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神奇的南海人 能否从“市场英雄”到“城乡标兵”?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秦朔

神奇的南海人

如果把一个地方的形象比作面子,把百姓的富裕比作里子,则中国城乡大体有四种模样:面子里子都好,面子里子都不行,面子行里子不行,面子不行里子行。

最难的是第一种,在高水平的面子和里子间实现均衡,两全齐美,财貌双全。

这篇调研报告讲的是广东南海的面子和里子。

这里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之一。2019年南海的GDP为317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00亿元,财政总收入603亿元,住户存款29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发达县(市、区)前茅。尤其是住户存款和消费品零售总额,遥遥领先于昆山(住户存款1532亿元,社零1081亿元)、江阴(住户存款1096亿元,社零1036亿元)等地。

但要是看面子,南海除了千灯湖、南国桃园等少数地方,可以说赶不上内地不少二三线城市。城不城、乡不乡,土不拉叽的地方确实不少。

南海的面子和里子为何有如此反差?

问号背后藏着很多真问题,如城乡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自发的、自然主义的原生态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功能优化的问题,等等。

在南海,富裕、富足不是问题,但能不能实现面子的突破,让城是城、乡是乡,现代化城市与美丽乡村比翼齐飞?

不要一说面子,就当成大而无当的形象工程。面子就是环境,是生产生活的载体,和里子休戚相关。

今日南海和整个佛山最大的面子,是有“佛山客厅”之称的千灯湖,这也是南海几乎唯一一块像现代化都市的地方。

它位于桂城街道,1999年7月动工建设,历时三年,占地300亩的千灯湖公园一期落成,没有围墙,不收费用,1300余盏景观灯晚上齐亮。公园设计由世界著名的SWA公司完成,2015年荣获景观设计的“奥斯卡奖”——全球城市开放空间大奖。到2017年,千灯湖中央公园共完成四期建设,面积达1400多亩。

面子的更新,引起的是经济与社会的百变千变。

2007年,广东金融高新区落户千灯湖。广佛地铁进入佛山的第二站就是千灯湖站。

二十年间,千灯湖从一片农田和旧厂房变成城市客厅,不少外来投资者都是在千灯湖参观后下了投资决心的。金融、科创、服务等功能的带动,让千灯湖一带集聚了十万白领,这在过去不可想象。

千灯湖由此成为面子与里子齐美的活样板。上世纪90年代有“可怕的顺德人”一说,因为千灯湖,“神奇的南海人”跃入世人眼帘。

神奇的南海人,能否从“市场英雄”到“城乡标兵”?|| 大视野

| 千灯湖国庆主题动画灯光秀(珠江时报提供)

2019年7月31日,广东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南海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今年9月19日,广东省印发了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实施方案。其方向是,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在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和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规划控制指标前提下,对南海区土地、生态、产业和城市布局系统规划,建立健全城乡用地、生态环境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结构性调整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为契机,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从“市场英雄”到“城乡标兵”,南海将开始新的嬗变。

|俯拍千灯湖周边美景(珠江时报供图

1980年代的南海模式1.0

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广东的先行者,除了特区就是珠三角。珠三角的核心,是南番顺(南海、番禺、顺德)。

南海历史悠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派兵占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象、南海三郡。隋朝时,南海郡治中心番禺县改置南海县,广州府城那时是南海县的辖地。

历经漫长变迁,今天的南海是佛山市的一个区,面积1074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303万,下辖六镇一街286个村(社区)。

面积不大,级别不高,但深厚的底蕴、位于珠三角核心的地利,以及人的进取心,注定了这里永远都不乏神奇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南海和顺德、中山、东莞一起,勇当商品经济排头兵,以“广东四小虎”闻名。这片诞生过陈启源、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的土地,因紧临广州,便于为广州的企业做加工,为广州提供农副产品,最先富裕起来。

1980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参加南海党代会提出,南海“要先走一步,走在全广东109个县市的前面”

198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南海的农村经济发展,并配发社论《像南海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1982年4月30日,新华社专门报道南海,说农民富裕后南海出现了“三多”:盖新房的多、买高档商品的多、存款多。农民要买的不再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而是电风扇、电视机、录音机“新三件”。

这是南海模式的1.0,实质是“六个轮子一起转”,即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个体、联合体的企业一起开动。南海在全国首开将个体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同等对待之先河。农民既务农又务工,既种植又养殖,大兴家庭副业和社队企业。1981年,由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队,抬着烧猪、双蒸酒和鞭炮,到“首富村”南沙大队贺富。领导一连三年为群众贺富,全国罕见。

据南沙大队负责副业的干部徐二珠回忆,当时村里有三四百人大胆搞副业,织箩、运输、建筑,尤其是大队五金厂有300多台手压机,50多台冲床。这些副业创造了村里70%的财富。他一家7名劳动力,白天下田劳作,晚上进厂做工,一年下来共获得万元分配,1980年就被评为“万元户”。

南海人对发财致富的机会极敏感,又务实肯干,所以在商品经济大潮兴起时,注定会成为弄潮儿。

随着一批批农民“洗脚上田”办企业,南海成为中国草根经济、民营经济的标本。今天南海的民营经济贡献了GDP的63.7%、税收的77%、城镇劳动就业的85%、企业数量的90%,各类市场主体约36万户,创业密度在全国县区屈指可数。

“想富,敢富,能富”,在南海是根深蒂固、极为普遍的文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农村就默许农村副业人员搞商品经济,这些身在农业集体之中,却从事着工商业活动的人就是后来个体私营经济的源头。

到八十年代,很多个体私营企业为避开政策限制,通过给集体交管理费的形式,戴着集体的面具,跳自己的舞。

即使在1980年代末那段民营经济的徘徊观望期,南海也没有退却,反而在1991年召开民营企业代表大会,108位年交税达10万元、公益捐助达10万元的代表参加。领导说:“你们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好汉,政府支持你们,感谢你们!”要求尽可能解除那些限制私营经济的土地、出口、工商执照等政策,“实在不能解除的,允许挂靠集体企业,使民企有一个保护伞”。

19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南海模式2.0

到了1990年代,南海再次领全国之先,率先展开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村级工业。

这是南海模式的2.0,实质是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固定资产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以股份形式量化为村民共同占有,村民按股份分红。土地或厂房租给投资办厂的企业。南海借此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村民也分享到土地非农化使用后的增值收益。

用农村集体土地启动工业化,好处何在?除了将土地非农化的级差收益留在集体内,农民可长期享有分红,主要是降低了工业化的门槛。

对初创企业来说,如果通过征地方式取得土地,不仅手续繁杂、影响开工进度,还要支付价格不菲的土地交易金和出让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在南海调研,当时1亩农地要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如果只办农地转用的手续,牵涉到的费用有耕地占用税4000元、征地管理费1500~1800元、垦复基金1万元、农业保险基金6000元、农田水利建设费1333元。如果办理土地出让手续,除上述外还要再加上土地出让金,工业用地为1万到2.5万元,商业用地为12.5万元,住宅用地为8万到10万(后改为招拍挂)。由于土地级差地租上升,如按国家征地办法测算企业用地价格,工业用地每亩要15万元(高的40万元),商业用地每亩要40万元(高的150万元)。

而通过向农村集体土地租地,企业创办费用大大降低。企业租用农地,每亩每月只要500元(根据位置略有不同)。这种灵活的土地使用方式,使大量企业在南海落户、生根。

通过土地股份制改革,发展二三产业,南海涌现出一批很有特色的专业镇,大沥的铝型材、西樵的面料、盐步的内衣、丹灶的五金等,在全国声名显赫。

村级工业兴起,最初可能只是做小加工,但有一批企业越做越专,越做越精,南海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如中南铝车的轮毂成为美国哈雷、北极星等摩托车的标配,星联精密的包装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乐、雀巢等600多家饮料企业的生产线上,粤海汽车的清障车占据国内清障车1/3的市场,并远销美日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华特气体的特种气体覆盖了台积电、英特尔、美光科技等半导体企业,也是国内唯一通过阿斯麦(ASML)认证的气体公司……

说到南海人喜欢办工业,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说:“我有一次到丹灶镇,看到很多做拉链的企业,上下游齐备,最大的已在香港上市,但我最触动的是随便推开路边的一扇门,看到一个老太太正踩着机器做拉链,一问,已做了几十年。有一台机器就搞工业,这在南海太普遍了。”

在南海,这些大量存在的“规模以下”生产活动和商业服务,在GDP统计中被漏算了不少。尽管如此,在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南海仍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名,仅次于顺德;南海狮山镇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二名,仅次于昆山玉山镇。不过对照一下,狮山镇2019年GDP是1139亿元,工业总产值是3847亿,玉山镇分别是820亿和1360亿,狮山高出不少。

南海有今天,2.0模式的土地制度改革试验功不可没。在那次改革中,南海1574个管理区和自然村的村民,通过丈量土地、清产核资、推平入社、量股到人,实现了以土地经营权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物权化”了,厂房起来了,市场起来了,农民也大规模转移到二三产业。南海由此基本完成了乡村的工业化。南海现有城乡社区287个,其中农村社区222个。2019年,全区村(居)社(组)两级集体资产(不包括农村土地折价)483亿元、可支配收入99亿元、股份分红53亿元。

但心思都花在村级工业上,花在村社集体经济的发展上,也留下了城市化相对滞后的问题,尾大不掉,成为南海的一大短板。

为什么要用3.0超越2.0?

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标志,南海模式的3.0版本已经启动。

这一模式的完全实现,离不开现代化城市与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十年之功。

按计划,到2022年,南海要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建设10个农村居民新型社区;整合9万亩村级工业园区,建设20个千亩连片产业社区,建成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归并调整城镇开发边界内全部永久基本农田,腾退生态保护红线内30%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用地。

到2030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每个行政村都建成农村居民新型社区;将全部村级工业园区归并升级为100个左右主题产业社区,农业全面实现集中连片发展;生态保护红线内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用地全面完成腾退。

南海模式的3.0,其实是对2.0版本的代替和超越,而且暗含了一部分的否定。

2.0模式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村级工业园遍地开花。而3.0模式强调的不是分散,是空间集聚和布局优化,是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城乡生态品质同步提升。

如果说2.0模式是以村为单位、放活村一级的积极性,是“放”的产物,3.0模式则是以南海全区为单位,从全域空间的高标准发展出发,重构土地资源的配置。这里的关键词是“集中”和“集约”,如引导城乡建设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布局机制,健全工业用地集约发展机制,建立农业空间连片集聚机制,等等。

读者也许会问,以前“放”,现在“收”,是不是要搞打着城市化名义,强征农民的集体土地,搞“圈地造城”运动?

其实,了解了南海模式的1.0、2.0,就会明白,在南海,政府一向开明,尊重民间活力,甚至多少有些“放任”。这里的官员基本不愿外调升迁,政府也没有强征强拆、侵犯农民权益的强势基因。

但要说2.0版本就不能动,只能一成不变,那南海的未来就会被昨天的路径锁定。事实上,南海的发展后劲已经出现问题。当年的“四小虎”,南海长期领先,但现在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已落在东莞、顺德之后。

问题还不在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生产力分布空间格局,土地产出率不高,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频现,而在于这一格局难以撼动,难以改变。

为何难以撼动?

恰恰是因为在2.0阶段,南海政府没有采用将农村集体土地统一征收为国有土地、再出让给企业搞建设的自上而下的做法,而是认可以村为单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土地或厂房出租给工商企业使用。

2.0模式打破了国家统一征地、垄断农地非农化利益的格局,为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推进工业化留下了空间。如上所述,其好处是工业化成本低,容易推动。

其实,将农村集体的非农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化,和当时法律关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的强制性规定是相违的。按法律规定,只有“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为了“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尽管法律允许集体用自己的土地办集体企业,或以土地入股与他人联办企业,但集体和农民都认定这条路走不通。办乡镇企业,产权不清,且缺乏企业家,往往负债累累;用土地入股与他人合办企业,资金入股方往往“内部人控制”,企业赢利了土地方也得不到分红,企业亏损了股东还要背债。所以,农民集体选择了将土地出租或者建好厂房、仓库、店铺连同土地一道出租的办法,这样安全,收益稳定。

当时,为了避开土地管理法律的规定,使出租土地、厂房“合法化”,南海农村有不少变通。如办土地转用手续时,上报的是合作、合资合同,背后真正的合同则是土地租赁合同,合同期少则5年,多达50年。也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用地申请,说自己办企业,土地使用权证办在申请方名下,出资人实际是承租方,凭租赁合同取得土地使用权。还有“无证用地”问题,集体在出租土地和厂房店铺时,根本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登记转用手续,难以监管。

2.0模式的低成本工业化,造就了当年的繁荣,也留下了诸多隐患,越往后越是弊大于利。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时的调查,到2002年南海全区工业用地共15万亩,其中保持集体所有性质的有7.3万亩,几乎占一半,这还不包括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将宅基地、村边地和部分果园改成的非农用地。“以平洲区为例,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在市国土局统计数为2000亩,而实际数达8000亩,比上报数高出3倍之多。集体非农用地的实际数字很难统计,农民不愿讲,集体也不愿报。”

调研中我在西樵镇听音湖片区拓展区也看到,该区的改造提升范围约1037亩,全是简村的村集体用地。这1037亩土地,“无证已建厂房用地”为252.58亩,“无证且不符合土规的已建厂房用地”为142.79亩,加起来占全部集体土地的38%。

凡事都有因果。2.0版的南海工业化、城镇化,主要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展开,优点是起步快,见效快,缺点是层次低,简陋粗放,布局分散。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南海的集体建设用地占整个建设用地比例超过54%,现有的612个村级工业园分布在全区280多个村居,分属230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些工业园用地占全区现状工业用地的58%,但工业产值贡献却不到10%,平均容积率仅0.49。

更要命的是,地和房不像股票随时可变现,地和房是实物,就在那里,里面有集体经济命脉,有农民权益,有企业、二房东等相关者利益,不是想移就能移的。

对南海来说,2.0阶段如一马平川,3.0阶段如愚公移山。但不用3.0模式代替2.0,南海将陷入低水平的富足均衡。

3.0模式需要理性的计算,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3.0模式下的“夏北样板”

现在来看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用3.0模式代替2.0模式的案例。它有助于理解为什么3.0模式可能亦可为。

案例是桂城街道夏北社区针对旧村居(住宅物业)、旧厂房的整村改造,其方法是“政府引导,村为主体,市场运作,多方共赢”。

夏北社区位于广东金融高新区C区,下辖5个自然村,占地约2.6平方公里,紧邻地铁站,位置优越。过去这里是肉菜市场、鞋厂、机械厂、金属加工厂集中的区域,村居低矮,道路狭窄,公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2010年,夏北社区开始改造,先进行非住宅物业的改造,完成动迁,整出土地,对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在桂城街道金融C区重建局的推动下,先后成功出让了8宗土地约953亩,引进万达广场、宜家家居、万科、保利地产等项目,面貌焕然一新。

| 集聚了近十个商业综合体的桂澜路“千米商贸长廊”已经成型。摄于2020年6月12日,桂澜路上宜家家居、招商置地中心、新凯广场。(珠江时报供图)

2015年,开始旧村居的改造,包括住宅、集体物业及其他地上建筑物。

首先,广东金融高新区C区进行城市更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了佛山市政府的批准,夏北社区可以在控规下进行改造。通过拆除旧厂房旧村屋、盘活闲置用地,在片区内将新增超25宗住宅用地、超30宗商业商务用地,并规划学校用地6处。

接着,夏北经济联合社出台了“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召开成员(股东)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夏北社区的5个村也多次召开村民表决大会,就确定旧村居改造合作企业、通过改造方案及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通过旧村居改造项目土地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等事项,进行表决。

简单说,改造的实质是通过土地用途的改变,让同样面积的土地产出比以前高的多的价值,激发土地的生产力。关键是如何分配利益。要让农民满意,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更要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以夏北社区的永胜村为例。在控规引导下,引进外部投资者(世界500强发展商),村委出资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发展商在改造期间的各项投入以及永胜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价值进行评估,作为依据确定改造后的双方物业分配比例。

永胜村改造范围为483亩,可建设净用地面积约337亩,总计容建筑面积约86.76万平方米,其中43万平方米配给村,占比为49.35%,其中住宅23万平方米,商业20万平方米。村集体分到的物业,由发展商代建15万平方米,建成后返租20年,保证村集体的年收益不少于6000万元,这是之前旧物业出租的3倍。商业物业的位置由村里先挑。这种安排从制度上保障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利益。

|永胜村改造展示馆(珠江时报供图)

接下来是村民宅基地建房的补偿。先安置后拆迁,回迁房(也在社区内)与商品房可同步建设,但复建安置的物业必须先竣工验收,首期安置地块供地后30个月内完成首期回迁房的竣工交付。

安置的基本原则是“1赔3”,即按照宅基地占地面积,给予3倍面积的回迁房(因村民一般都建3层楼)。村民还会获得一部分拆房的现金补偿,大致是1平方米1500元。对村集体和村民来说,改造后利益不仅没有受损,还增加了,且所有收益都由发展商一方代为完税。回迁房的土地性质也由村民表决决定,可选择保留集体性质(永久产权),或转为国有的70年商品房,上市交易。

我在夏北社区看到,5个自然村引进的发展商都建了回迁房的样板房,眼见为实,以此为据。在聚龙北村展示馆,村民通过电子显示屏,输入调查前期确定的土地证面积、房产证面积等信息,即可粗略估算拆迁补偿住房面积或对应的拆迁补偿金额。一切都公开化、透明化。

发展商为何要参与如此复杂的改造?因为千灯湖一带房价高,商业物业价值高,满足村集体要求后仍“有数为”。

可见,能成功进行整村改造,前提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和农村的集体土地间存在较大的级差地租,当土地变性,可以按照国有土地属性进行开发,租差就显性化为活生生的财富。

一说到土地开发,拆迁卖地,政府往往是指责对象。但仔细调查南海的情况,发现政府其实是和土地相关的“神奇游戏”中,考虑最为长远、也最无私利的一方。政府考虑是一个地方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

就夏北社区改造来说,政府的出发点是如何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的机会,提升经济功能和产业能级,培育高新经济,引入高新人才,而不是任由既得利益者一直当“二房东”,把集体土地租出去做低端产业。

如果说政府有利益,最大的利益是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时要征收的高额出让金。但如果出让金过高,发展商算不过帐,也无法改造。利益平衡不是靠谁逼谁,而要算账,用市场化的博弈机制来解决。

南海政府的情况是,为推动改造,在土地出让金方面尽可能少收,村庄范围内的土地变性只收20%;非村庄范围的土地变性收40%,且在扣除“三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地方教育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后全部返还给村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村民得利,发展商有利,政府近期让利,城市长期获利。游戏才能进行。

在我看来,整村改造的价值,远不只是提升了村集体收入,也是在促进集体经济转型。集体经济不能止步于收租经济。改造后的新环境会提供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也为新一代的村民提供了用武之地。

最后要说的一个关键词是容积率。同样的土地,能建多少面积,这是整个财富蛋糕能做多大的关键。夏北社区改造前的容积率是1.2,现在是3.0,多建出来的房子就是财富得以分享的来源。这就是控规的重要性之所在,它决定国土的空间布局和容积率。

真是环环相扣。城市兴靠人气,人气聚,靠的是城市的规划和空间、功能、交通、产业等等布局。

在南海,让我对3.0模式替代2.0的必要性、重要性深信不疑的,是在一个村里一个普通南海人说的话:“我们的父辈在工厂打工一个月,只能出来一两天,到外边玩一玩买点东西。我们这一代,顶多在工厂干一个星期,周末就要到城里消遣娱乐一下。我们的下一代,每天下班后就要出去过城市生活,而不是只待在工厂里。”

村改、农兴、城来,南海花开

讲完夏北社区的案例,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南海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重塑城乡空间格局的宏大场景——未来十年,类似这样的片区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可能数以百计。

截至2020年7月,南海7个镇街都成立了集体土地整备中心,以托管方式将符合入市条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整合,以备统一招商入市,实现集体土地统筹综合开发。

夏北改造只是南海城乡空间融合再造的一种模式,类似的开发建设模式已摸索出近十种。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即大力改造村级工业园,拓展高新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城中村整村改造,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形态;实施连片乡村振兴,把农业用地尽可能集中建设高效农业,设立生态屏障。最终实现“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村民更有保障,产业更有前景。

这正是南海作为创新实验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之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东部靠近广州的地方,土地更多用于城市形态的建设;在西边西樵山、丹灶一带,土地更多和农业、农田、生态屏障关联。整个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的分区更加合理,相对集聚,协调发展。同时,在城和乡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平衡发展。

整个改革创新实验立意高远、规模宏大,但涉及如此多的人和地,南海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既要勇往直前闯难关,又不能盲目冲动,毕其功于一役。南海的做法是先着力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十大示范片区,拟投入3000亿元资金,落地150个项目,覆盖242平方公里,从而带动实验区建设全局——

千灯湖片区:以金科产融合创新基地、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区为发展目标;

映月湖片区以广佛都市客厅、品质生活之城、新兴产业社区为发展目标;

文翰湖片区以大湾区四大重点实验室之一的季华实验室为引领,以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集聚区为发展目标;

大沥中轴片区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国际贸易和展销示范区为发展目标;

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以智能安全产业基地和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发展目标;

环西樵山片区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为发展目标;

南国桃园片区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示范区为发展目标;

九江滨江片区以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珠西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发展目标;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以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发展目标;

里湖新城片区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发展目标。

所有片区都是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目标驱动的,不再是被过去的既定形态锁定。同时,具体推进也是实事求是的,都有现实的依托和抓手。

以佛山西站枢纽片区为例,佛山西站最早规划建5000平方米的过路站,南海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连通的未来,说服铁道部扩大为7万平方米的枢纽站。南海、佛山自筹资金建设。这里为何要搞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因为高铁本身并不能带来人的集聚,人只是流过,但佛山西站靠着狮山这一工业大镇,制造业强大,所以争取到腾讯把工业互联网的大湾区基地和生态产业园放在这里。这样,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就有了一定基础。”

| 列车从佛山西站开出(珠江时报供图)

再以丹灶镇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为例,这里已聚集了广东探索、爱德曼、广顺新能源等近50家氢能龙头企业,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举办国际性氢能产业大会和展览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已永久落户南海。南海还投入15亿元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仙湖实验室,并积极组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南海投运了8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6座加氢站,2020年底40条氢能公交线路将覆盖南海7个镇街,还有1条氢能有轨交通线路正加紧建设。

|仙湖氢谷十大项目启动暨佛山仙湖实验室工程建设启动仪式。现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进行展示。(珠江时报供图

在里水镇,以万顷园艺世界、南海花博园、梦里水乡百花园等超千亩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为依托,建设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在九江镇,打造“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形成了集淡水鱼养殖、研发、收购、暂养、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均淡水养殖总产值超过14亿元,有些养殖户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农业并未弱化,而是高效化、生态化、连片化了。

村改、农兴、城来,南海花开。创意、魄力、执行力,南海将脱胎换骨。新南海不只是活力之城、富裕之城、幸福之城,还将是城乡都高度现代化的未来之城。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神奇的南海人,敢于超越自我的南海人,正在创造新的神奇。

加油,南海!南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