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特色展览异彩纷呈

人民政协报

关注

原标题:特色展览异彩纷呈

自各地博物馆以限量预约形式恢复开放以来,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诸多博物馆开始提供更为丰富的展览内容及更多元的开放服务项目。

凝心聚力:

用展览记录与致敬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浙”里长城——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日前拉开帷幕。据了解,此次纪实展前后历经4个月的组织策划、认真筹备和展品征集。

在征集展品的过程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卫生健康系统踊跃参加,仅卫生健康系统就提供各类素材7000余件。在广泛征集基础上,浙江省博物馆共遴选出130件实物、360余件图片等具有代表性的见证物进行集中展出。其中,既有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浙江省县域疫情风险地图———“五色图”、健康码,有援鄂医务人员出征前按满手印的请战书、火线入党申请书,签满名字的医疗防护服、医疗队队旗,卷皱的工作日记、方舱医院建设手稿,还有各行各业以及浙江省各地积极参与抗疫的通行证、工作马甲、防疫思维导图……

在策展过程中,此次展览以“浙”里长城为主题,分为“浙”里担当、“浙”里力量、“浙”里温暖、“浙”里智慧、“浙”里春天5个版块。通过以人为本的叙述视角,以物叙事的叙述方式,真实展现全省各界在抗疫过程中的科学决策、防控救治、支援湖北、科技支撑、复工复产等重大主题场景。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幅幅精彩照片,一个个感人瞬间,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浙江人民抗疫全景画卷,带领参观者切身体会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心手相连、共克时艰的抗疫历程。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期间,浙江省博物馆将举办“春天里的故事———抗疫亲历者讲述系列活动”,并联合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特别推出“心随‘疫’动——青少年眼中的战‘疫’绘画创作大赛”,让青少年通过绘画创作,记录他们在这场战“疫”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获奖作品将在“‘浙’里长城———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展览期间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展出。

无独有偶,在甘肃省博物馆,“疫去春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展”呈现了127件抗疫见证物和540余幅图片。在分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和“科学防疫迎接挑战”两大部分展览中,不仅有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还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的请战书、防护和检测用品、手写日记、感谢信、援鄂纪念物,以及社区防疫宣传品、出入证、捐赠票据等实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同样,自2020年2月份起,山西博物院即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向全社会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截至目前,已陆续征集到来自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无偿捐赠的抗疫实物、文献和主题文艺作品2000余件。

在山西博物院举办的“致敬———山西博物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捐赠展”中,共选取420余件展出,见证山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担当和作为。

其中,不仅包括医疗设施、防护用品,以及文件、证书等实物和资料,还有以著名中医王苿星教授为首的山西省中医院抗疫专家组的工作成果记录。

疫情发生后,年过六旬的王苿星主动请缨重返一线,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与疫情赛跑,2月3日,研究制定出《山西省防治新冠肺炎中医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复阳的“山西成绩”。王苿星教授捐赠的亲笔手书9米药方长卷是本展的“明星”展品之一,字里行间荡漾着中医中药的魅力。

文物精品:

特色展览纷纷亮相

作为各地博物馆的重点工作,文物展览的筹备和举行也是重中之重。在山东博物馆,“瓷·韵———山东博物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就策划展出包括青花缠枝莲纹缸、祭蓝釉梅瓶、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等160余件馆藏明清官窑瓷器精品,再现明清时期宫廷御用、家宴、大婚以及祭祀等不同场景下的瓷器之美。

在天津博物馆,“松石间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精选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20余件古琴,辅以天津博物馆藏玉壶冰琴、书法、绘画、瓷器、玉器等艺术作品,反映古琴文化的演变轨迹。

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汉时期,便被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抗战期间,数百万民众迁移西南重庆,古琴等民间文物也随之“西迁”,辗转流传,后陆续汇聚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其中,一件松石间意琴,有苏东坡、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等13位宋、明、清书画名家题刻,形制典雅,音色优美,被琴界誉为稀世珍宝。

在南京博物院,“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展览,是南京博物院联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8家单位共同推出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史为主题的特展。

秦铁石权、秦诏量、东汉铜大司农平合及斗检封、战国金郢爰等重要文物等展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交流融合等方面全面展示春秋到秦汉的历史面貌,着重以宏大文化视角,诠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并以此表达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

在上海博物馆,“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已进入下半场,上海博物馆正式换上22件(组)全新展品,并对展览做出相应调整。更换展品包括一件备受瞩目的《行书某公三哭等册》。它涵盖了赵朴初先生在1960年至1964年写就的《某公三哭》和《延安礼赞》,两文被抄录在同一本册页的正反两面。

目前,该展品的另一面,即《延安礼赞》已经展露了真容。它是赵朴初先生1960年视察延安时所书。而展期上半段曾展出的套曲《某公三哭》,是20世纪60年代“反修”时期的作品,赵朴初先生以笑谈谑说勾勒出时代风云。

在展品中,还有赵朴初的《金缕曲》,书法行笔流畅,结构缜密谨严。据了解,“文革”期间,目睹中国教育事业陷于一片混乱,教师受到不公正待遇,赵朴初忧心如焚。1978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接到会议通知,赵朴初赋《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热情讴歌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在会议发言后朗诵此曲。

1985年,全国人大同意设立教师节,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赵朴初抄录七年前的《金缕曲》多份,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教师们。此次展出的卷轴即其一。

同时,《行书题吴作人画赠童第周金鱼图诗轴》也在展览之列。据了解,此作缘起于童第周与牛满江合作,将金鱼与鲫鱼的基因配合,产生了新品种的金鱼,标志着生物学的一大成就。由此,擅长画金鱼的画家吴作人画了《金鱼图》赠给童第周。

1975年,童第周、叶毓芬夫妇携此图求赵朴初题跋,至1977年题就,而叶女士已经去世。其后,张伯驹又为此图题诗,乃和赵朴初诗。1987年,潘素女士将张伯驹诗稿请王益知送给赵朴初。赵朴初有感于童、张二位先生均已作古,遂录前诗,并题原委于张伯驹手稿四周。

新展筹备:

精品展览令人期待

日前,国家博物馆发布新展预告称,《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三场新展将于近期推出。

据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明清肖像画多近千件,类型多元,涵括帝王·皇族、雅集·行乐、名臣·名士·闺秀和学者像传等。《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将以4个单元来展示明清肖像画的概貌,借此既可略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肖像画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嬗变与演进历程。

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雕体系之一,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揭西、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今统称潮汕地区),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及龙眼木雕并誉为“中国四大木雕”,其历史源远流长,造型丰富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木雕多髹漆饰金,亦称“金漆木雕”,融雕刻、髹漆贴金、金漆画等多种技艺于一体,其独特之处在于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作品玲珑剔透,既体现雕刻的立体性,又能塑造层层叠叠的多维度空间,像绘画一样表达情节丰富的故事。

国家博物馆即将举办的《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共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60余件(套)展品,集中呈现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艺、贴金等技法于一体的艺术特色,反映了潮州木雕多神崇拜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

为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潮州木雕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特点,展览还特意选取了部分与木雕创作相关、表现潮汕文化特色的展品,将另外设置“木雕制作显身手”“中式木建筑断面简图”“布置宗祠”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互动项目,增强展览体验感。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将集中展示1500余件(套)山东民艺藏品,全面反映山东地区传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及蕴于其中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抱大海,是孔子的故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山东人民在利用自然、经营生活的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塑造了兼具黄河文化和滨海文化特点的民间艺术。此次展览将呈现功能各异的农具和柳编、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花样繁多的饮食器具、凝聚巧思的织绣和印花布、精美考究的节俗用品、趣味盎然的儿童玩具等,这些特色展品无不传递着山东人民对富足与美的追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