就是大多数人认知的公约数。以商务宴请场合举例,拿一瓶53度飞天茅台,其被大多数人认知的3000元左右的市场价位,基本可以敲定一场宴请的定位。这种品牌认知,在白酒里面,或许只有茅台能做到。

但这并不代表贵州茅台就毫无风险。

“现在的茅台已经不仅仅是一瓶酒了,在白酒市场,他成了普通百姓高攀不起的奢侈品,而在资本市场,普通投资者同样只有艳羡的份,毕竟一手贵州茅台就需要投入几十万元。”在一位长期关注贵州茅台的投资者看来,如今,贵州茅台已经脱离了普通消费品的阶层,将普通消费者对贵州茅台的喜爱已经消耗殆尽,“当普通消费者站到了贵州茅台的对立面,贵州茅台的虚火还能烧多久?”

抱团瓦解后,新的抱团将形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融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邹曦分析认为,“对于2021年A股市场的走势,主要有两个结论:首先,系统性风险不大,结构性风险很明显;其次,旧的抱团可能瓦解,新的抱团或将形成,大小风格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新常态对2021年A股市场可能的影响:

首先,流动性收紧不会根本改变市场运行方向,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大。

2020年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货币政策有所宽松;2021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是必然的选择。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甚至阶段性偏紧是可能出现的场景,导致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开始出现。

他认为,这里存在一个经验性的误解。

过去十年,由于中国经济持续下台阶,依靠房地产基建等逆周期调节延缓经济下行的速度和斜率,因此,当房地产进入过热状态,通常表现为房价过快上涨时,货币政策不得不以较大力度收紧,导致经济增速惯性下行,同时流动性进入偏紧状态,由此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但是,2019年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以出口和制造业为代表的内生增长动力增强,货币政策收紧不会影响经济复苏的方向,反而是对经济复苏的确认。这就类似于2010年之前十年的状态,在那个阶段,货币政策刚开始收紧,市场会出现阶段性小幅的调整,之后随着经济复苏的持续,市场继续上行;直到经济由于资源约束出现过热,而此时利率和准备金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货币政策不得不进一步收紧,经济开始周期性下行,市场才会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强劲,同时随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高,“大开大合”的政策举措不易重演,当前阶段适度收紧货币政策,“不急转弯”,不会逆转经济复苏的方向,只会让经济增长的速率有所减缓,对A股市场不会产生本质性的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在目前水平要进入过热状态,恐怕未来2-3年都不容易看到,无论是房价大幅上涨,还是“猪周期”导致CPI大幅上行,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导致PPI大幅上涨,都不是短期就会共同出现的状况。因此A股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依然处于“慢牛”趋势。

其次,流动性收紧将引发结构性风险暴露,可能导致基金重仓股出现“抱团瓦解”,但是新的抱团或将会在周期板块的优质龙头股形成,大小市值风格差异不会发生根本转变。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基于赛道进行投资的市场风格,将科技、医药和消费板块的龙头股的估值推高到历史罕见的水平,客观地说,这种现象既反映了优质成长股长期增长的确定性,但更多地是流动性推动的结果。

随着流动性逐渐收紧,并可能进入偏紧的状态,市场将逐渐从流动性驱动转向盈利增长驱动,这对估值偏高的成长股或将形成系统性的估值压制,可能导致基金现阶段重仓集中持有的这些股票出现“抱团瓦解”。

但是,就全球资本市场而言,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模式比较类似,往往会从基本面出发,考量盈利增长与估值水平的匹配度选择投资方向,从中长期来看其持仓结构会逐渐趋同。

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过去几十年以来都是机构投资者主导,因此从来不会有所谓“抱团”的概念存在,而“抱团”这个概念在A股市场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恰恰是因为我们正处于散户游资主导市场的阶段向机构投资时代过渡的过程中。

可以预见,随着A股市场真正的机构投资时代的来临,也许2-3年后,所谓“抱团”的概念将会消失,机构持股集中且趋同,只是机构投资时代的一种常态而已。

因此,当估值偏高的科技、医药和消费板块的龙头股出现回调时,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会基于盈利增长与估值水平的匹配度,重新选择投资方向,并逐渐形成新的“抱团”。

如果大市值高估值的龙头成长股“抱团”瓦解,市场风格会不会转向中小市值呢?邹曦认为,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体制改革两方面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

其在2019年9月《核心资产的内涵与嬗变》一文中提出,核心资产效应形成的前提是存量经济。在未来3-5年内,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大型经济体的快速工业化,都不足以驱动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重新进入明显的增量经济状态, 这与2016年之前的二十年有本质区别。而在经济没有进入新的增量状态时,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不容易实现较快的增长,各行业的龙头公司反而可以借助既有的资源优势形成马太效应,保持较快的盈利增长。因此,从盈利驱动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预计不会出现明显的大小风格转换。

与此同时,从2018年开始试点的注册制将在2021年全面推行,退市常态化也将有效推进,这会大幅增加上市公司的供给,并加快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从而极大削减A股市场一直存在的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的“壳资源”价值,实现中小公司向合理市值的回归。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以及机构投资时代的来临,将会加快A股市场走向大小市值股票明显分化的“港股化”状态,A股市场出现明显的大小风格转换的条件并不具备。

他认为,从基本面出发,周期板块的优质龙头股或将成为新的“抱团”方向。

当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的新常态之后,周期波动将大幅降低,对于大众认识中的传统周期行业来说,其需求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会远超市场预期;经历了过去十年严酷环境的洗礼,众多周期行业的竞争格局明显优化,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从规模扩张和价格等数量型方式,逐步转向品牌、渠道、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等质量型方式,龙头公司已经凭借综合优势取得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并能持续保持甚至不断扩大;过去五年,已经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周期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具备了不逊于消费行业龙头公司的良好财务结构,现金流稳定,资本收益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关键在于,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周期板块的优质龙头股普遍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完全没有反映其基本面脱胎换骨的改变,从内涵价值来看,其估值水平完全有可能跃迁至新的中枢。

邹曦指出,周期板块基本面的根本改观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是系统性的重估并没有真正实现,何时会实现?眼前或许就是机会所在。

2021年,在货币政策收紧过程中,市场将会看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不再像过去十年那样,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就继续下台阶,并导致周期板块的盈利增长也随之回落。从DCF模型来看,即便无风险利率提升会对估值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周期板块盈利增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将逐渐显性化,从而导致其风险溢价下行,或可以大幅提升估值水平。由此,货币政策收紧将成为周期板块盈利增长的风险测试,进而成为周期板块提升估值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即便估值偏高的成长股板块出现估值回归,阶段性影响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表现,但是机构投资时代的来临是不可逆的,可以预见新增的长期资金将依然存在,而且主体部分将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基于机构投资者的基本投资模式,在基本面因素逐渐明朗的过程中,新增和存量的资金将很容易切换到盈利增长稳定而估值水平较低的周期板块的龙头公司,从而可能将其潜在的价值低估转变为现实的价值重估。

2021年将可能成为周期板块优质龙头股全面实现价值重估的元年,无论是内涵价值,政策催化,还是资金属性,基本条件都已具备。这有望成为一次历史性的重估行情,是十年一遇的投资机会,是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邹曦认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e公司官微(lianhuacaijing)、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周莹)、亿偶网、钱江晚报、券商中国(quanshang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