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伍股份疑遭诈骗背后:“踩雷”多家江苏企业,涉及金额上亿元

新浪财经
原标题:华伍股份疑遭诈骗背后:“踩雷”多家江苏企业,涉及金额上亿元 来源:新浪财经
一个多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几个月后用另一个公司伪造合同,让一个上市公司以代为采购原材料为名,向指定公司付款4795万。
两年之后,上市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说自己可能遭到了合同诈骗,3700多万可能无法收回。这件事听起来稀奇,却真实的发生在上市公司 华伍股份 身上。
1月5日,华伍股份发布关注函回复公告,披露了疑遭合同诈骗的细节。比如在签订“伪造合同”前,华伍股份对合作方法人的失信被执行人身份是知晓的。再比如合作“诈骗方”指定产品供应商均未开全发票……
更令人稀奇的是,疑似诈骗的合作方以及相关公司均是江苏注册的企业,华伍股份此前也在江苏企业身上吃过亏,涉及金额上亿元。

资料显示,华伍股份主要从事工业制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截至1月6日收盘,华伍股份报10.77元,跌3.06%,目前总市值40.79亿元。疑似合同诈骗案如何收场,未来对华伍股份股价影响有多大,目前仍是悬念。
疑遭诈骗细节披露,合作方疑点重重
事情起源于2018年,华伍股份与蓝卫公司开展业务合作,蓝卫公司称其与某军工企业签订了军用护目镜军工订单项目,并向华伍股份出示了相关的合同等资料。
因蓝卫公司自身资金紧张,无力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向华伍股份提出先期代为采购原材料,待其军工订单交付并收到回款后,再向华伍股份支付原材料费用及合理的利润。
1月5日的回复函中,华伍股份表示,因为军工业务的特殊性,无法对该军工企业现场做尽职调查或向其核实有关协议、资料的真实性。但为什么还要合作呢?华伍股份管理层当时考虑到该笔业务有利于后续军工业务拓展,同时也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业绩。
根据原材料需求,华伍股份于2018年6月和7月与蓝卫公司分别签署金额为4141万元和1583.4万元的原材料销售合同,两笔销售合同分别签署后,华伍股份即与蓝卫公司指定的供应商分别签署了金额为3480万元和1315.44万元的采购合同,并支付了4795.44万元至供应商银行账户。
蓝卫公司的指定供应商有两家,一个是丹阳市悦丰贸易,另一个是无锡耀利晟商贸。蹊跷的是,两家指定产品供应商均未开全发票。
华伍股份通过蓝卫公司向丹阳市悦丰贸易催要发票,但蓝卫公司以丹阳市悦丰贸易被税务检查有大额罚款未交、无法正常开票为由,一直没有开具发票。截至2020年12月29日,华伍股份都没有收到发票。
无锡耀利晟商贸的开票经历更是曲折,2018年12月,该供应商说蓝卫公司发现有部分护目镜包装物出现质量问题,需等产品最终使用方大规模试用后才能决定产品是否合格,故无法视同销售完成,不能进行开票结算。
2020年5月,无锡耀利晟商贸又称,部分产品在军方的验收中未能全部合格,已经退回给原制造厂商进行整改,整改后的货物已于2020 年1月交付,由于疫情原因目前还未办理验收手续。
与军工企业合作,却无力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指定供应商不能开全发票,蓝卫公司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天眼查显示,蓝卫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军品业务的公司,法人代表是吴广旭。自 2018 年 4 月以来,吴广旭多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
监管问询华伍股份是否关注到吴广旭的失信情况,华伍股份表示,和蓝卫公司展开合作时,已经关注到吴广旭的失信情况。针对潜在风险,吴广旭将蓝卫公司20%股权作为担保质押给华伍股份。
3700万货款悬了,去年一半净利润或打水漂
目前来看,潜在风险还是爆发了。华伍股份表示,该事件剩余货款3724.4万元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3724.4万元对于华伍股份,并不是一个小数目。2019年,华伍股份净利润为7820万元,3724.4万元几乎占了去年净利润的一半。
这意味着,一旦3724.4万元全部无法收回,去年一半的净利润或将打水漂。
华伍股份是怎么意识到风险的?上市公司表示,采用微信、电话、到蓝卫公司现场等多种方式,多次向蓝卫公司及其负责人员催收货款,但对方总是以某军工企业未结算给其款项为由推诿。近期公司多方调查,了解到蓝卫公司提供军用护目镜大额合同等资料均涉嫌伪造。
于是,华伍股份在2020年12月向江西省丰城公安局进行报案,于2020年12月25日收到《立案告知书》:前述事宜涉嫌合同诈骗,予以立案侦查。目前,案件的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值得注意的是,华伍股份2020年12月25日收到《立案告知书》,披露公告时间是12月29日晚。12月30日,华伍股份受此消息影响,股价大跌5.37%,收盘价10.04元。
12月31日晚,华伍股份披露高管减持股份计划实施完毕的公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曾志勇曾于2020年12月29日减持4.425万股,减持均价11.04元。

不难发现,华伍股份收到《立案告知书》后并没有立即公告,而是等到4天后的12月29日收盘后。在12月29日当天,副总经理曾志勇完成减持,恰好避开了12月30日的股价大跌。
监管在关注函中问询,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情形。华伍股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称“公司根据信息披露规则”,与12月29日晚披露公告。

资料显示,华伍股份是一只3倍牛股,其股价从2020年2月份低点4.67元上涨至9月份高点17.59元,涨幅高达277%。然而,自去年9月份创下17.59元高点后,华伍股份一路震荡向下。截至1月6日收盘,华伍股份报10.77元,相比于高点回调37%。

影响股价回调的,或许是高管以及大股东减持,以及减持公告引发的情绪利空。2020年9月以来,华伍股份发布了一系列高管减持计划或减持进展公告,涉及高管赖琛,董秘陈凤菊,副总经理、持股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聂璐璐,副总经理曾志勇、高管谢徐洲等。
“踩雷”多家江苏公司,涉及坏账上亿元
目前,摆在华伍股份面前的疑问是,上述疑似合同诈骗案如何收场,未来对华伍股份股价影响有多大,没人能给出答案。华伍股份表示,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梳理华伍股份近两年财报,发现公司踩雷的企业集中在江苏。
资料显示,上述疑似合同诈骗案相关的蓝卫公司、丹阳市悦丰贸易、无锡耀利晟商贸均是注册地在江苏的企业。2018年报中,华伍股份披露了一笔1.60亿元的计提坏账准备金,涉及的也是江苏的企业。
事情要追溯到2016年。
2016年12月,华伍股份与江苏环宇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股东花再华、潘北河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收购环宇园林25%股权。后来,因环宇园林没有完成约定的2017年度业绩承诺,花再华、潘北河拟对华伍股份进行现金补偿并以此回购环宇园林25%股权。
2018 年6月6日,华伍股份与花再华、潘北河签署协议。各方约定,花再华、潘北河应于当年6月30日之前支付现金20531.26万元,用于回购环宇园林25%股权。由于一直没有收到回购款,2018年报中,华伍股份对这笔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金1.6亿元。

2020年三季报中,华伍股份披露了最新进展,称公司多次通过信函等方式催要款项,但对方拒不履行付款义务,2020年9月29日仲裁庭审理了此案,目前尚未收到判决结果。
对于华伍股份,无论是蓝卫公司涉及的3700万元,还是环宇园林涉及的1.6亿元,都不是小数目。问题的关键是,华伍股份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为什么集中踩雷江苏企业?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答案恐怕只有华伍股份自己知道。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