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省政协联合调研:种粮大户利润降低

中国经营报

关注

三省政协联合调研:种粮大户利润降低

本报记者/索寒雪/北京报道

“我们联合江西、安徽和山东这三个省,对种粮大户退租减租情况进行了调查。”江西省政协工作人员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三个省都是种粮大省,2019年都遭遇了自然灾害。”

不久前,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在全国两会上发言中指出,种粮大户退租、减租现象亟待高度重视,并将调研结果进行了公布。

种粮亏损

前述江西省政协参与此次调研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的自然灾害给部分种粮大户造成重创,甚至颗粒无收。目前,农业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的制约。”

他举例说,“在江西农村,2018年种粮大户还是有一定收益的,但是2019年亏损严重。”

此外,种植成本上涨也是造成退租的主要原因,而且调研显示,种植大户退租的情况受地域制约明显。“种植附加值高农产品的农户,受到的影响小。”

此外,种粮大户退租的情况,地域差异明显。河北农民卢峡每年向中储粮卖粮,他表示:“周围没有退租的种粮大户。”

但是卢峡明显感觉到,土地流转的供求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今年每亩的租金在下降。比过去的价格,每亩租金低200到300元。”他今年租地近500亩。在成本方面,种子和化肥的价格依旧处在高位,相比之下,“粮食价格还是不行。”卢峡认为,依旧有利润空间,但是粮食价格多年未涨,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较低的粮价,与较高的成本形成了对比。前述三省调查显示,根据对江西省内270个稻谷种植户进行的调查,2018年晚籼稻种植亩均总成本同比升5.69%,而亩均净利润同比减少64.82%。土地流转费用是种粮大户的首要支出,对单季稻而言,土地租赁费用占总成本的50%以上。

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山东省降水只有上年度的49%,重旱面积为历史同期最多;江西省上半年遭受洪涝灾害,不少地区早稻减产30%以上。下半年江西、安徽又发生严重旱情,大量农作物受灾甚至绝收。调查认为,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无法给种粮大户提供风险保障。

由此导致,这三个省的种粮大户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境况。

政策应对

退租和减租这种情况,在种粮大户看来,意味着功亏一篑。

“如果土地还在,那还可以运转,可以继续维持,但是退租的话,就意味着这么多年的努力要化整为零。”一位东北种粮大户向记者表示。他今年租了近200亩农田。

在东北,种植稻米一直处于低利润的状态。同时,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土地并不容易。

“在这里,只有宗亲之间才会把土地租给你,土地很抢手,亲属之外,是不会有人把土地租给你的。”该东北种粮大户说。按照种粮大户的观念,“土地在,底子就还在,支撑下去就有希望,退租就意味着个人倒闭。”所以,在他周边,发生的情况是,“赔钱也要抢地。”

上述东北种粮大户称,如果国家补贴到位,“种粮还是有一定的收益。在东北,今年的种子和农药的成本并没有上涨。”

前述江西省政协参与此次调研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东北、河北与江西、安徽和山东之间存在着差异。“东北都是平原地区,可以实现机械化种粮,而江西、安徽和山东有的地区是丘陵,无法实现机械化,而种粮的人力成本非常高。”

目前河北和东北的劳动力价格在130~200元/天之间。调查显示,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器具等大宗农资价格年均涨幅普遍超过5%,劳动力成本上涨至150~200元/天。

“国内许多物价都翻了几倍,唯独粮食价格不升反降,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前述江西省政协人士表示。

从农户的角度而言,国家给予更多的补贴,能够让其获利,并可以维持土地种植和资金运转。而对于政府层面,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据了解,2019年,中央农业财政补贴有6类37项,涉及种粮方面的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计划、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产粮大县奖励、玉米大豆稻谷生产者补贴等。目前,各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多而杂,落地难,扶持效果不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李华栋建议,优化保险政策,增强抗灾能力。建立、完善和创新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面向种粮大户专项保险险种,国家对种粮大户适当进行保费补贴。完善和规范投保与理赔制度,帮助种粮大户降低因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风险。

从补贴制度而言,李华栋建议推广浙江省“实地测量种粮面积,将名目繁多的过程补贴改为一次性终端补贴”的做法,使“种多少补多少,谁种谁得补贴”的政策落到实处,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把生产性补贴变成土地承包者“人头福利”的错误做法。

加载中...