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mRNA技术或颠覆疫苗行业 国内谁与Moderna争锋?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药闻社

本文来源于药闻社原创

如果喜欢,欢迎在文末处点个“再看”,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mRNA疫苗成功“出道”成为生物科学领域最大的突破。生物医药行业将mRNA技术在新冠疫苗领域的成功,视为疫苗研发的颠覆性革命。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授William Schaffner说:mRNA21世纪的科学。他说,基于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实验数据预示着该技术具有抵御未来传染病爆发的潜力。更有不少专家表示,mRNA技术将有望摘得下一个诺奖桂冠。

mRNA疫苗研发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毒株分离、疫苗研发等重要节点上,我国要早于欧美等国,辉瑞Moderna等公司要先于国药发布初期报告,且90%以上的有效率也让业界为之侧目

mRNA疫苗研发时间短的巨大优势,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大放异彩。Moderna辉瑞/BioNTechmRNA疫苗研发成功,也让国内部分疫苗研发企业羡慕不已。不过,mRNA技术作为生物技术领域一个全新的平台技术,国内企业并未相距甚远,相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顶尖企业与欧美mRNA企业同台竞技。

鉴于目前mRNA疫苗研发还处在初创阶段,mRNA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业化进程都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不过这恰好成为了国内拥有资金优势、专业技术优势和产业化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的绝佳机遇,或许在一些大型生物医药企业的的合作支持下,甚至能够与这些国内mRNA黑马一道,与ModernaBioNTech一较高下。

疫苗通常需要数年才能推向市场。其中除了监管机构需要较长时间审批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旧的技术所需的研发时间更长。

但是,mRNA则通过利用人体自身的分子机制来缩短时间,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是教会人体的细胞如何制造一种类似于病毒的突刺蛋白——突刺蛋白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所在——然后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鉴于mRNA的作用,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理论上认为,它可以把人体细胞转变为微型药物或者疫苗工厂。

诸多mRNA技术潜在疫苗(不只是新冠疫苗)动物实验中安全性良好,其快速制备的特点也适用于传染病爆发的灵活应对,相对简单的生产工艺也便于质量控制。目前临床阶段开发的mRNA疫苗针对疾病包括HIV,流感病毒和狂犬病毒等。

跨入21世纪,如今是mRNA领域三巨头的CureVac AGBioNTechModerna相继成立,并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三家企业的研发管线已经占据了mRNA疗法里所有研发管线的绝大部分。

Moderna创始人John Maraganore曾在今年的高瓴HCare全球峰会上表示,mRNA疗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疗法,无论是在罕见病还是常见病,都是非常创新和革命性的创举。RNA时代与抗体时代相比,一切都会来的更快,基于mRNA的药品,其获批速度会更快。从现在开始到10年之后,这个领域会实现几何式的增长。

资本市场给予mRNA企业的估值也是直截了当。

CureVac AGBioNTechModerna相继成立于2000年、2008年、2010年,目前3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约1100亿美元,差不多合7000亿元人民币,可见资本市场对其寄予厚望。其中Moderna的市值在今年5月份时仅仅200多亿美元,而随着mRNA疫苗研发利好消息的不断传出直至最终公布有效率报告,Moderna半年时间市值增长了400亿美元。

公司名称

Moderna

CureVac AG

BioNTech

成立时间

2010年

2000年

2008年

技术平台

修饰性mRNA+LNP递送平台

序列优化mRNA,引进LNP递送平台

脂质体递送平台

疾病及靶点

传染病疫苗/癌症疫苗/局部再生/蛋白补充/全身细胞内治疗

传染病疫苗/癌症疫苗/罕见病

个体化癌症疫苗

合作开发药企

DRAPA、默克、阿斯利康、LONZA(龙沙)、Vertex制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Genmab、葛兰素史克

赛诺菲、Genmab、拜耳、辉瑞、复星医药、Genevant

产品管线

23条mRNA研发管线,15个进入临床,目前最完整的研发管线

10条mRNA研发管线,5个进入临床

20多个研发项目,9个已进入临床

市值

2018年12月上市,目前市值约600亿美元

2020年8月上市,市值约200亿美元

2019年7月上市,目前市值约300亿美元

上图可见,Moderna虽然成立时间最晚,但由于其自有LNP递送平台攻克了mRNA研发领域最难攻坚的技术,因此资本市场给予了它很高的估值。

CureVac AGBioNTech则是引进递送平台,因此估值则比Moderna低得多。

2018年7月,BioNTech AGGenevant Sciences宣布将合作开发5mRNA治疗方案,用于治疗医疗需求很高的罕见病。两家公司还达成了一系列独家许可,将Genevant的递送技术应用于BioNTech5个肿瘤学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拥有自主研发的递送平台,且研发管线多线布局、进入临床品种多的mRNA药企将获得资本市场更高的估值。

根据Market Study Report LLC的测算,预计全球mRNA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2.0%,预计到2025年将由2019年的19.7亿美元增至59.8亿美元。

三巨头的7000亿市值,是整个mRNA行业最耀眼的三个明星企业,同时也激发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热情。

由于前期高昂且持续的研发费用使得成本一项居高不下,而在研药物距离获批上市还有一定距离,导致即使是头部 RNA 疗法企业,也有很多远未到达盈亏平衡点。不过,由于大型药企开始布局这一领域,不少初创公司获得了来自大厂的资金支持,以期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有些药企则直接进行战略收购,以补强自身版图。此外,投资机构也正瞄准这一赛道,重仓配置医疗领域。

201911月,诺华豪掷97亿美元收购了 TMC,将 Inclisiran 这款 siRNA 药物纳入己下。该药物是一款长效 PCSK9 抑制剂,用于降低低密度胆固醇。20204月,Alnylam 收到了来自黑石生命科学(Blackstone Life Sciences)的20亿美金的投资,用于支持其新药的研发以及加快商业化进程。

全球目前有 100 多个mRNA疗法进入了临床的各个阶段。市场上已有的 10 款上市的 mRNA疗法疗法中,包括7ASO药物2RNAi 药物和1RNA适配体药物。不难发现,在上市的ASO药物中,除了2款来自于Sarepta公司,其余均来自于Ionis公司或是Ionis公司与其他药企共同研发。而 RNAi 药物更是被 Alnylam 所包揽。

与此同时,中国的mRNA疗法疗法也开始发展,大批归国人才携技术和资源创业,多在江浙一带落户,形成独特的小核酸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在政策逐渐放开,资本逐渐聚拢的良性环境下,国内mRNA企业稳步发展。

今年5月份,全球著名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 Insights首次发布中国mRNA企业榜单8家中国mRNA公司上榜。分别是艾博生物、圣诺生物、中美瑞康、斯微生物、瑞博生物、深信生物、吉玛基因、锐博生物。

除去吉玛基因在新三板上市以外,其余全部处于未上市阶段。根据已披露的信息,瑞博生物和斯微生物共经历了 4 次融资,次数最多。圣诺生物共完成 轮融资,艾博科技和锐博生物各有 轮股权融资,中美瑞康、深信生物未公开融资信息。

整体而言,mRNA疗法相比与其他成熟的治疗手段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从科学发现到行业应用,mRNA疗法领域不过短短数十年,但它所承载的想象力和未来却是无限的。无论是基因治疗还是免疫疗法,人类都在逐渐接近生命的本质,而这些行业从业者所做的一切,是比经营企业获得利润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RNA领域的发展已经能和欧洲并驾齐驱,处在世界的前列。对于国内从业者来说,强大的技术基础、日渐助推的政策都为之提供了优渥的先决条件。

目前,国内RNA企业都还处于早期阶段。匮乏的资金的和尚浅产业化经验,都需要国内成熟的企业与之合作。而万众瞩目的mRNA疫苗。Moderna辉瑞/BioNTechmRNA疫苗研发成功,也让国内大型药企上市公司看到了新机遇。

当然,ModernaBioNTech研发新冠疫苗成功的背后,也是巨额资金支持的结果。

今年4月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时,莫德纳已收到美国政府4.83亿美元资助。这意味着为支持美国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美国政府迄今已向莫德纳提供9.55亿美元资金。德国的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收到了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高达3.75亿欧元的赠款,目标是支持其COVID-19疫苗的加速开发。

因此,对国内mRNA企业来说,选择与国内上市公司一道来推动新冠疫苗研发,或许是当下的不二选择。A股上市公司药企也开启了与国内mRNA企业共同开发新冠疫苗的合作路径。

尽管开发mRNA新冠疫苗能够获得资本市场和疫苗产品创新的双丰收,但是由于mRNA技术的高技术门槛,迄今为止A股上市公司涉足并不多,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采取的是传统的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COVID-19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上,国内一家疫苗企业负责研发的高管表示,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其所在研发团队非常希望能够利用mRNA技术来开发新冠疫苗,无奈当时公司的mRNA技术储备不足,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合作单位,因此为了保障以最快的时间进入临床,公司选择了其更加擅长的腺病毒载体研发路径。

目前,国内与mRNA企业合作开发mRNA疫苗的企业分别有沃森生物/艾博生物、西藏药业/斯微生物、智飞生物/深信生物、康希诺/Precision NanoSystems、复星医药/BioNTech。艾博生物、斯微生物、深信生物均上了CB Insights首次发布中国mRNA企业榜单

就现有合作布局来看,无疑是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的合作最为深入。

今年5月份,沃森生物发布与艾博生物签署带状疱疹mRNA疫苗以及签署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技术开发合作协议》的公告。双方就共同开发带状疱疹mRNA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分别达成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合作开展两种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并实施商业化生产。

沃森生物于艾博生物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新冠疫苗的研发。今年6月份,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已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这是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也是全球首个完成动物攻毒实验后进入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

合作之后的进展也是相当迅速。1211日,艾博生物创始人兼CEO英博在COVID-19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上透露,艾博生物与沃森生物(300142.SZ)合作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ARCov)一期临床研究的部分数据已经拿到。

基于目前已经获得的长期稳定性数据显示,ARCov疫苗可以在2-8℃的环境下保存超过5个月,对运输和储藏的温度要求远远低于ModernamRNA1273以及BioNTech、辉瑞的BNT162b2

据此前的报道,mRNA1273疫苗可在-20℃的环境中保存6个月,在2-8℃下保存7天。而BNT162b2疫苗对温度要求更高,需要在-70℃中才可以保存6个月,在2-8℃中只能保存24小时,在室温下两小时内就可能会失效。英博认为,影响疫苗运输温度的主要因素还是制作工艺的差异。

除此之外,英博对于其递送技术的领先相当有信心。他认为艾博生物的的纳米脂球系统(LNP)体内递送效率远高于行业竞争对手,甚至优于Moderna。其独家研发的动态精准混合技术能够用于纳米脂球的工业化生产。

与此同时,西藏药业也对mRNA新冠疫苗进行了布局。

今年616日,西藏药业(600211)发布公告称,已与斯微生物达成全球独家战略合作关系,获得后者旗下新冠疫苗、结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使用及商业化权利。为此,西藏药业将向斯微生物投资3.51亿元。

而西藏药业的股价在今年也开启了开挂模式。自5月底到8月初,西藏药业(600211.SH)开启翻倍模式,50个交易日股价最高涨幅达600%,达到182.07元每股。即便如今股价已跌至60元左右,其股价仍有高达200%的涨幅。

斯微生物由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博士团队归国创建,其核心研究团队从2011年就开始在美国研制mRNA疫苗。据公开报道,在成立之初,斯微生物从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的纳米递送实验室引进了纳米脂质(LPP)递送系统专利。在引进基础上,斯微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并优化LPP纳米递送平台,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级别的放大以及临床应用。

目前斯微生物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停留在几个月以前:在中国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尚未开展临床实验海外相关工作尚未启动。

相比之下,智飞生物的布局则较为缓慢。127日,智飞生物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3500万元认购深信生物10.189%股权,布局第三代mRNA疫苗技术平台。

除此之外,康希诺(688185.SH06185.HK今年5月,与加拿大的Precision NanoSystemsPNI)公司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协议将利用PNI公司的独有RNA疫苗技术平台,开发基于mRNA脂质纳米颗粒(mRNA-LNP)技术的疫苗。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mRNA新冠疫苗研发进度慢于国外的主要因素,并非研发实力不足,而是由于mRNA疫苗此前在国内没有获批的先例,我国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对mRNA疫苗对照数据和资料不足的现状。

不过,国家疫苗的评审机构和监管部门仍然对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COVID-19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上,来自于疾控部门、中检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对mRNA疫苗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未来中国能否诞生出拥有mRNA技术平台的自主创新企业,并成Moderna争锋?拭目以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