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GDP目标放缓:北上广将2021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6%

华夏时报

关注

原标题:谨慎的GDP目标:2020年20省跑赢全国,新年目标多省低于全国预期水平

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岁末年初,又到了各地展示“成绩单”并提交来年计划的时刻。

目前,在已经发布年度“成绩单”的省份中,除了湖北,其余省份全部“转正”。不过,经过了2020年的冲击之后,各地在确定新年目标上明显谨慎了不少。

按照往年情况来看,不少省份会将目标定在“与全国水平一至”上,也有一些省份会将目标定得高于全国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达8.1%;国内分析师则普遍预计增速在8%-9%。这意味着按照惯例,8%将成为地方制定GDP的一个标准线。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多省均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远远低于国际组织及市场机构的预判。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当前全球疫情仍然严峻,世界经济在复苏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此外,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加速,都是不容忽视的风险。目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定、不扎实,因此要保持有效需求的持续扩张。因此,地方谨慎布局,而将目标更多放在创新、调结构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深层次战略布局。

GDP目标放缓

按照已经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均将2021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6%。

“最富省份”广东提出,2021年GDP增长目标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广东属于外向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2021年,一个重要目标在于进出口实现正增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见到新气象的第一步。

紧随其后的经济强省江苏提出,2021年GDP增长目标6%以上,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这些目标既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又为调结构、转方式、防风险留下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跌出“全国十大城市”的天津,将目标定为了6.5%。天津市市长廖国勋表示,未来五年,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首要就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抓住“牛鼻子”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连续多年蝉联GDP增速冠亚军的西藏、贵州,在目标的制定上则显得较为大胆。

贵州代省长李炳军表示,2021年,贵州GDP目标增长8%左右;“十四五”时期,GDP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人民生活、开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在西藏,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则把目标定在了9%以上。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2020年实现了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县区全部摘帽,26.6万易地扶贫搬迁民众顺利入住,3037个扶贫产业项目直接带动23.8万民众脱贫,贫困民众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的好成绩,这也给了西藏继续增长的信心。

不过,除了以往增长的冠亚军之外,也有将目标定得比较高的省份。

河南、湖南等省份将目标定为7%,福建、广西计划2021年GDP目标增长7.5%左右,云南则将目标定为GDP增长8%以上。

云南代省长王予波表示,与全国相比,云南省存在“两个30个百分点”和“三个10个百分点”的差距,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是发展的动力之一。

作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省份,湖北将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定为了GDP增长10%以上。“综合分析湖北省经济基本面和发展态势,10%以上是底线要求,并争取更好的结果。”1月24日,湖北省省长王晓东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他表示,去年湖北省经济严重受创,今年要全力回归正常,不仅要把损失的部分补回来,还要力争把应有的增长追回来。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此表示,湖北2020年基数较低,10%以上的增速一半用来填补缺口,另一半才是实际增量。在他看来,湖北的经济形势会随着整体经济向好而继续增长,同时中央仍然会采取一些政策,预计2021年湖北会有大发展。

海南则得益于自贸港建设开局,经济指标恢复快速增长。海南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王瑜介绍,2020年,海南省GDP、投资、消费三项主要经济指标首次回升好于全国。其中消费对海南省经济增长较强的拉动作用。不仅如此,整个“十四五”时期,海南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以上,初步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场主体持续大幅增长。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看来,当前,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各类微观市场主体的修复还在继续,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有所显现,疫情冲击也暴露了供给体系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各地只有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才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加大创新砝码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公开表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他表示,疫情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继续设立GDP增速目标会导致地方习惯性层层加码,把地方的GDP目标定得很高,从而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因为靠借钱来实现投资拉动GDP比其它办法都容易;强调GDP考核,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

不过,相较往年,今年不仅在GDP增长上更加谨慎,同时也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创新驱动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指出,各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多个城市总量迈上新台阶,其中一大原因是: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

因此,在定制目标方面,各地纷纷将创新驱动作为新的增长目标。

比如,江苏把“创新”放在首位来强调,提出要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等。“加快”“大力”“深入”“进一步”等词汇都表明了力度之大、决心之坚。

湖北表示,2021年,全力推进武汉创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推进中信科5G芯片、华大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基建方面,湖北省力争年内累计建成5G宏基站5万个,力争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50亿个,建设“两区一基地”,打造数字经济增长点。

贵州的2021年将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

福建也计划,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

同时,投资和消费的“内循环”也在加码中。

河南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在产业、交通、能源等9大领域接续实施800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2万亿元。培育提升消费能力,完善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家电更新等政策,推进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等。

湖南省政府提出,市场是全球竞争中的稀缺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国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生产要素配置能力。要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在刘晓光看来,当前,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发展仍有优势和潜力,按照当前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不少省份预计能够超额完成目标,而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