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烂尾楼」是一门好生意吗?

冯仑风马牛

skp-s
曾经北京的知名「烂尾楼」摇身变为「最贵」商场
烂尾楼的新闻最近有点多,比如云南昆明的「别样幸福城」烂尾楼,因为有 30 来户家庭住进去上了热搜。还有石家庄的祥云国际,被网友评为当地最美烂尾楼,也上了热搜。
幸运的是,在网友的关注下,昆明市相关部门宣布「别样幸福城」4 号地块将启动复工续建,计划 2021 年 10 月底竣工交房。而祥云国际被其他房企接手后,目前也已进入复工状态。

昆明「造城运动」后留下 40 多个烂尾楼
自「别样幸福城」工地停工以来,业主持续维权
今年是业主们等待复工的第 6 年
烂尾楼在中国城市并不罕见,但真正能盘活的就比较少了,甚至大多数投资商选择敬而远之。不过,也会有像融创、万科这样的开发商,对此情有独钟。
因为这样的烂摊子一旦收拾好了,是可以卖得很火,赚得很多的。佳兆业甚至就是靠盘活烂尾楼起家的。
股神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捡烟蒂」理论,行情下滑时,以低价收购优质股票,获得回报。烂尾楼恰如那个「湿漉漉、没人愿意捡」的烟蒂尾巴,你捡对了,就捡到宝了。
不良资产收购与运营就是这么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意,这事想想都令人激动。当然,真要玩起来,一些路数不可不知。否则,很容易又砸在自己的手里。
01
为什么会烂尾?
表面上看,烂尾多半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一个野心膨胀的老板,采用高杠杆高歌猛进,工程没完成,开发商却没钱了,银行也不愿继续放贷,项目没人接盘,只能烂尾。
实际状况比这个更复杂,毕竟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经过一番策划和规划之后才开工的。
那么,烂尾楼形成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
1. 资金链断裂
通常,烂尾的第一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局部城市房地产过热,宏观调控后信贷资金收缩,工程后续资金跟不上,只好搁置。比如海南省、广西北海市在上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大量烂尾楼,都是因为当时房地产过热,投资额增长率远远高于销售额增长率,其中很多是盲目投资和大肆炒地皮、炒项目的结果。
2. 市场定位不准
由于原投资商对房地产项目市场的定位与市场环境不相符,导致楼盘销售前景黯淡,迫使原投资商不得不撤出。此前许多开发商在 1997 至 1998 年间盲目投资写字楼,就是明显的定位不准,导致项目停工、烂尾。
3. 施工质量问题
有些开发商使用了不合格承包商,导致楼盘施工质量低劣。比如温州中国银行大厦,由广东省一家建筑公司承建,1995 年 6 月开工建设,两年后结顶时发现质量问题,以至于开工8年后被定向爆破拆除。
4. 债权、债务纠纷
由于经营过程中没有进行规范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债权、债务纠纷缠身,导致工程停工。比如位于广西防城港闹市区的一个烂尾楼项目,原项目部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导致多方债权、债务纠纷缠身,最后只好停工。
02
接盘烂尾楼要做好哪些准备?
不少烂尾项目处于开发成熟的区域,甚至位于黄金地段,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接盘烂尾楼项目对于没有土地储备、又想获得黄金地段土地的开发商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
我们都知道,一二线城市的开发周期普遍较长,烂尾楼省去了报建、打地基等步骤,启动快,周期短,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上烂尾项目的转让价格一般比较便宜,一旦改造成功,投资回报率相当高。
但是,如果要将烂尾楼变成好项目,需要开发商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 专业上的判断
进入这个市场,第一个问题就是前期的评估能力(尽职调查),因为烂尾楼本身有很多缺陷,有很多复杂的问题造成了最后烂尾,前期评估能力,比如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否已付清、土地使用权是否抵押、项目的前期设计、规划是否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烂尾楼的负债问题、有哪些债权债务关系等等。
前期的评估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占了整个项目将近一半的精力,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做这块工作。在业内,有经验的房企甚至在收购前,还会进行压力测试——将复活项目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提取出来,通过压力测试,才能接盘。
2. 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资金实力是接盘烂尾楼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资金能力体现两块,一块是前期的投入,收购一个不良资产动辄上亿,甚至有的时候是上十亿,资金要求非常高。还有一块是后期的再造资金,投资方拿下烂尾楼以后还要投入很多资金改造,比如重新设计,添加一些附加值等,都对资金要求很高。
3. 改造能力
烂尾楼之所以烂尾,肯定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让它产生活力,就需要改造能力。再造能力做的好与坏决定了这个资产最后是什么资产。一般来讲,做的好就会形成一个优良资产,甚至是地标性的建筑。从固定资产转变成优质资产是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断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
4. 营销能力
如何把烂尾楼做得更贴切当今市场的需求,除了前期产品定位,还需要在整个营销策划上面花大力气。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烂尾楼的改造需要用超思维的方式设计整个营销企划,这种营销能力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营销能力。
总之,虽然烂尾楼获利很大,但风险也很大,需要进行严苛的自我评估和对项目评估。烂尾楼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如果仅仅是资金问题,完全可以找到下家,银行也会支持。真正的烂尾楼就像路边一直没有人吃的苹果,这样的苹果肯定有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打有准备、有把握的仗。
03
盘活烂尾楼盘的成功案例

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
案例 1:上海第一烂尾楼「满血复活」
1998 年,上海虹西公司获得了一块土地,地段很好,这家公司野心勃勃,联合新加坡一家公司合作开发建设「虹桥商贸城」,总建筑面积 40 万平方米,计划建造成「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
但不久之后,该项目就由于资金链断裂,于 2003 年 4 月停工导致烂尾,随后又经过数次转手,其间也曾数次传出复工消息,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这个项目后来被香港一家公司接盘,更名「成城购物广场」再度复工,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至到 2011 年,以运作「红星美凯龙」家居 MALL 出名的红星集团,以第三方投资者身份,斥资 5.7 亿元进驻该项目,并凭借 45% 的持股比例摇身成为该项目的最大股东。
经过重新改造,到了 2017 年底,「成城购物广场」改名「爱琴海购物公园」,并正式开业。爱琴海购物公园围绕文化、艺术、生态、科技、人文、健康等主要定位进行打造。作为国内首个文化体验商业综合体,凭借文化、体验与商业的融合,它成了不少市民津津乐道的网红地。

深圳桂芳园:佳兆业城市更新开山之作
案例 2:佳兆业的旧改经典战役
佳兆业拥有 21 年的旧改经验,被称为深圳旧改之王。可以说,旧改业务已经嵌入佳兆业的基因中。
1999 年,郭氏家族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其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桂芳园」就是复活烂尾楼。
桂芳园原是布吉龙泉别墅用地,不仅位置偏远、人烟稀少,而且当时正深处烂尾的泥沼。佳兆业以白菜价接手之后,将其重新规划为开放式主题公园,同时对产品重新做了提升设计,使得其比周边楼盘更具设计感。
2000 年 9 月,桂芳园一期发售时便迅速获得市场强烈反响,佳兆业随后继续加推,一共开发了 8 期, 桂芳园也成为布吉第一个大型社区。
打响「桂芳园」的头炮之后,佳兆业迅速由当年深圳的关外进入关内,并从住宅拓展到商业地产。
正是这样一个个改善城市形象,救银行等相关债权方于水火的神来之笔,为佳兆业赢得了良好的政府关系,使其在此后的旧改市场上如鱼得水,并成为业内公认的旧改专家……
接盘烂尾楼,是会从「璞玉」变「翡翠」,还是变「烫手山芋」,就需要看投资方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强大的操盘能力。
资料来源:
1. 《烂尾楼收购与运作》,梁锋
2. 《房地产基金路径转向: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并购配资》,陈植,21世纪经济报道
3. 《如何成功操作烂尾楼?》
4. 《梅开二度烂尾楼》,耿馨雅 丁洁,证券市场周刊
5. 《上海那些知名烂尾楼:有的涅槃重生,有的仍在沉睡》,张志峰,地产深度报道
6. 《烂尾楼盘活:我从无数成功案例中总结出这四个套路!》, 艾振强,明源地产研究院
7. 《改造烂尾楼成为地产行业新风口?众多百强进入,赚得盆满钵满》,明源地产研究院
8. 《2005CIHAF:烂尾楼只是不良地产资产的形式之一》,新浪房产
作者 | 李加薪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